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在杭州虎跑的李叔同纪念馆里,一曲《送别》,清新优雅,余音袅袅。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化界,李叔同无疑是最具传奇性的人物。凡是诗词、篆刻、书法、音乐、美术、戏剧等等,无不独领当时风气之先,文化艺术的园地,差不多都被他走遍了。可以说,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几个人能像李叔同那样学贯古今、艺汇中西,这真让我辈望而兴叹。  相似文献   

2.
李叔同的歌词创作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一支奇葩。其中,以学堂乐歌为主的唯美歌词创作代表了他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题材丰富,感情真挚单纯,透露着浓厚的古典意味,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一、李叔同与近代音乐教育 (一)重视人格教育 李叔同把"要做一个好文艺家,必先做一个好人"的音乐教育思想,作为培养学生的基本准则.他虽然十分重视学生音乐技能的训练,但这却不是他培养学生的唯一目标.他培养学生的最高目标是"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他的这种人格教育思想是在蔡元培人格审美教育思想影响下产生的,是后者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4.
胡崇芝 《考试周刊》2008,(16):185-186
李叔同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他在音乐、绘画、文艺、戏剧及篆刻方面都有过深入细致的研完,并取得过开创性的成就.在教育活动中,他用伟大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知识培养了一代人,可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通才"艺术教育家,他的艺术教育思想对当今的艺术教育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叔同(弘一大师)作为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和一代高僧,在文艺方面涉猎广泛,成绩卓著,其佛学成就和人格情操也令人景仰。从他的诗文创作来看,人们因为大多关注其爱国思想、道德精神、艺术风格或美学特色等而忽略了其中隐隐闪现的女性关怀意识。事实上,李叔同在诗文中不仅以不同的形式来表现女性关怀,而且其女性关怀意识的内涵也十分丰富多元。这种以儒家思想为底色的人文情怀甚至在他出家后依然得以延续,其女性关怀意识是贯穿一生而又不断升华的。  相似文献   

6.
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李叔同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诸多领域开创了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同时为中国艺术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自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人格教育是李叔同艺术教育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其以"器识"作为文艺准则,并将其作为考察学生是否可塑的标准。李叔同在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方面主要运用"不言之教"的感化方式来实现,其"不言之教"的感化力量既来自于他本人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学识以及精湛的技艺又来自于于他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的真诚教导。  相似文献   

7.
李叔同(出家后法名弘一),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艺术大师。他在音乐、美术、书法、金石、词曲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是开拓我国近代话剧、音乐、美术等艺术的先驱。出家后,又在宗教领域独树一帜,成为国际佛教界的知名高僧。近代中国不仅在政治、思想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艺术上也是一个重要的变革时代。代表着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近代艺术产生发展,逐步改变了旧式传统艺术的一统天下。在中西文化交融、传统艺术转折与再生的重要时期,李叔同巨臂独擎。多方开拓,为中国近代艺术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一  相似文献   

8.
老师的高度     
<正>据说弘一法师李叔同给学生上课时,先给学生鞠一躬,下课时,又给学生鞠一躬,每天如此,儒雅竟至此。李叔同是个多才多艺、人品善良的人,虽然他不爱说话,但这不影响学生对他的喜欢。画家、散文家丰子恺是他的学生,丰子恺说,李叔同给学生的,是一种"母爱"。李叔同几乎影响了丰子恺的一生,丰子恺一生,都沿着李叔同的足迹,做一个"像老师那样的人"。丰子恺从李叔同身上学到的,不只是知  相似文献   

9.
李叔同是近代中国早期的艺术教育家,他教学严谨、认真,勇于开拓创新,善于因材施教,既教书又育人。李叔同献身教育,可谓是教师的楷模。其教育实践及精神独具魅力,历久弥新,对于当代教育工作者仍有借鉴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0.
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光照千古的伟人,他的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开辟了文学创作的新纪元,使楚辞成为了“一代之文学”。由于诗人有着伟岸的人格、高亢的激情和得天独厚的艺术才力,所以他用生命谱写出来的诗篇,是他人格的最鲜明、最直接、最完美的表现,他的诗歌形成了富有创作个性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拓展视角】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他忠君爱国的精神和独立不迁的人格后世传诵千载,尤其在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12.
<正>李叔同在浙江一师教音乐时,非常看重一位叫刘质平的学生,此人天赋极高,而且非常能吃苦。李叔同对他喜爱有加,每周单独给他辅导两次,还介绍他到杭州的鲍乃德夫人处学钢琴。后来,刘质平又在李叔同的鼓励下到日本留学,留学期间,他凭着自己的努力,考入东京音乐学院。偏偏这时,家人宣布要中止对他的资助,如此一来,他便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刘质平写信给李叔同,道出了自己的苦闷,并透露轻生的念头。李叔同见信后心急如焚,生  相似文献   

13.
正李叔同在浙江一师教音乐时,非常看重一名叫刘质平的学生。后来,刘质平在李叔同的鼓励下到日本留学。留学期间,他凭着努力考入了东京音乐学院。偏偏这时,家人宣布要中止对他的资助。刘质平写信给李叔同,道出了自己的苦闷,并透露轻生的念头。李叔同见信后心急如焚,决定资助他留学。他很快便给刘质平寄去了  相似文献   

14.
H老师上的这节语文课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点评课,而是示范性的指导课。二OO四年三月十八日,上午九时二十五分。六十名学生。十八位语文教师。多媒体教室。笔记本电脑、投影仪、投影幕。上课铃响,投影幕上展示课题《长亭送别》(配古画送别图)。音乐声起(童声唱),李叔同的《送别》回荡在课堂:“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师:知道这首歌的词作者是谁吗?(投影《送别》,配夕阳落山图)他叫李叔同,在中国文化史上,他第一个向中国介绍了西洋绘画、西洋美术、西洋戏剧,成名后出家,法名弘一大师。生:(惊叹、惋惜。)…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赵树理及其文学话语无疑是独特的。赵树理文学话语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讲述”姿态、“讲述”内容、“讲述”方式等方面。这种“讲述”,是他以善为本的文化人格衍生的道义焦虑支配下的泛道德化行为。换言之,独特的文化人格成就了他独特的文学话语。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送别》是一首由美国人约翰·P奥德威谱曲、李叔同填词的歌曲,李叔同是将西洋艺术引介到中国的先锋人物,是最早应用西洋作曲技法作曲的人之一,除了他本人作词作曲,他喜欢选用西洋的曲调配上自己的词的创作方法以达到推广西洋歌曲及作曲法的目的。他选曲配词的歌曲极为优美和谐,如《送别》,它对离愁的渲染一直感染到今天的人们。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赵树理及其文学话语无疑是独特的.赵树理文学话语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讲述"姿态、"讲述"内容、"讲述"方式等方面.这种"讲述",是他以善为本的文化人格衍生的道义焦虑支配下的泛道德化行为.换言之,独特的文化人格成就了他独特的文学话语.  相似文献   

18.
丰子恺(1898~1975年),浙江人,中国现当代著名漫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1914年,丰子恺到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成为夏丏尊和李叔同的得意门生。如果说他的国文素养曾得益于夏丏尊,那么,他艺术才能的发展则主要得益于李叔同。  相似文献   

19.
人生多忧患 缘何得解脱──李叔同诗词创作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生多忧患缘何得解脱──李叔同诗词创作略论倪金华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出现在本世纪初艺坛上的李叔同(法号弘一),都是一个奇才。他精书法,工金石,长于文章诗词。他在音乐、绘画、戏剧方面的才能,更使人赞叹不已,以至于今天的人们追溯中国现代美术史与音乐史的源头...  相似文献   

20.
王岱 《语文学习》2021,(1):35-39
陶渊明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这不仅表现在他的作品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而且在于他于生命本身的透悟、对中国文化精神的影响。他是用生命抒写的诗人,他的作品及人格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对中国知识分子文化心理的影响巨大,为知识分子构建了一座精神的堡垒。在消费时代日盛的今天,我们更有必要去思考陶渊明在当下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