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答:过去研究马可波罗的学者都认为马可波罗在1292年初离开中国.根据是:马可波罗到达中国的年代据一般考订是在1275年夏天,马可波罗书中说他在中国停留了十七年,从1275年下推17年,正是1292年,因而这个说法曾长期为人们接受.1941年,本文著者在一本讲元代驿站的官书(书名《站赤》,在残存的《永乐大典》中)中,发现了一段材料,讲的是元廷派遣兀鲁(角孚)、阿必失呵、火者三使臣往波斯阿鲁浑大王处的事.这三位使臣的名字在《马可波罗游记》中也有记载,他们  相似文献   

2.
《马可波罗游记》是中世纪大旅行家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 于1295年从故乡意大利的威尼斯出发,随叔父来到中国旅居17年和途中往返费时7年的回忆录,是他于1296年参加威尼斯和热那亚两个城邦为争夺外贸利益而爆发的战争被俘之后,在热那亚监狱中口述,由同狱难友比萨人、传奇小说作家鲁斯蒂凯洛(Rusticheno)笔录而成。这部书在意大利叫《百万》(llMiione),在英国叫《马可·波罗游记》(The Travel ofMarco Polo),在我国叫《马可波罗游记》,也译《马哥孛罗游记》、《马可波罗行纪》等等,在日本叫《东方见闻录》,以及其他一些诸如此类的衍生书名。  相似文献   

3.
去年 1 1月初 ,我有幸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2 0 0 0年历史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有 9位外国学者参加 ,其中日本就有 5人。在分组讨论时 ,我提出两个问题向日本学者讨教 :( 1 )战后日本教科书为什么不把真实的历史告诉国民、学生 ?( 2 )有没有人敢把这段历史 (指日本侵略中国及其他国家 )写出来 ?他会遭到什么迫害 ?教师能不能在课堂上把真实历史 (科教书中没有写到的 )告诉学生 ?如果有 ,他会受到什么打击 ?与会的日本部分学者在会上作了一些回答 ,现将他们的发言摘录如下 :佐藤伸雄 (日本教育者协会会长 ) :自 2 0世纪 90年代起 ,日本历史…  相似文献   

4.
阿·马·波兹德涅耶夫(1851—1920)所写的《蒙古及蒙古人》一书,在上个世纪末已在世界上广为流传,成为世界上研究蒙古历史和现状的名著之一。据蒙古史学界有的同志们评论,这部书的历史资料价值有些方面不亚于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所写的《马可波罗行纪》。波兹德涅耶夫也因此书一举成  相似文献   

5.
为了适用2 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国际竞争的需要,我国于世纪之交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这次课改的一个重要成果———学科课程标准也相继颁布。其中与历史学科相关的有:《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2 0 0 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一)课程标准(实验稿)》(2 0 0 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二)课程标准(实验稿)》(2 0 0 1年)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 0 0 3年) (下文将其统一简称为《历史课程标准》)。同时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相匹配的《历史》和《历史与社会》实验教材也已…  相似文献   

6.
现行初中《世界历史》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0 0 1年 12月出版 )第 11课“西亚的封建国家”(第 5 7页 )中有这样一个习题 ,“问答 :在地图上找出 7~ 10世纪期间曾在世界上存在过的四大帝国 ,并简述它们的情况。”就本题的参考答案而言 ,笔者认为不够严谨 ,值得商榷。《世界历史》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 0 0 1年 12月出版 ,第 119页 )对该题提供的参考答案为 :“四大帝国 :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其情况可分别从其形成、繁荣与分裂的时间 ,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特点等方面概括说明。”该…  相似文献   

7.
我和马可波罗结识,已经有六十多年了。 我读马可波罗的《游记》(现应称《寰宇记》)开始于1938年。那年秋天,我在云南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后,作为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所外研究生,从事元史的研究工作。我以《元代回族史》为题,研读  相似文献   

8.
为抢占 2 1世纪的制高点 ,以 1983年美国《国家在危急中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发表为起点 ,世界各国课程改革风起云涌。教育理念的更新、课程目标的调整、课程内容的整合和课程评估的完善是这次改革的重点。就历史学科而言 ,各国课程改革的成果至 90年代中期都基本上以国家颁布新的通行全国的课程标准的形式基本巩固下来。我国历史学科的课程改革于 80年代中期起步 ,2 0 0 0年 2月教育部也颁布了具有全新理念的试验修订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以下简称中国新大纲 )。新大纲已于 2 0 0 0年秋季在全国十多个省市试验实施。为…  相似文献   

9.
历史     
别是一、选择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J.1789年法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有①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②“二级会议”在凡尔赛宫开幕③法国反对外国干涉的战争④《人权宣言》的发表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2.在工业革命中, “珍妮纺纱机”问世的时间是A。18世纪90年代 B.18世纪60年代C.19世纪初期 D.19世纪20年代3.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是A.《独立宣言》 B.《成立宣言》C.《共产党宣言》 1).《人权宣言》4.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是A.农民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C.资产阶级革命 D。商业革命5.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标…  相似文献   

10.
马可波罗出使云南时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学者对马可波罗东方行程和年代的注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在马可波罗何时出使云南这一问题上更是存在着激烈争论。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马可波罗寰宇记》及《马可波罗注》为主要参考依据,对马可波罗出使云南的时间作了新的探讨,认为马可波罗出使云南应在1281——1282年之间。  相似文献   

11.
(记者/蒲生)2000年11月14日,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举办的河南省省级中学历史骨干教师培训班,专门就现行中学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举办讲座,参与历史教材大讨论,并就目前中学历史教材质疑引发争议问题,举行了一次不计名的问卷调查。参加问卷调查的除了40多名来自河南各地的中学骨干教师外,还有部分该学院历史专业1997、1998、1999级的学生,共收回81张问卷,调查结果如下(按人数表示):一、您认为现行中学《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高中课本(1996年人教版)中(本栏有2人未填写)问题不少(77) 问题不大(2) 没有问题(0)二、您认为陕西师范…  相似文献   

12.
《马可波罗游记》(下简称《游记》)广泛涉及宋元时期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详细地记载了“唐古(弋心)省沙州城(敦煌)一带所见丧葬仪式的全部过程。这段史料不仅对了解当时敦煌的民情风俗,而且对考察宋元时期丧葬礼俗的变化,都是弥足珍贵的资料。下面,我们试将《游记》中宋元时期敦煌葬俗的记载加以解析(据福建科技出版社  相似文献   

13.
<正>新西兰是位于太平洋西南的一个岛屿国家,经济发展、教育水平等都处于世界前列。和其他国家一样,新西兰的历史教科书除了本国历史以外,还涉及世界各国的历史。在1975年海涅曼出版社出版的20世纪系列历史教科书中,有涉及到中国历史的《毛泽东与中国社会的转型》(Mao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一册教科书。该书主要介绍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历史,并且对毛泽东的一生做了较为详实的介绍。这对于了解新西兰对中国形象的认知有很大的价值。故本文以20世纪70年代的这本新西兰中学历史教科书为对象,  相似文献   

14.
怎样计算年代 ?课本第 5~ 6页说 :“每 10年 ,称为一个‘年代’ ,每 10 0年 ,称为一个‘世纪’。”第 6页下注道 :“一般说 ,每个世纪的前 2 0年不具体称×年代 ,通常称为×世纪初 ;习惯上 ,每世纪 2 0年代指 2 0— 2 9年 ,3 0年代指 3 0—3 9年 ,等等 ;另一说 ,2 0年代指 2 1— 3 0年 ,3 0年代指 3 1— 40年 ,等等。但是 ,一般都采用习惯用法。按习惯用法 ,1世纪指公元元年到 99年。”课本正文与注 ,有相悖之处。以我之见 ,如果将每个世纪的前 10年 (即第一个“年代”)称为×世纪初 ,那么 2 0年代 (第二个“年代” ,余类推 )指 11~ 2 0年…  相似文献   

15.
三、走向 2 1世纪 (1991~ 2 0 0 0 )的教学评价这一时期 ,国家教委颁布过两套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1992年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教学大纲 (试用 )》 ,1996年颁发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供试验用 )》 ,2 0 0 0年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试验修订版 )》。两套大纲分三个年份颁发 ,其变化是明显的。1992年初中教学大纲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中 ,已不见了“教师必须根据教材讲授”的提法 ,而是在“全面完成历史教学的三项任务”…  相似文献   

16.
美国从 19世纪初开始 ,就在普通教育中设置历史课程。目前 ,美国学校中的历史课属于社会学课程范畴。美国学校的课程是根据州和地方学区制订的标准而编制的 ,由于各州的学制有很大的差异 ,因而课程也不断进行变革。近一个世纪以来 ,随着美国社会的发展变化 ,美国的历史课经历了一个曲折反复、坎坷不平的道路。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美国学校十分重视历史课。美国史是高中的必修课 ,中世纪史、英国史和现代欧洲史也是大部分学校的高中所开设的课程 ,在高等学校学历史的人数不断增加。 2 0年代 ,已有 6 0 0个历史学博士。为了提高自身水平 ,中…  相似文献   

17.
郁达夫的游记散文《过富春江》和《国道飞车记》是两篇较为特殊的文学文本。它们呈现了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现代旅行者乘坐汽车展开旅行的体验,并记录了中西旅行者对不同文化的认识、比较与认同。同时,我们对这两篇具有跨文化文本特征的游记的解读,也可揭示中国现代游记文学与现代性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13—18世纪,有相当一部分中国文献开始传入欧洲,对欧洲最初接触中国思想文化起了奠基作用。这既是历史文献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西文化研究的内容之一。本文试从中西文献交流的角度对中国文献传入欧洲的早期活动与发展作一宏观上的论述。 (一) 十三世纪的元朝,欧洲商人和天主教传教士来到中国。根据他们在中国的见闻和了解到的情况,在欧洲出版了《马可·波罗游记》和《鄂多立克游记》,使欧洲人最早知道了东方  相似文献   

19.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在小学3— 6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 ,是小学课程综合化的重要体现。《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 )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 )已于 2 0 0 2年 5月 2 8日经教育部正式颁布 ,并于今年秋季在各实验区进行实验。因此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中关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等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试就《品德与社会》课程所倡导的新的课程理念谈点体会。一、《品德与社会》课程倡导融合性、综合化自 2 0世纪 80— 90年代 ,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普遍趋向是课程的融合与…  相似文献   

20.
著名历史学家杨志玖毕生倾注心血最多和成就最卓越的是马可·波罗研究。1941年,他利用《经世大典·站赤》一段公文资料,考证出《游记》所述马可·波罗伴随蒙古公主自泉州离华和经波斯返威尼斯是真实的,其来华也是真实的,还订正离华时间是1291年初。此项研究相继得到了英、美、法、日等国权威学者认可与肯定,进而又和法国著名汉学家伯希和、英国学者鲍埃勒等携手努力,竖起了马可·波罗来华肯定说的"大旗"。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杨志玖撰文多篇且出版《马可波罗在中国》,先后与美国学者海格尔、中国学者王育民、英国学者克鲁纳斯、弗朗西丝·伍德展开两个回合的"论战"。晚年还发起并主持了"马可波罗与13世纪中国国际学术讨论会",邀请世界范围内马可·波罗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莅会,特别是把怀疑、否定说集大成者伍德博士请来天津进行面对面的对话交锋。耐人寻味的是,蒙元史、中外交通史专家与一般文化学者分居这场论战的肯定说、否定说两营垒,泾渭分明。双方虽已增沟通理解,廓清了许多问题,但因术业有专攻等差别,争议正未有穷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