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儿童审美心理建构的过程在皮亚杰的理论视野里可以得到进一步的阐释与会通.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来看,学前儿童的审美心理结构经历了前审美和审美心理萌芽两个阶段.在遵循学前儿童年龄特征前提下进行的审美教育是建构学前儿童审美心理结构最有效、最主要的方式和途径.家长和教师应让幼儿体验客观美,培养其主观美,以促进学前儿童审美心理和谐、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异质同构与幼儿艺术启蒙教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事物的外部形式与个体的视知觉及情感之间存在结构上的一致性,这会使个体产生异质同构的心理反应,从而直接感受到事物形式的美.幼儿艺术启蒙教育正是要借助多种教育途径促使幼儿个体产生这种异质同构的审美心理反应,为此教师要在尊重和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的基础上,精心营造充满童趣与童真的艺术环境,以实现儿童多通道审美感知的同构;组织和实施游戏化教学,实现多领域教学的融合,以让儿童在体验多种艺术形式的过程中实现审美同构;通过年级组活动审议的方式保证综合艺术特色活动的有效开展,以让儿童在与同伴、教师及家长的互动过程中感受多种审美经验,发展审美素质与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婴儿呱呱坠地的声音,一个小生命便降临了。世人在母亲的怀中度过了婴儿期,便蹦蹦跳跳地跨入美妙的童年时代。童年是美好的。而美好的童年又总是与儿童对各种美好事物的热爱、感受和追求分不开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审美的开始,儿童由注意事物的外部美逐渐过渡到探究事物的内在美。这种较高层次审美需要的满足,就引起儿童肯定性质的情绪体验。如儿童看电影、戏剧,或者看小人书,  相似文献   

4.
美感是人对美的一种主观经验。美感过程是人对美的事物的一种感受、体悟、认识过程。审美是心灵的一种解放,美感是一种自由的主观体验。幼儿园的各项活动都需要美,艺术活动尤为如此。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不但要挖掘幼儿潜意识中的审美能力,也要引领幼儿去体验并创造不同的美,激发幼儿创作出美的事物形态,并能在自己的想象中表现出来,将教育做"活",用"活"的教育来激发幼儿的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5.
儿童诗歌的读者对象主要为儿童,它是为儿童创作,适合儿童朗读的诗歌.这一点既决定了其用词和文风必须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也决定了儿童诗歌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充分考虑到读者群体的特殊性.该文将从读者主体性角度出发,探索儿童诗歌翻译过程中译者如何实现对原文意境美、动态美和音乐美的最佳保留,如何最大化地满足儿童的审美习惯和心理需求,如何在最大限度上照顾儿童的情感体验,呵护儿童的细腻童心.  相似文献   

6.
儿童审美心理建构的过程在皮亚杰的理论视野里可以得到进一步的阐释与会通。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来看,学前儿童的审美心理结构经历了前审美和审美心理萌芽两个阶段。在遵循学前儿童年龄特征前提下进行的审美教育是建构学前儿童审美心理结构最有效、最主要的方式和途径。家长和教师应让幼儿体验客观美,培养其主观美,以促进学前儿童审美心理和谐、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田 《华章》2012,(12)
“美”既不能是客体性实体,也不能是主体性实体,被人们当作美的审美价值、审美属性都只是一般事物在审美关系中的表现.审美对象也不是美,而是审美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审美主体的意识对美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在赋予客观事物以意蕴的同时,也在与事物的对接中达到了真正的实在.在这个双向体验的过程中,主客体在双向逆反的建构中融合走向美.  相似文献   

8.
美,能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给人带来欢笑,能陶冶人的情操。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创造一种美的氛围,去调动学生的童心、童真、童趣及个性、爱好等心理机能,以便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一堂好的体育课,不仅能使学生思维敏捷、获得知识、掌握动作技能,而且是一种美的享受。体育教师是这种美的传播者。而美的发现与欣赏则蕴藏于学生的情感体验中,这就是体育教学的情感美。从审美角度来说,人们对于美的事物往往易于接受,因此从小学体育教学这  相似文献   

9.
邵云 《华章》2012,(15)
情感是人对客观与现实态度的体验,审美情感是我们在声乐演唱中主要依靠的情感.音乐情感是人对现实音乐世界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也是人对音乐及相关事物的客观认识是否符合自己的音乐需要而产生的音乐心理体验.情感在声乐演唱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歌唱者既要有坚实的歌唱方法做基础,又要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表现技巧.  相似文献   

10.
美感是人在面对美的事物或者优秀的艺术作品时,所产生的一种直觉式的、愉悦的情感体验。幼儿对美的事物产生愉悦的、激烈的情感反应,这本身就带有艺术创造的性质了。美感作为一种审美状态,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感受,涉及对美的对象的感知、理解和想象。  相似文献   

11.
易巧玲 《学周刊C版》2014,(11):147-147
情感,是主体对客体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时所持的态度体验.广义的情感,不仅包括情绪,也包括审美、道德、认知、自我情感等等.情感的发展,是个性的情感机能和情感品质在有利于个人成长发展和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方面所产生的积极变化的过程.众所周知,情感和认识是人的心理发展和教育的两个不可分割和相互作用的方面.课堂教学中的“情”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学生的、教师与学生的、学生与学生的、教材中蕴涵的等诸多情感因素的统称.  相似文献   

12.
王音 《成才之路》2013,(22):38-38
人的审美是一种精神需要,是对美的事物和现象的期望与追求。所谓审美是对美的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感知、联系、想象,乃至理解、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如果一个人没有追求美的欲望,也就无所谓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评价美和创造美了。只有那些  相似文献   

13.
线描是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儿童美术教育绘画教学训练课题,旨在在追求直觉感性与理性思维的平衡训练中,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和审美体验,培养儿童从小懂得美、发现美、欣赏美和表现美,使之能感悟生活,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想象创造未来.  相似文献   

14.
在音乐欣赏中,审美体验在整个音乐审美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审美情感是人对音乐美的体验和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情感是音乐作品表现的主要内容,而想象是在此基础上不受音乐对象的严格限制,自由驰骋的感情共鸣.欣赏者在审美体验中移情于对象,又在联想和想象中将感情体验更加深化,所以音乐审美体验中的情感和想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唐涛华 《中国教师》2010,(Z1):348-348
<正>艺术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也是构成完整人格的一种素质教育。在儿童美术教育中重视情感的体验和表现,可以促进儿童审美感受力的提高,从而激发儿童的创造意识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美术教学应强调学科特点,关注儿童特定"生命阶段"的心理机能成长的需要,因材施教,重在过程,使儿童心理品质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协调、均衡的友展。  相似文献   

16.
一、何为审美建构审美建构,又为审美心理建构,源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心理结构的"建构"说。他认为,人的心理结构、认识结构、知识结构的建立和构造构成了"人的心理建构"。由此,人人都有既成的心理格局,并以此为中介完成对外界的认识与评价。所谓审美心理建构,是指"人在审美、创造美时能动反映事物  相似文献   

17.
“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是美术课程所追求的基本理念之一。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美术素养形成的重要支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感知美是审美活动的基础。它是人的各种感官对事物美的因素直接、迅速的感应,并形成愉悦的心理体验。只有具备敏锐的感知美的能力,才能在接触到美的事物时产生一种感受和感动,人的审美情趣、审美思维、审美想象以及美的创造活动才能形成。  相似文献   

18.
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而谈到情感,现代心理学认为:它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对于审美来讲,情感反映了人对外界事物的一种特殊的肯定性的美感和体验,这种美感是情感与审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要适应时代与素质教育接轨,就必须要加强语文审美教育,使语文教学实际与学生的兴趣、情感等心理需要和审美期待接轨。语文审美教育是文化型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感性的美的形象为手段,使人摆脱实用功利的束缚,获得美的体验。审美教育主要培养人的审美情感,提高人的审美创造能力。正是审美教育的这种独特作用和独特领域,  相似文献   

20.
一、课前设计进行美育渗透 审美就是对美的事物的感知、体验、欣赏和领悟.文学作品中,包含着美,人们阅读文学作品就是对美的欣赏,这就是审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