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受到技术生命周期、投资规模、投资风险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在信息化社会,处理好公共与私人投入的关系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分析了公共与私人投入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为了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引入了社会回报率概念,认为政府投入应该重视技术的“溢出”效应,合理刺激企业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  相似文献   

2.
本文的研究表明公共研发政策会对私人的R&D活动产生激励效应,但政府R&D投入会对私人的R&D活动产生部分地挤出或替代效应;同时政府的R&D投入与财政政策会部分地相互弱化彼此的激励效应,因而有必要对现有的公共研发政策进行协调和配合.  相似文献   

3.
经济结构、R&D投入及构成与R&D空间溢出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空间面板计量经济学方法,以中国31个省级地区1998-2008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地区之间R&D空间溢出效应。根据R&D溢出特点,重新对空间加权矩阵进行了定义,得到了一个经济距离与地理空间距离综合的最优空间加权矩阵。同时,通过实证对比分析得出R&D经费投入对专利产出的最大贡献滞后期为2期。研究发现,无论是间接途径还是直接途径,R&D空间溢出效应都十分显著,并且这种溢出效应呈现出M-A-R外部性。在对R&D经费投入按照来源构成分为私人投入和公共投入后,发现模型估计的精度有明显提高,前者对专利产出的贡献明显高于后者,而且直接途径下的前者的R&D空间溢出效应也要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4.
程华  赵祥 《科学学研究》2009,27(6):862-868
 在国内外文献研究基础上,引入产业间技术相近度的概念,基于广义C-D生产函数构建了一个测度政府科技资助溢出效应的计量模型,并采用来自《中国科技统计年鉴》(1997—2006)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对政府科技资助、企业自筹R&D等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政府科技资助存在溢出效应,其他产业中企业自筹研发资金也存在溢出效应,而且,政府科技资助的溢出效应明显高于其他产业中企业自筹研发资金的溢出效应;(2)企业研发强度影响政府科技资助的溢出效应;(3)科技资助强度影响政府科技资助溢出效应。对于资助强度大于3%的产业,政府科技资助存在明显的溢出效应,政府科技资助对中等资助产业的溢出效应明显高于高资助产业。研究对我国政府制定创新资助政策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我国通货膨胀的两大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居民生活成本角度进行分析,揭示了我国通货膨胀具有两大特点:私人产品效用缩水致使隐含性通货膨胀;公共产品成本溢出致使渐显性通货膨胀。针对通货膨胀两特点,提出涨价不增居民生活压力;政府恰当进退提升居民消费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江西省2000-2019年地市级统计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教育经费投入对人力资本积累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公共教育经费投入、社会教育经费投入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存在着显著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社会教育经费投入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远小于公共教育经费投入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政府应加大对典型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从而充分发挥典型地区对其他地区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促进其他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从而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水平.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政府公共R&D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在分析江苏省政府公共R&D现状的基础上,利用协整方法对江苏省1990-2006年政府公共R&D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检验,发现政府公共R&D部门科技经费中的政府资金与企业科技经费中的政府资金均与江苏经济发展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政府公共R&D投入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江苏省政府公共R&D投入仍然不足,且对基础研究重视不够.为此,江苏省政府应继续加大公共R&D投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地位,大力发展以高校为依托的科研团队,以有效发挥政府公共R&D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钟祖昌 《科研管理》2013,34(5):64-72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验证了研发投入及其溢出效应对省域经济增长的贡献。首先,通过一个对数生产函数模型,从理论上证明研发投入正外部性的存在。接着,利用中国1991-2009年29个省份的数据,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这一正的外部性进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①研发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省域间研发投入存在较为显著的溢出效应;②1991-2009年间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中有16.7%是由于科技投入的外部溢出效应所贡献的;③东部地区研发投入溢出效应最高,西部最低,东-西部之间的溢出效应低于东-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禹贡  刘远征  胡丽芳  何慧  张河清 《资源科学》2014,36(9):1889-1897
标志景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涨价,引起了公众、政府、旅游者、企业等多方的质疑与不满,但学术界又缺少标志景区定价的理论解释。因此,建立一个标志景区定价理论解释模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揭示旅游目的地景区属性特征及其价值,发现标志景区除具有景区一般价值外,还具有符号价值、特色社会价值、关联价值所构成的溢出价值,并由此建立了标志景区溢出价值-景区标准价值的定价模型。提出标志景区基于何种定价类型取决于模型中的溢出价值影响度,即溢出价值对标志景区定价的影响程度。溢出价值影响度(Φ)采用构建溢出价值量表与模糊数学等方法求出,当Φ1,采用纯公共品定价模型;当Φ1,采用准公共品定价模型;当Φ=0,采用一般景区定价模型。选取广州塔、白云山两个标志景区进行检验,广州塔价格偏高,偏离了溢出价值反映价格的理论基础,白云山风景区的价格相对合理。  相似文献   

10.
政府R&D经费区域分布非均衡是不争的事实,且政府R&D经费投入由于具有外部性特征,在配置过程中对邻近地区将会产生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对此,基于新功能主义的理论观点,将政府R&D经费投入空间溢出效应的传导渠道划分为政治性空间溢出和功能性空间溢出,详细阐述这两种溢出效应的产生过程和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30个省份2009—2018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考察政府R&D经费投入的政治性和功能性两种空间溢出效应传导渠道。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政府R&D经费投入对邻近地区政府R&D经费投入表现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即政府R&D经费投入的政治性溢出效应得到了检验;同时,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及研发人员规模的扩大均有助于提升政府R&D经费资助规模,而财政分权的影响不显著。第二,政府R&D经费投入对邻近地区的技术创新产出表现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即政府R&D经费投入的功能性溢出效应得到了检验;企业R&D经费的投入同样有效地促进了技术创新产出。最后,围绕上述结论,提出优化政府R&D经费空间配置、推...  相似文献   

11.
对科技资源投入的准确预测是政府科技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本文构建了科技人力资源投入的灰色区间预测模型,对江苏省科技人力资源投入情况进行模拟和预测。研究表明,该模型较好地模拟和预测了江苏省科技人力资源投入,未来一段时期,江苏省科技人才的投入将会逐步加大。  相似文献   

12.
陈贤平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9):78-80,86
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利用广义矩估计方法 (GMM)解决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采用2002—2008年全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政府科技投入对高校科技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对高校的科技拨款对高校科技支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存在滞后效应;政府对企业的R&D资助以产学研等方式影响高校科技支出,存在显著的引致作用;政府对高校和企业的科技经费资助对高校科技支出产生显著的杠杆效应。  相似文献   

13.
省区层面中央与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中央财政科技投入占政府资金的比重、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占地方财政的比重两个指标,分析了省区层面的中央与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结构模式,并运用面板数据对中央与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央财政科技投入对地方科技投入的带动作用不明显,据此提出构建国家科技资源与地方科技资源双向优化配置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前,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科技评价政策引导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作用日益突显。本文通过搜集2006—2018年各省市的科技评价政策文件,在优化科技评价政策量化量表的基础上,分别从政策力度、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三个层次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科技评价政策总体上呈现“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政策目标主题向创新人才培育、区域创新扶持与知识产权保护转变,同时,科技评价政策的作用机理呈现“非线性”特征,政策目标的作用方向正由“数量制胜”向“质量取胜”转变。从科技评价政策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关系看,科技评价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但是其直接政策效力明显薄弱;科技评价政策的多重目标导致政策的协同效应不足,同时,政策目标与政策实施之间的不协调也削弱了政策效力,导致其“指挥棒”作用仍然有限。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科技投资:理论、现状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尝试提出一个能够涵盖科技投资各种具体形式的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中国科技投资体系的建设进展和主要问题,提出若干方向性的创新建议。所提出的理论分析框架是从资源配置角度出发,落脚于科技投资不同性质支出的构成及经济涵义;对科技投资具体实践的评述则包括政府科技投入(税收),以及科技金融结合的几个主要渠道:创业风险投资、银行科技贷款、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及保险信托等。除了分析科技投资的内在机制之外,本文还特别强调要注意若干重要外部因素对科技投资的负面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评估制度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应用制度经济学的制度供求分析框架,建立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评估制度的分析模型.应用该模型分析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评估制度的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认为阻碍制度变迁的主要因素是实施新制度安排的设计成本、预期成本和现有制度安排的自我强化,从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周建中 《科学学研究》2012,30(12):1795-1801
随着科技投入的增加,政府和公众都期望科学研究对社会发展有更多的贡献,要求在科技项目的评议中考察对社会的影响等相关性内容。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为首的科研资助机构率先对评议准则进行了修改,将同行评议扩展为价值评议(Merit Review)。本文以美国NSF的价值评议要点及科学家对此的争论为切入点,分析不同科研资助机构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美国能源部(DOE)、欧盟框架计划(ECFP)等科技项目评议中有关社会影响方面的评议准则的内涵,对评议专家的要求等内容,并结合我国目前科技项目的评价现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首先对2006-2009年甘肃省承担的1683项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从承担单位属性、项目所属技术领域以及所属计划类别3方面归纳分析项目投入情况,最后对这4年间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投入情况进行了总体评价,以期为科技管理研究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孙文浩  张杰 《科研管理》2021,42(4):92-102
研究科技人才规模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对优化高级劳动力要素的配置效率并推动地区高质量创新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8—2014年国家统计局《全国创新调查企业数据库》的微观企业数据,运用修改后的静态面板门限模型进行计量检验,研究发现:①企业科技人才规模的创新绩效存在一个约为341人的“规模阈值”,超过“规模阈值”则不利于企业创新;②相对于国有、外资产权的企业,民营企业与“NN”型企业科技人才的“规模阈值”特征更加突出;③国家级高新区或者政府减税均有利于缓解科技人才“规模阈值”对企业创新的负面影响。建议“抢人大战”城市出台相应的人才政策鼓励科技人才向具有小规模科技人才的“LL”企业流动,并加快省级高新区升级进程,以避免企业过度集聚科技人才引发系统性的创新风险。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Howlett和Ramesh政策工具分类方法,并结合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政策发展阶段研究构建X-Y二维分析框架,通过对2006年以来我国的13个关于科技人才评价的政策文本进行文本收集、筛选、编码和量化统计,分别从X维度、Y维度及两维度结合等三方面分析政策工具演进及组合使用情况,最终为优化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提供政策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政策工具的使用以政府决策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程度相对较低;政策工具使用量呈阶段递增趋势。结论建议增强政策工具使用平衡性,持续推行分类评价政策,同时加大“四唯”现象清理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