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胡卫民 《科教文汇》2009,(3):185-185
中学物理教学应使学生掌握一些自然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只是对学生单纯地物理知识,还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创造性的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一个未知的事物,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推理,从而认识并理解了新事物、新理论。学生的学习方法,实际上就是在教师指导下探索、研究客观事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物理教学中重视方法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学物理教学应使学生掌握一些自然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只是对学生单纯地物理知识,还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创造性的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一个未知的事物,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推理,从而认识并理解了新事物、新理论。学生的学习方法,实际上就是在教师指导下探索、研究客观事物的方法。方法对,就  相似文献   

3.
6、归纳方法发现规律归纳方法,就是根据一类事物中的某些事物具有的共同属性,推出整类事物都具有这种共同属性的推理,从而发现大自然固有的一般规律。公式:S1、2、3、4、5是P,所以凡是S是P原理;归纳法是从经验中找出普遍特征的认识方法。从科学事实中总结出一般规律,是科学发现的基本工作。人们发展起各种理论,这些理论在小范围以经验定律的形式表达大量单个观察的陈述,把这些经验定律加以比较归纳,就能探究出普遍性规律。大多数自然科学的经验定律和经验公式都是运用科学归纳法概括出来的。归纳法大致有三种:完全归纳法、简单枚举法、判…  相似文献   

4.
物理属于自然科学,是"格物致理"这四个字的简称,意思就是通过观察事物的形态、变化与结构来研究它们自身的规律,进而进行总结,所以物理能够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来达到推动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的思维发展的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物理已经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本文通过讲述物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与体现,旨在加深人们对物理知识的深入把握与理解,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发现物理学习物理,提高人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相似文献   

5.
冯琳 《科教文汇》2011,(1):202-203
作为方法的分析,并非是像人们的误解那样,是一种与事物本身相背离的破碎的方法——除了毫无意义的"原子"之外别无所得。分析的方法是在保留事物原本形态和认识的基础上,获得另外的认识事物的视角,同时又能够对那些习以为常的结论进行反思和批判。  相似文献   

6.
寄生物     
在陌生的星球上,有一些人们在地球上不曾认识的事物,虽然它们根本没有危险性,但人们必须懂得如何与它们相处,最好的办法就是遵守规矩.……  相似文献   

7.
发明,可以简略地概括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俗的说法就是巧妙地解决问题。所谓巧妙,就是解决问题时采取了新颖奇特的办法。巧妙办法哪里来?变换视角能见巧。这么说的理由,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从人认识事物的方法上讲,人们认识事物先是观察,观察就要选择一个观察点,即确定一个观察视角,在不同的视角下,看到的是不同的景象。一个圆锥体,正面看是一个三角形的投影,变换角度俯视看就是一个圆,可见观察的角度不同,出现的结果是绝对不一样的。认识论告诉我们,人们的认识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局部逐渐到全面的过程。所以要知道并了解一种事…  相似文献   

8.
概率统计的思想方法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经济学等许多领域中已经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可以运用概率论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的现实问题,它是指导人们从事物表象看到其本质的一门科学。  相似文献   

9.
人们的实践活动都是在目的、计划的指导下进行的,而目的、计划的提出又必须以实践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为前提。也就是说,改造事物的实践活动离不开对事物的认识,而对事物的认识只能在改造事物的实践中才能得到。这两种说法不自相矛盾吗?实践与认识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实验方法是近代自然科学兴起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人类认识世界、把握规律的重要方式。作为诸多科学方法中的一种,科学实验方法在涵义、特点以及实施过程等方面都不同于其他的科学方法。科学实验方法实现了主观与客观尺度的耦合,由此在促进人类认识能力提升以及推动自然科学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科学实验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需要用创造性思维对其进行优化,以便人们更好地进行研究和创造。  相似文献   

11.
能优论序     
对宇宙及其自然界一切事物规律的验证及认识,都只是具有相对的、近似的及分层性的约化性质;世界上没有一种完美的科学理论,能对一切事物的演变及进化(即演化)、结构及其运动规律,作完整的和详尽无遗的,且是终极性的阐述或定论、人类对宇宙间一切事物客观规律的理解与认识,皆是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螺旋进动方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穹,而实践认识每一循环内容,都是按发展到更高一级的程度的螺旋式演进的辨证发展规律进行的。必须指出,千百年来,人们都在探索着一个永恒的主题:那就是宇宙及其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进化(EVOLUTON)一演化一何以能发生?!自然界生物适应的因果及其机理是什么?!其所谓原始推动力——第一推动力来自何方?!其本质是什么?!“能优”论一文就是从严肃的科学角度、立场及理论  相似文献   

12.
去年的诺贝尔科学奖再次与我国无缘,又引起一阵议论,除了种种客观原因以外,人们头脑中普遍缺乏逆向思维模式而惯于随大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科学的含义就是客观地理解事物,自然科学就是客观地理解大自然。现有的科学知识和理论远不是事实的全部,而我们的许多科学家在从事研究工作时,总是拘泥于现有的一些学说,只是试图用实验结果来证明这些假说的合理性,而不是设法去否定它。尤其在自然科学的前沿领域,单纯强调国外学说的引进,却忽视国内的新学说,对不具权威的学说更是不屑一顾。“假说”在没有事实验证的情况下还不是科学理论。实际上,许多…  相似文献   

13.
吴献成 《软科学》1995,9(3):16-19
浅谈科技成果转化的规律中南工业大学吴献成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基本发展趋势。人们认识规律,才能遵循规律,实践地把握事物。科学技术转化是科技和经济相互关系的运动过程。科技转化规律,就是科技和经济的内在联系和科技向经济运动的基本趋势。人们只有掌握科技转化...  相似文献   

14.
当前基础科学研究中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基础科学与技术科学间的交叉已逐渐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并可能带来科学发展的新突破。历史表明,学科交叉研究在整个科学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上,人们一直把科学分成专门的学科,而实际上,自然界并没有学科的界限,科学家在认识和探求自然界未知的奥秘时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学科的知识,而是多学科的知识、方法和手段,从自然科学的不同侧面探讨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因此,客观上要求研究人员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并善于结合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学科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15.
自然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对我们思维模式的形成,看待事物的角度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意义。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高中生,需要在充分认识到自然科学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升自身学习自然科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一步增强学习自然科学的实效性。在下文中,笔者将从高中生的视角出发,探究有效开展自然科学学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寄生物     
在陌生的星球上,有一些人们在地球上不曾认识的事物,虽然它们基本没有危险,但人们必须懂得如何与它们相处,最好的办法就是守规矩。鲁特又一次忽视了西里安星球的禁忌,她采了一株植物,而且还拿进了家里。她不仅把植物带进  相似文献   

17.
人们的大部分认识活动往往是基于观察,也依赖于观察。通过观察能力的表现,能动的发挥,获取丰富的感知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和整理,得到理性的认识,才能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因此,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事物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本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能力培养任务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学好化学的保证。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8.
吴伯梅 《知识窗》2011,(3X):72-73
<正>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探求知识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感情和意志上探索事物的底蕴,并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和智力的发挥。只有那些对英语学习有浓厚兴趣,把学习英语看成是自己愿望和需要的人,才能激活自己的整个认识活动。因此,教师在教  相似文献   

19.
■李艾什么是思维?简单地说就是思索考虑。思维是大脑的主要功能,是一个人智力的核心,干什么事情都需要思维,尤其是搞发明创造,更需要思维,不但需要形象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逆向思维等等,而且更需要全向的立体思维。立体思维,顾名思义就是对事物进行立体的思索和考虑,它是在三维立体空间中考虑问题并进行发明创造的一种思维。如,人们现在利用楼顶建立的“空中菜地”,“空中花圃”等,就是立体思维的具体运用。为什么搞发明更需要立体思维呢?从事物的客观性看,要全面正确地认识客观存在的事物,必须用立体思维。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20.
认识论研究就是揭示认识之所以可能的前提条件,而这个前提条件在哈贝马斯那里即认识的兴趣.皮尔士对自然科学的自觉反思为哈贝马斯揭示支配经验分析科学(主要是自然科学)的技术的认识兴趣提供了一个样板.皮尔士从研究科学研究程序的逻辑得出,研究逻辑植根于生活过程,认识对象是主体建构的产物,科学知识是研究者集体获得的共识.客观的生活过程,实际上就是工具理性的活动范围,工具理性活动的框架,规定了技术的认识兴趣的取向,为技术上有用的知识--经验分析科学知识的可能的获得和扩大规定了必要的条件.哈贝马斯的技术兴趣现指明了自然科学的地位和局限性,把社会批判理论的科学观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