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李丽娟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4):109-111
调节和控制心理活动,克服心理障碍,实施心理训练,是体育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运动竞赛中的心理障碍包括动机障碍、情绪障碍、心理饱和障碍、激活障碍、攻击障碍。克服心理障碍的心理训练主要有:恢复体力和脑力的心理训练;回忆技术动作的心理训练;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增强竞赛信心的心理训练。  相似文献   

2.
运动竞赛是在特定环境下的比赛,有其特点、任务、对手、环境和方法。心理训练尽管与体育锻炼有相关之处和相联系的一面.但其性质决定了它的特殊性。就心理角度而言,由于外界刺激的增强,而导致较强的心理压力.并通过青少年运动员的比赛行为表现出来.如畏惧心理、过分紧张心理、竞赛动机不端正、目的不明确、信心不足,甚至还有性格孤僻或情绪暴躁等现象。因此,调节和控制心理活动,克服心理障碍.实施心理训练成为广大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必须关注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散手比赛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运动项目,散手运动员在高强度的对抗训练中,其心理、生理的紧张度肯定会超过平时的工作、学习、劳动等,甚至超过别的运动项目的运动员所具有的身心紧张,无论在体能训练,还是在技术、战术训练中都会感到有某种或几种混合情绪,在内心得到体验,并支配自己的行动。散打不仅是运动员力和技术的对抗,而且也是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较量。一个散手运动员具有良好的竞赛动机和使之激活到一定程度,这是影响赛前心理状态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激烈、复杂多变的项目,心理训练因素与竞赛水平的发展趋势有关.特别是目前国际羽毛球运动竞赛的水平向着技术全面顶尖快速化、能攻善守全能化、战术综合突变化、技术风格打法类型多样化、竞争对抗白热化的趋势发展,这种趋势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心理层次上对羽毛球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心理要求.目前我国羽毛球运动员的技术战术训练和比赛成绩较之上世纪90年代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中的心理表现和心理水平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运动竞赛要取得要好成绩,运动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体力,高超的技艺和良好的心理状态,这三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在实际比赛中,每个运动员心理特征表现是极为复杂,而且各有差异,赛场上往往一个惊险,高超或优美的动作会使全场观众赞叹不已,赢得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但人们常常忽略了对竞赛心理因素的调节,导致了竞赛的失利,本就针对田径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表现-情绪进行探讨,为今后更科学的训练,竞赛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6.
大家知道,决定运动成绩好坏的最主要的两个因素是运动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随着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在运动竞赛中,运动员之间的运动技术水平差距愈来愈小,那么比赛的胜负往往取决于运动员心理能力的强弱,对运动员来说适度的紧张情绪状态是必要的,一旦过度就会影响技术的发挥,然而大量的实践证明过度紧张状态是赛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致使许多运动员比赛成绩不尽人意,这就要求教练员在重视发展运动专项技术能力的同时,加强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本文仅对用放松训练法来克服和消除赛中这一不良心理状态作粗浅讨论。  相似文献   

7.
足球竞赛不仅是运动员体能和技术与战术的较量,而且也是心理素质的对抗。良好的心理状态,是足球运动员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体力、技术和战术水平,形成最佳的比赛心理状态,全力以赴参加训练和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正因为如此,足球运动员和教练员都应该懂得赛场上的心理控制。比赛和训练是两种不同的运动形式,从平时的运动训练到运动竞赛,需要进行较大的心理转变。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8.
谈举重运动的焦虑对运动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举重运动竞赛中,由于情绪过度紧张而产生的运动焦虑,影响了运动成绩的正常发挥。教练员必须在训练比赛中合理调节运动员的运动焦虑,加强心理素质训练和智力训练,确保运动员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创造出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9.
王磊 《新疆教育》2012,(19):134-13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问卷法,对乒乓球运动员比赛中的心理变化的问题做出研究和调查。研究发现心理因素是影响乒乓球比赛的关键因素。在乒乓球比赛中在处理关键球时,心理变化对比赛结果尤为重要。当在追平、反超、相持时表现出的失衡的心理,如畏惧、过分紧张、竞赛动机不端正、目的不明确、信心不足,甚至还有性格孤僻或情绪暴躁等都会使运动员发挥失常,从而与冠军之位失之交臂。因此,掌握乒乓球运动员比赛时的心理变化可以及时纠正其消极心理,保持最佳的状态,保证比赛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10.
周鹰 《考试周刊》2008,(20):162
田径运动具有运动强度大、比赛紧张激烈、个人竞争性强等特点.在少年业余田径训练中,一些教练员往往只注重身体和技术主面的训练,并不重视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而事实上,在小学生田径比赛中,运动员的情绪状态对成绩影响很大.比赛时,一些成绩较好的小学生运动员由于心理上处于紧张状态,不能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甚至失败的情况屡见不鲜.这是因为小学生运动员年龄较小,大多数缺乏比赛经验,对教练员的依赖性较强,比赛心理比较脆弱,加之田径比赛多数以个人为主,如果运动员比赛所需的心理品质、个性心理特征发展不好,很容易产生过度紧张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1.
运动竞赛,紧张激烈。客观分析竞赛中存在的不同心理状态,对心理训练的科学性,克服心理障碍的必要性,掌握运动竞赛的主动性,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定向越野比赛要求运动员独自面对运动中来自自身和自然、体力和技能的种种挑战,因此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好坏,极大地影响着比赛中的运动成绩.以参加2010年湖南省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定向越野比赛的运动员中随机抽取的30名运动员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找出定向越野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障碍主要有赛前紧张心理、比赛中的从众心理、路线选择的犹豫心理等.并对比赛中运动员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得出克服定向越野比赛中运动员心理障碍要从心理素质训练和专项技术训练两方面入手,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运动竞赛,紧张激烈。客观分析竞赛中存在的不同心理状态,对心理训练的科学性,克服心理障碍的必要性,掌握运动竞赛的主动性,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吴义宏 《考试周刊》2011,(41):130-131
本文运用运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心理分析找出赛前紧张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紧张情绪对比赛中篮球运动员技、战术水平正常发挥的影响,从而得出运动员赛前及赛中紧张情绪的解决方法,为今后在篮球教学、训练、比赛中找出比较科学的解决赛前与赛中紧张情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刘睿 《继续教育研究》2006,7(2):157-159
本文运用运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心理分析找出赛前紧张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紧张情绪对比赛中篮球运动员技、战术水平正常发挥的影响,从中找出解决运动员赛前及赛中紧张情绪产生的依据,为今后在篮球教学、训练、比赛中找出比较科学的解决赛前与赛中紧张情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贾宝华 《考试周刊》2013,(10):99-100
运动竞赛是高校课外运动训练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继续,是对高校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有效检验。大学生运动员处于生长发育后期,具有一特定时期的心理特点。本文结合高校间各种运动竞赛的实践,分析大学生运动员在高校间运动竞赛中心理状态的各种表现形式,据此在竞赛中调整大学生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到最佳状态,发挥出最好水平,赛出最好成绩。  相似文献   

17.
林志文  孔伯双 《华章》2007,(12):188-188
健美操是一项对运动员的技术性和稳定性要求很高的竞技项目.由于健美操项目运动和竞赛特点;表现力、稳定性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取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表现力、稳定性与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良好的心理状态是运动员完美完成成套动作的保证.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进行分析与研究,加强运动员心理训练,帮助运动员调整自我控制能力,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参加比赛,取得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18.
排球运动是一项使运动员能产生深刻情绪体验的运动项目.比赛能否取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的心理品质.排球运动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心理品质包括团队精神和集体合作的社会心理品质;自觉主动果断自制的意志心理品质;自信沉着竞争较量的情感心理品质.排球运动员运动竞赛中面对不同类型竞赛对手、处理4种不同的比赛局面和对待2种不同的比赛结局都需要相应的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9.
现代篮球竞赛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抗越来越激烈,在双方身体素质、技术、战术水平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比赛的胜负往往取决于心理训练水平的高低;通过对参加2005年安徽省大学生篮球联赛的运动员进行一次全面的心理状态调查和对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的心理障碍的综合研究、分析和对比,以及对这些不良心理状态给篮球竞赛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论述,进一步强调心理训练在高校篮球训练中是不可缺少的训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0.
运动训练的实效性历来被体育界所重视。它追求的不仅是运动训练的科学性,更主要的是给运动竞赛过程所带来的影响。从教练员执教的心理效应和运动员练习的心理效应入手,提高运动训练的有效性,对运动员比赛水平的发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