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由已知量出发,根据题目所述物理现象涉及的物理规律,列出包含已知量的公式,从中解出所求量,是解答综合题目的一种基本方法.但是从近几年高考题来看,除明确给出的已知条件外,一些求解的必备的条件隐蔽在题目所述的物理过程、物理模型、物理概念之中,这类没有明确给出,而且藏匿于题文及题图中的条件称之为隐含条件,隐含条件的存在大大增加了解题的难度,寻找隐含条件,使其转化为已知,成为快速准确地解答题目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虞明 《教学月刊》2006,(2):60-61
审题就是从题目中提取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判定,搞清物理情境,明确物理过程,寻找出对应的物理规律。在审题时重点把握以下几个环节。首先读题目。拿到题目后,先粗后细、先整体后局部;先看插图、再看情景;其次审题目,就是审条件和目标,寻清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从而挖掘出隐含条件。读、审的实质是寻找解题的信息,形成解题的出发点。审题程序为:  相似文献   

3.
1 破题方法 1.1 认真审题,捕捉关键词句,挖掘隐含条件 审题过程是分析加工的过程,应字斟句酌。最先应感知到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命题者的意图,然后挖掘题目的内涵。特别关注的是:捕捉关键词句,理解关键词句的内涵和外延,明确限定条件,挖掘隐含在物理过程、状态及物理模型中的隐含条件,从而破除“陷阱”。隐含条件在题设中有时就是一句话或一个词,甚至是几个字。这些字、词、句就在限定句子中找,也就是通常说的“的”、“地”、“得”结构中找。  相似文献   

4.
解答物理习题时,有些题的已知条件并还有给出而是隐含在题目中,就要认真分析,找到实破点才能解题。 一、条件隐含在已知条件中 物理题解题的条件隐含在题目已知条件中,如“物体做均速运动”必定所受合力为零。“物体做匀速贺周运动”肯定合外力方向指向圆心且大小不变。”导体处于静电平衡”必定是等势体。“理想气体”必定分子势能为零。  相似文献   

5.
1破题方法1.1认真审题,捕捉关键词句,挖掘隐含条件审题过程是分析加工的过程,应字斟句酌。最先应感知到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命题者的意图,然后挖掘题目的内涵。特别关注的是:捕捉关键词句,理解关键词句的内涵和外延,明确限定条件;挖掘隐含在物理过程、状态及物理模型中的隐含条件,从而破除“陷阱”。隐含条件在题设中有时就是一句话或一个词,甚至是几个字。这些字、词、句就在限定句子中找,也就是通常说的“的”、“地”、“得”结构中找。1.2画草图,将物理过程情景化和形象化画草图是分析物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它能建立清晰有序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物理学科的特点是心有“物”,言有“理”。“物”指物理情景、物理模型、物理事实和物理过程:“理”指根据已知的物理知识、物理概念和规律对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的分析和求证。对物理题中条件的分析便是寻找解题之“理”。现就如何分析和处理物理题中的“条件”举例说明。一、分析和挖掘隐含条件的方法1.从习题的词语中寻找隐含条件这一类习题一般没有直接提供已知条件,有些习  相似文献   

7.
“模糊习题”的特点及求解浙江省绍兴市一中郭长杰物理习题中常有一类题目的题设中提供的信息多呈不确定的模糊状态,即解决问题的已知条件似嫌不足或不确定,或已知条件没有明确给出,而已经以某种形式间接地隐含在题意之内,或者题目中设置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没有作清...  相似文献   

8.
初中的物理题目,往往存在隐含条件,这些隐含条件可隐含在题目的已知条件、物理过程、物理图像、定律应用范围及答案中.如果能及时挖掘这些隐含条件,就能够越过“思维陷阱”,突破解题障碍,提高解题速度.那么,怎样快速、准确地找出这些隐含条件呢?有以下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张丽 《中学理科》2007,(12):57-58
在许多物理题目中,题目本身除了有较明确的已知条件外,还常有一些不引人注意、易被忽视的条件,而这些条件对于题目的解答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儿姑且称这些条件为隐含条件.面对这些题目,很多考生深感“条件不足”而一筹莫展,于是隐含条件在题目中将成为这些学生的“神秘杀手”.在这类题目中,这些“神秘杀手”就在跟学生进行着“捉迷藏”,若想把这类题目轻松的拿下,就需要我们的学生有较敏锐的洞察力把“神秘杀手”给“捉”出来.那么,物理题目中的“神秘杀手”在哪里呢?我们又怎样去“捉”它们呢?这儿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常见几种出现“神秘杀手”的情景.  相似文献   

10.
在物理解题过程中,已知条件是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依据.通常,命题设计者为深入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关键的已知条件隐藏在题目中,不直接给出,以增大题目的迷惑性和解题难度.学生在答题时若能准确找出隐含的已知条件,问题会迎刃而解,否则就会一踌莫展.因此,准确挖掘隐含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审清题意、抓住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是解决物理题目的必要前提,但经常有些条件若明若暗,含蓄不露地隐含在题目之中,极易被学生忽略,使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而使解题陷入困境,此时挖掘隐含条件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这些隐含条件可隐蔽在题目的已知条件中、要求中、物理过程中、物理图象中和定律应用范围中及答案中,如果了解了这些隐含条件的常见"把戏",就能够揭开神秘面纱,越过"思维陷井",突破解题障碍。  相似文献   

12.
物理问题的解决,需要足够的已知条件,但有些题目中已知条件的给出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这些隐含条件,就像艺术舞台中的“潜台词”,对问题的解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熟悉初中物理中常见的一些“潜台词”在初中物理中,有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潜台词”:例如力学中表面“光  相似文献   

13.
解答物理题时,有些题的已知条件并没有明显给出,而是隐含在题目中,需要解题者反复弄清题意,认真分析条件,找出隐含的已知条件,选用适当的解题方法,并列式计算。有时找出隐含已知条件成为解题关键。如何找隐含已知条件,一般可从以下几  相似文献   

14.
有些物理习题所给的条件似乎不足,无法求解.这些习题一般都含有若干隐含条件,若能认真分析题意,列出已知条件,寻找挖掘出隐含条件,根据相关物理规律,选用适当的方法就能求出正确的答案.我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处理具有隐含条件的题目时,常用如下方法:  相似文献   

15.
解答物理题时,有些题的已知条件并没有明显给出而是隐含在题目中,需要解题者反复弄清题意,认真分析条件,找出隐含的已知条件,选用适当的解题方法,并列式计算.有时找出隐含已知条件已成为解题关键.如何找隐含已知条件,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6.
周维龙 《广西教育》2006,(1B):75-75
物理习题给出的条件有些是明显的,有些则隐含在题目中,这样,在审题时需要认真分析,寻找隐含的已知条件,选用适当的解题办法。那么,如何挖掘出题中的隐含条件呢?  相似文献   

17.
物理习题中的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若明若暗、含蓄不清的已知条件.解答物理习题时,有些习题的已知条件并没有明显给出,而是隐含在题目中,需要解答者反复理解题意,认真分析,找出隐含的已知条件,选用适当的解题方法进行求解.因此,审题过程是解题的关键,而挖掘隐含条件又是审题的重要一步.隐含条件的挖掘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切实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具备熟练的基本技能和严谨灵活的思维、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虽给出但不明显,或没有给出但隐含在题意中的那些条件.在解题过程中要充分挖掘这些隐含条件,或做好条件的转化,将不明显的条件转化为明显条件,化隐为明;或根据题设,把隐含在题意中的条件挖掘出来,化未知为已知,从中找出内在联系.这样既能避免因忽视隐含条件而造成错解,也能使一些束手无策的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9.
如何答好物理说理题呢?笔者认为:①要弄清题目中所给的已知条件,正确判断问题。所处的知识范畴;②要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弄清研究对象的物理过程及物理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③要善于抓住解答的关键和核心,明确题目研究的核心问题和要论证的结论;④要弄清已知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确定解答问题要用的物理概念和规律;⑤要善于将题目中的日常语言转化为物理语言,力求语言简明,说理清楚.现举例如下:例1水平飞行的飞机投掷救灾物资,不是在飞到目标的正上方时投掷,而是要提前投掷,才可能命中目标…  相似文献   

20.
潘述昌 《中学理科》2007,(12):32-34
隐含条件是物理解题的“金钥匙”.历届高考试题中,都设计了一些有隐含条件的题目,或隐含重要关系,或隐含多种可能……而“隐蔽处”,可谓无处不在——物理现象过程中有、估算问题中有、题目附图中有、关键字词中有、临界问题中有……为帮助同学们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提高解题能力,现举几例,结合《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考试物理科考试说明》分析、评述,仅供参考.1.在给定现象中,寻找隐含条件物理概念是解决问题的依据之一,有些题的部分条件隐含于相关概念的内涵中,要想找到这些条件,要求熟悉有关现象的概念和规律,这【例样的1】题目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