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05年是联合国60岁的生日,步入花甲之年的联合国还能像年轻时那样发挥作用吗?联合国真的需要通过改革来适应发展吗?答案是肯定的。其实,冷战结束后,联合国的改革问题就被提出来,其中,安理会的改革是联合国改革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每一届联大会议都对安理会的改革问题进行讨论,但因为安理会扩大规模、增加常任理事国和否决权等问题涉及各方利益,导致各成员国对改革方案分歧很大,难以取得广泛共识。2003年1月,安南任命研究联合国改革问题高级别名人小组,专门就国际和平与安全面临的挑战及联合国改革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2004年12月,该小组提…  相似文献   

2.
陈立其 《物理教师》2007,28(4):14-14
厘米是国际单位吗?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与同行们讨论过,这个话题因为中学物理教师手边的中学物理教材和大学普通物理教材中都缺乏关于国际单位制知识的系统介绍,所以大家对该问题的答案分歧很大.部分同行认为厘米不是国际单位,因为他们在中学或是大学学习时他们的老师就是这么教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经济体制的改革,又要求教育体制必须相应地进行改革。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要求,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问题又一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注意。但由于人们认识水平上的差距,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一样,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仍存在较大的分歧。这些分歧的焦点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是否应处于市场关系之中,由市场来调节?学校是否应当拥有象企业那样的全部权力?国家对教育的干预要  相似文献   

4.
名企人力资源部对人才招聘有什么具体要求?他们在员工培训方面又有哪些具体举措?500强企业贝塔斯曼集团人力资源部、公共关系部吉涵斌说:“我通常比较不喜欢那些美化简历的人。”  相似文献   

5.
“内部招聘”是许多知名企业常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之一。内部招聘能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哪些问题?是否适用于所有的企业?如何减少或避免内部招聘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我们县又搞教师招聘,招聘通知上说所招教师全部到农村学校任教,而且必须在农村学校任教5年才准许进城。城里生源增加,学校规模扩大,当然需要增补教师。但是,为什么不直接通过招聘满足需要,而要抽调农村学校的教师呢?农村学校又不存在教师超编现象,根本无力支援城里学校,何况教育局这边正在因为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而组织招聘。教育局岂不是自相矛盾了吗?前年大规模选调农村教师进城就曾经引发争议,当时很多农村学校开学时课都没  相似文献   

7.
知识与能力孰轻孰重,历来都是教育界争论的焦点。在素质教育中,如何科学定位知识?能力和知识的关系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当前教育改革实践的方向和进程。这些问题的焦点就在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因此,正确处理三者关系,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8.
记者:新浪每年什么时候开始招聘新员工?段东:新浪采用的是一个滚动型的招聘计划,不是说到了年终才开始招聘,因为考虑到年底的时候各大公司都会进学校招聘,效果往往不一定好。2005年我们一直陆续在招聘,包括MBA、硕士和大学本科生。一般来说,我们会在每年的第四季度把下一年的预算和人员编制确定下来,然后做一些相关的人员储备。比如年终  相似文献   

9.
由国内有关部门或单位牵头组团,或者由招聘单位直接组团,到海外招聘人才,不管是刚开始时只招聘海外留学人员,还是发展到现在除了招聘海外留学人员以外,还招聘一些其他国外人才,这种海外招聘团形式,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了。如今,对于海外留学人员来说,几乎每月都有机会面对国内去的招聘团。在如今招聘团一个接一个的背景下,你应该如何准确分析和正确面对呢?这里我们想结合最近一段几个招聘团的情况,给大家一些建议。组团单位背景很重要今年四五月间,先后有重庆市、浙江省、江苏省的苏州工业园和无锡市组团到海外招聘人…  相似文献   

10.
无经验和缺“乏相关经验”已被公认为是择业中的一“大坎”。近期进行“的求职者急需得到的帮助”主题调查也显示,35.96%的求职者正在“为没经验怎么办”而发愁。的确,对于包括应届毕业生在内的无经验一族来说,无经验常常是求职中的致命伤。可是,没有起点就永远无法积累经验。怎么办?先看一则案例:季小姐26岁公关主管我大学学的是计算机。因为不喜欢跟机器打交道,毕业前我就下定决心,决不找计算机方面的工作,而且,老实说,不喜欢就不可能学好,我在计算机方面的实际动手能力几乎等于零。所以,我必须改行,找其他方面的工作。我个性开朗,也喜欢跟人打交道,人缘不错。是班里面各种文体活动的积极分子,唱歌、跳舞都会一点,在学生会当了个“小官”,偶尔组织一下活动什么的。一次在招聘会上投简历,看到有家公司在找市场部人员,主要负责公关事务,没有特别指定专业要求,虽然招聘启事上写明“要2年相关经验”,我还是想试试看。递了简历之后,招聘人员也觉得奇怪,为什么学计算机的来应聘公关?于是问我,应聘这个职位,自认为优势在哪里?我一开始有点发懵,因为之前并没有想过。我考虑了一阵,专业不对口,没有相关工作经验,也没有特别的技能,如何打动对方呢?记得我当时是这么...  相似文献   

11.
每年从9月份开始就有很多的单位同时到学校招聘学生,经常来招聘的单位在选中学生后都会很快签订协议,因为他们很清楚,如果决定晚了,选中的人将会被别的单位"签"走。这是啥专业那么火?为什么会这么火?  相似文献   

12.
聪明的招聘企业都懂得以下两点:第一,招聘一个人不是招聘这个人本身,而是招聘这个人所能创造的价值.例如,买来的大碗可能比小碗价值高.但因为小朋友不会用.所以大碗对小朋友是没有价值的。第二.要考虑使用成本,因为不配套,大马拉小车会降低企业整体效益。因此,企业需要各种规格的人才,这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人们只能按规律做事而不能与规律对抗.  相似文献   

13.
在媒体上看一则新闻:"雅虎"到人才市场招聘大学毕业生,当招聘方问到"扫地愿不愿意"的问题时,竟惹恼了不少大学生。一位自称"可以胜任任何职业"的女生愤然离席,然后又折回来怒斥招聘方:"你们对大学生如此无理,肯定招不到人才!"应聘者愤怒了,旁观者也有人为此感到愤愤不平,投书媒体,提出抗议:"招聘要有明确的目标。一个希望成为白领或蓝领的求职者,不希望提供其他无关职位,招聘者作为知名企业,超出了‘文明招聘’的底线。"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革命作家蒋光慈的中篇小说《丽莎的哀怨》(下称《哀怨》),历来为文学史家所关注。因为,对这部出自革命作家之手,但人们褒贬不一的作品作出科学的评价,不仅为总结蒋光慈创作道路所必须,也是探讨中国早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从30年代初即《哀怨》问世不久,到80年代的半个多世纪里,对《哀怨》1 的评价一直存在较大分歧。分歧的焦点在于,《哀怨》的客观社会效果与作者的主观创作动机是否矛盾?以及由此决定的《哀怨》的思想倾向是否正确?围绕这一焦点,大致形成了如下几种意见。  相似文献   

15.
同学之间发生不愉快是难免的,为了不影响彼此关系,有必要采取道歉的方式化解矛盾,消除误会。然而,如何向人道歉呢?【案例】黄秋棠和肖风都是班干部,因为在工作中有分歧发生了争吵,黄秋棠出言不逊,当众指责对方无耻;肖风则说他无聊。从此二人反目,在班上影响很不好。后来,黄秋棠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想跟对方和解,便主动找肖风道歉:对不起,  相似文献   

16.
吴淡如 《音乐世界》2007,(9):158-158
我们还是把"恋爱失败"这个用法,改成"恋爱结束"!结束的恋情未必失败,如果很多年后,你以美丽而优雅的姿势,回眸一瞥,你会惊讶的发现,没成功的爱恋也很美丽,对你的人生很有创造力。如果有一天我们还能在街头相遇,你将以什么方式招呼我,而我,该用怎么的表情识辨你?在我心中,这一直是个既酸又甜蜜的问题。很多年过去了,我已经不复当年的任性,但是,总想用一点天真,一点任性来盘算这个假设性的惊奇。我想我还是会有些慌张,因为措手不及地在你熟悉的眼神中看见以往,然后想起当初自己竟然也会有阴晴不定的少女脾气。曾经因你的一句无心批评而天地变色,为了和你天长地久而处处挑剔。想起我曾那么斤斤计较,你会不会一日比一日不爱我,担心万一你先死或我先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你,快乐吗?     
生活中,有一些人总感到不快乐,虽然衣食无忧,却郁郁寡欢。难道快乐真像天空虹霞朗月,可望而常不可及,不落寻常百姓家吗?什么人不快乐?贪欲大的人不快乐,因为他们对金钱、对物质的占有没有止境。腐败的人不快乐。因为他们窃取民脂民膏的同时,太多的担忧也进入他们脑细胞,时时害怕“东窗事发”。虚伪的人不快乐,因为他们心口不一,要不时变换着面具。心底阴暗的人快乐也难以光顾,在心灵遍布霉菌的地方,快乐的脚步不会驻足长留。妒火熊熊的人不快乐,因为面对每个比自己优秀的人他都如芒刺在背,坐卧难安。谁快乐呢?三岁的孩童快乐:因为他们的心底…  相似文献   

18.
以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投资很重要,但消费更不可少,因为消费需求才是最终需求.为此地方政府各种各样的促消费措施纷纷出台.在众多的促消费措施中,杭州的教育消费券特别引人注目,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在中国教育史上,也是第一次. 关注的焦点,也是争论的中心.发放教育消费券有多大的必要性?有多大的现实意义?能否被各地效仿?有很多人在思考和探究,也有很多人想知道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有着千余年统一考试历史的中国,正在酝酿着不经过激烈动荡而消除"全国统一高考"弊端的策略.因为,全国统一高考牵连千万家,不仅考学生,考家长,考社会,也考政府.什么样的高考制度才是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平衡点?高考改革究竟路在何方?高考是什么?考什么?如何考?是我们必须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综合素质比工作经验更重要点评 仔细琢磨某些企业的招聘广告,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所招聘的人必须具备“工作经验”,显然,这些企业是希望所招聘的人能够立马胜任工作。毫不客气地说,这是阻碍人力资源有效开发的一种陈旧观念,因为它只是关注人的现在,却忽视了人的未来。“工作经验”需要在实际工作中逐步积累,尤其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怎么可能有“工作经验”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