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冷湖0-5号构造是柴达木盆地以下侏罗统为烃源岩的一个含油气构造带,目前除冷湖3号油田为侏罗系原生油气藏外,其他所发现的油田均为第三系次生油气藏。通过对该构造带三维地震精细解释及钻井分析认为,冷湖0-5号具备形成侏罗系原生油气藏的石油地质条件,并根据区域地质特征及其具体成藏条件,提出了冷湖0-5号构造"下断阶找油"的勘探思路及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介绍了"大兴安岭火山岩带"大地区域成矿位置,区域矿产分布,并从大地构造背景,成矿环境,火山洼地与围岩关系控岩控矿构造,围岩蚀变等多方面进行论述,认为成矿地质条件可与额尔古纳火山岩带进行对比,金多金属资源潜力巨大,极有可能发现一批大型、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3.
刘荷涛 《内江科技》2014,(4):136-137
<正>大巴山构造带属上扬子地台北缘,是在印支期秦岭碰撞造山带南缘前陆的基础上,经历了多期构造叠加所形成一个向南西凸出的弧形构造带。根据构造变形样式及特征组合由北东向南西可依次划分为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南大巴山前陆褶皱—冲断带以及四川盆地东北部低缓构造区。基于野外观察及实测地质剖面对南大巴山构造特征及成因分析进行探讨,指出北东—南西向挤压应力与多层滑脱层是控制南大巴山前陆构造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5,(14)
为了分析柴北缘鄂博梁地区沉积相展布特征,根据野外露头剖面和岩心观察,结合钻井录井等资料,研究柴达木盆地北缘新近系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平面展布特征。距离物源区较近的鄂博梁Ⅰ和Ⅱ号构造带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远离物源的鄂博梁Ⅲ号构造带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秦岭构造带北秦岭构造亚带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从该区的成矿物质来源、构造条件及成矿环境分析其成因,提出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6.
王鹏  戴俊生  王余泉 《内江科技》2010,31(5):116-117
饶阳凹陷为一典型的箕状断陷盆地,其中北部自东向西发育东部陡坡带,主洼槽带,中央隆起带,次洼槽带和蠢县斜坡带五个二级构造单元。依据构造单元及构造带的分类原则,并考虑构造体系和沉积体系两者演化的内在联系,将该区划分为斜坡带辫状河三角洲、沿岸滩坝构造岩相带等四种类型构造岩相带。通过构造岩相带分析,预测该区河间大王庄地区东三段,蠢县斜坡沙一段和马西地区南部沙一段为油气聚集的有利区段。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巴根黑格其尔铅锌矿经过几轮勘查目前已达到中型矿床规模,该矿床赋矿围岩为侏罗系白音高老组安山质凝灰岩,主要控矿构造为断裂构造。燕山期中酸性岩浆岩为主要的成矿物质来源和热源。目前矿山已发现3条矿体,其中45号矿体为主矿体,49号矿体与主矿体平行位于45号矿体下盘。51号矿体位于45号矿体南侧,与45号矿体同处于一个断裂构造带内。通过分析矿体特征,探讨其控矿因素,并对未来矿山未来找矿方向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8.
羊拉铜矿地处金沙江结合带东缘,西侧与古特提斯构造带的昌都—兰坪—思茅陆块相邻,以东为扬子地台西缘之中咱陆块。通过对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矿床受岩浆岩、地层、构造及岩性控制明显。结合控矿因素的综合研究,找矿应注意北东向二级断裂构造,特别是构造交汇和转换部位、构造破碎带或层间裂隙带,岩体内、外接触带(强蚀变带中的矽卡岩带)、岩体内北东向构造破碎带(裂隙带),泥盆系江边组(D1j)、里农组(D2+3l)碎屑岩—碳酸盐不同岩性面,此外特别注意与中酸性岩体接触产生矽卡岩化的地段,是寻找Cu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9.
黔溆煤田位于江南断隆的西南缘沅麻盆地,为特提斯和环太平洋构造体系的交接部位,总体构造格局呈北北东向条带状展布。根据黔溆煤田沉积、断裂构造展布特点,划分为长田湾-底庄构造带、黔城-沅陵构造带及靖县-坪村构造带。通过对黔溆煤田典型构造的几何形态和形成机制的研究,将控煤构造样式划分为两大类5种类型;并根据构造控煤和解析构造学的理论,结合黔溆煤田各矿区地质剖面等资料,分析构造控煤作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辛也 《内江科技》2014,35(8):60-61
本文运用现代构造地质学理论和断层相关褶皱几何分析方法,配合地震精细研究,分析乌夏地区构造复杂的变形样式,分解不同时期构造带的构造变形特征;分析构造带地层几何特征,构建乌夏断裂带构造组合样式及空间展布,对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城金矿床是位于山东招远-莱州金矿区西部焦家金矿田内的超大型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现已探明大小矿体共18个,其中最主要的是Ⅰ号、Ⅴ号矿体,分别占矿床总储量的69.61%、29.01%。通过详细论述Ⅰ号、Ⅴ号矿体特征,对其空间分布、控矿构造、形态、产状、矿化类型、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组成等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新城金矿床内的Ⅰ号和Ⅴ号矿体虽空间分布位置不同,但实际上属于同一个矿体,均严格受焦家断裂带控制,分布在焦家主断裂下盘;并据此认识进行了找矿预测,对矿山生产探矿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的东段,主要的构造有贯穿全区的米生庙复背斜,次一级的挤压构造带及断裂组成,挤压构造带和断裂以北东向为主展布,北西向断裂及近东西向断裂也较发育。区内构造较复杂,并伴有频繁的岩浆侵入作用。属断裂构造控制的中高温热液Zn、Cu矿。通过地质特征及成矿特征研究,探讨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13.
龙门山中段前缘构造带经历了多期次、多旋回的构造运动,断裂广泛发育,油气保存条件复杂且关键。通过研究前缘带构造裂隙充填方解石脉碳氧锶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构造流体成因来源、成岩环境及大气水混入情况,讨论雷口坡组油气保存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龙门山前缘推覆带雷口坡组构造流体来源复杂,既有大气水渗入,也有深部流体混入,脉体成岩环境为渗入水和沉积水混合,秀水-薄阳断裂带附近构造裂隙流体来源于同层沉积水和深部志留系流体,山前带内断裂活动相对不频繁,构造流体多来自与断裂带接触的围岩中。从前山带至山前带,大气水下渗作用逐渐减弱,雷口坡组油气保存条件逐渐变好,远离前山大断裂的山前隐伏带是雷口坡组油气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对多宝山岛弧带与新开岭构造—岩浆岩片带之间A型花岗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构造环境、岩浆成因及就位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徐淮地区的徐宿弧形逆冲推覆断裂构造体系,由一系列近南北向背斜向斜构造和逆冲推覆断裂构成。寒武、奥陶系厚层灰岩中岩溶裂隙水为区域内主要储导水岩系,由推覆构造内一系列的南北向背斜、向斜构成集储水构造。受推覆构造格架制约及岩系隔水岩层的阻隔,难以形成较大规模的地下水富集带。通过查找区内新构造破裂构造带,查明了区内地下水分布规律,确定了区域地下水富集带。确定了其展布空间的方向性,原位破裂性,几乎直立性,延展远,具有间隔性,等距性特征。查找出徐淮地区地下水储集富水带,为该地区地下水开发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东坑金矿主要受大望顶——东坑——茶山顶北西向脆——韧性剪切带控制,该构造带在东坑地段表现为含金矿化带,该金矿化带较稳定,并有工业矿体存在,矿化带及矿化带中的矿化体与构造带产状基本一致。本文以区域地质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一些成果,对东坑金矿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白云荒甸子金银矿床位于辽东金矿化集中区青城子矿田北东部。文章通过对白云荒甸子金银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和主矿体70号金脉带地质特征的阐述,说明金矿体与地层、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2010年7月19日20时,今年1003号热带风暴"灿都"在南海中东部生成,21日下午18时加强为台风,22日下午13时45分于广东省湛江吴川市登陆。此台风严重影响了我国广东省,造成强降水及强风的天气,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害。通过对1003号"灿都"台风的高空环流场及卫星云图的分析,揭示了台风"灿都"的特征。"灿都"台风具有路径曲折、近海加强、风雨猛烈、影响面广特点。副高对"灿都"台风移动路径和强度变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7,(16)
通过对嵩县赵岭金矿近南北向构造蚀变带的性质,以及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及矿床成因的分析研究,又对矿区内相同性质的蚀变构造带找矿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位于西伯利亚地台与中朝、塔里木地台之间的广大地区称为横贯亚洲巨型构造带(The Trans-Asian Tectonic Mega-Belt:TATMB).按其发育历史和构造位置,横贯亚洲巨型构造带可大体分为:(1)阿尔泰-萨彦-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带、(2)巴尔喀什-兴安构造带和(3)乌拉尔-南天山构造带等三个大的构造带.阿尔泰-萨彦-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带以中央蒙古构造线为南界,以叶尼塞-穆亚断裂、贝加尔断裂及斯塔诺夫南缘断裂为北界,与西伯利亚地台毗邻.巴尔喀什-兴安构造带位于中央蒙古构造线以南;其南界的西段为尼古拉耶夫线及南天山北缘断裂,东段以中-朝地台北缘逆冲断层与中-朝地台直接相连.这一构造带又可分为南、北两大亚带,即巴尔喀什-准噶尔-北、中天山-内蒙-锡林浩特亚带和斋桑-额尔齐斯-南蒙古-大兴安岭亚带.乌拉尔-南天山构造带从中国新疆境内西延经中亚地区直达乌拉尔.夹持该巨型构造带的南、北两大陆决,都发育有太古宙和古元古代的结晶基底和中元古代开始的沉积盖层,并在中元古代早期陆块的边缘都出现过裂解事件.然而位于这两大陆块之间的横贯亚洲巨型构造带地区却未见有中-新元古代的沉积盖层直接不整合覆盖在古老的结晶地块之上,也未见有地壳裂解的直接证据.在一些地区寒武纪地层与新元古代晚期地层是连续的.古生代时,该区以发育各类成分的海底喷发火山岩系为特征,其中包括被动陆缘火山岩、岛弧火山岩和洋壳上的喷发物等.整个构造带大致表现为西伯利亚地台和中朝、塔里木地台南、北两大陆块的相向运动和相向增生过程.其发育时间大致始于新元古代,主要为古生代,止于中生代.从晚三叠世开始,该带进入西太平洋边缘活动阶段.从区域成矿作用的角度来看,该区可分出相应的构造-成矿单元:(1)阿尔泰-萨彦-蒙古-鄂霍茨克构造-成矿带,包括1)阿尔泰-萨彦带和2)蒙古-鄂霍茨克带;(2)巴尔喀什-兴安构造-成矿带,包括1)斋桑-额尔齐斯-南蒙古-大兴安岭带和2)巴尔喀什-准噶尔-北、中天山-内蒙-锡林浩特带;(3)南天山构造-成矿带.主要矿种有金、铀、银、铜、钼、铅锌、钨、锡、稀有金属、铁、镍、云母、宝石、萤石、石墨、菱镁矿和沸石等.区内的成矿作用主要与古生代的岩浆作用和热液活动有关;但在蒙古-鄂霍茨克带主要发生在中生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