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镇坪八仙方言的"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坪八仙方言中的"哒"既是助词,又是语气词.作助词用于句中动词之后表动作的完成;作语气词用于陈述、疑问、感叹、祈使句末,表示肯定、确认、假设、感慨、禁止或劝阻等语气.  相似文献   

2.
安陆方言里,语气词"唦"有两个读音唦1[(S)ε44]和唦2[(S)ε51],它们分别用在一定的句子中,表达不同的语气意义.语气词"唦"在全国分布的范围非常广,但还没有进入北京话,它是南方方言里比较典型的一个语气词.其类型学意义在于"唦"在不同的方言里声母和韵母的区别,反映了汉字在记录语气词方面具有语音上的模糊性特点."唦"在不同的方言里用不同的汉字来记录,说明汉语语气词词形写法的不固定性.同一语气词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气,地域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闽南方言语气词系统很有特色。一是继承了古汉语的部分语气词;二是有一些语气词与普通话同源,但用法、语气却有所不同;三是拥有句首语气词,保留了古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四是不仅句末,而且在句首都有语气词连用的现象。文章在对闽南方言语气词的系统和特征概括分析的基础上,主要对句末语气词进行逐一的解析,并就语气词的形成、分布和演变作出阐释。  相似文献   

4.
陕西洋县方言中有一个使用非常普遍的语气助词 "ga[ka]", 与ha[ha]、xia[cia]并存使用,它是中古音的保存;ga[ka]作为语气词,主要表达祈使语气,还可以用在表陈述、疑问、感叹、虚拟等语气的句子中,以强化语气,还可以表示停顿.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穷尽调查<诗经·国风>中共230个"其"字用例的基础上,归纳出"其" 的用法."其"作实词时主要用作代词和副词:作代词在句首可用作定语和主语,在句中可作修饰名词的定语,也可作兼语;作副词可作时间副词和语气副词."其"作虚词时主要用作助词和语气词:作助词时要遵循一定的结构形式;作语气词只两例,并且是同一句的重复.  相似文献   

6.
"嘎"是昆明方言中一个很有特色的词,可作句首语气词"嘎_1[ka~(44)]",无实义;作句中语气词"嘎_2[k?~(53)]/[ka~(53)]",表提醒、警告的语气意义;做句末语气词"嘎_3[k?~(53)]/[ka~(24)/ka~(53)]",表祈使、不满、商量、催促、感叹的语气。能与语气词"了""呢"连用,有停顿照应、凸显焦点信息、缓和话语的语用功能。"嘎"的虚化、具体语境中对听说者心理认知因素的影响使得语气词"嘎"凸显出主观性。  相似文献   

7.
由于在句中的分布不同,语气词表现出来的语气也不同,本文就《论语》语气词的句法类型进行考察,从语气词在句中的位置来看,可分为三类:句首语气词、句中语气词、句尾语气词。  相似文献   

8.
语气词不能充当句子的成分,也不表示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它的作用就是表达各种不同的语气,如:提顿、祈使、疑问、感叹等。从语气词在句子中的位置来看,可分为句首、句中、句尾三类。《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作品之一,语气词的使用也特别丰富,在句子中的位置也特别灵活,表达效果更是及其多样。并且其中大量运用的是句尾和句中语气词,句首语气词也有涉及,但数量比较少。通过对《论语》语气词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作为比较诚实可信的语录体著作,《论语》不仅仅反映出文本本身语气词所使用的特色,也体现出先秦语气词使用的一般状况。  相似文献   

9.
普通话不存在语气词"在",但在汉语史上以及现代的一些方言中"在"能做语气词,并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文章以五寨方言为例,在考察五寨方言语气词"在"用法的同时,与汉语史上以及其它方言的用法做了比较,希求探究五寨方言"在"发展的历史源流.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可以用各种语气词表示不同的语气,其中“啊”是最常见的语气词之一。语气词“啊”的读音是轻声“a”,它可以用在句中停顿处或句子的末尾,并且总是附着在其他音节之后,永不独立(独立使用时是叹词)。因受前一音节末尾音素影响,“啊”会发生变读,反映到书面上,就要用不同的字形来表示。  相似文献   

11.
"喋"是衡阳方言中比较特殊的语气词,一般用于陈述句和感叹句,可出现在句首、句中及句尾,在语句中具有表达强调、提顿的功能。"喋"在衡阳话中意义发生虚化,已作为语气词被广泛以口头形式使用。本文通过梳理"喋"的功能及演变,来看衡阳话"喋"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晋东南晋语区16个方言点的单用语气词的田野调查和语料分析,从共时的层面对晋东南晋语区16个方言点的语气词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归纳出晋东南晋语语气词的特点:晋东南晋语的语气词十分丰富,而且基本都可以分布于句中和句末,每个语气词及所表达的语气意义并不单一,同一语气词可以表示几个不同的语气,而同一语气也可以用不同的语气词来表达。  相似文献   

13.
寻甸方言日常口语中,"么"常用作连词、语气和叹词。连词在于提出疑问,做出总结,表承接、选择、转折的意义。句末语气词表示确认、申述和疑问的语气;句中语气词则用于句中停顿处表强调,目的在于提出话题,引起注意;叹词"么"常置于句前,表惊讶、感叹的意味。从语用上看,连词"么"可以充当话语标记,语气词"么"则具有标记话题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寻甸方言日常口语中,"么"常用作连词、语气和叹词。连词在于提出疑问,做出总结,表承接、选择、转折的意义。句末语气词表示确认、申述和疑问的语气;句中语气词则用于句中停顿处表强调,目的在于提出话题,引起注意;叹词"么"常置于句前,表惊讶、感叹的意味。从语用上看,连词"么"可以充当话语标记,语气词"么"则具有标记话题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半天”一词在现代汉语尤其北方方言中应用广泛,可作为量词使用。在灵丘方言中“,半天”是一个典型的语气副词,在语句中位置灵活,句首、句中、句尾均可出现,可以表达醒悟、意外、怀疑和讽刺等多种语气,可以与其他副词共现,并具有丰富的语用功能。研究发现,语气副词“半天”是“动词+半天”构式的省略用法。灵丘方言中的语气副词“半天”是由其它词类虚化演变而来的。在“半天”虚化为语气副词的过程中,语境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语气词"着、个、则个、些"产生于近代汉语,明清时期逐渐趋于衰微并最终消失.通过研究《西洋记》中的语气词"着、个、则个、些",分别简述其历史来源并描写其使用情况.其语气意义:"着"在祈使句末是表达自身意愿,并促请对方考虑或执行,在陈述句末表示情况的变化或行为的实现;"个"单独用作语气词极少有人提到,"个(则个)"在祈使句末意义与"着"相当,在陈述句末和句中停顿处,语气意义是申明事实存在,略带夸张."些"尚处在语法化过程中,未最终虚化为语气词.  相似文献   

17.
山东莱芜方言中的语气词"来"可用于疑问句、陈述句、感叹句的句末,在不同的句类中,也会表达出不同的语气意义。其中"来"和"咧"存在功能互补现象,"来"不能出现的句类"咧"可以出现。  相似文献   

18.
学界大多认为"简直"表夸张语气,也有学者认为"简直"并不表夸张语气,而是表确认语气.其实"简直"不仅仅是表示夸张语气,可以说所有的"简直"句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只不过与比喻、拟人、双关、仿词等结合使用的"简直"句,夸张手法的运用较为明显,是高度夸张;不与其它修辞手法配合使用的"简直"句表达的是心理的真实感受,其用法已经凝固化,因此夸张手法没有得到凸显,这样的"简直"句也使用了轻度夸张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9.
曲阜话中的语气词数量多,方言色彩浓厚,大都具有表义多能性特点,还具有足句或关联等其他功能,且同一种语气意义可用不同语气词表示。从分布和使用频率角度看,曲阜话核心语气词具有在语气表达中处于核心地位、分布广泛以及表义功能强等特点。按功能划分,曲阜话20组语气词中,核心语气词有13组,主要具有陈述、疑问、感叹、祈使和提顿5种语气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20.
民勤方言里的"莽"是一个疑问句语气词,只用于是非问和选择问。语气词"门"的用法与普通话里的"嘛"基本相同,一是用于陈述句,对事实情况予以强调肯定;二是用于句中提顿语气。语气词"莽"来自近代汉语语气词"麽",是在其读音[mu?]的基础上阳声化的结果,"门"则本是"莽"在陈述句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