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领导力在一流大学组织结构改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核心推动作用。通过有效领导力,哈佛大学实施跨学科组织改革,弥补了传统院系组织建制的弊端,使研究型大学整体效益得以充分发挥。哈佛大学组织改革的重要意义在于其可以消解人们对大学决策机制的悲观看法,有助于人们跳出将大学视为"一个有组织的无政府状态,并且其功能只是一个垃圾桶式的决策程序"的思维局限。我国研究型大学要重视"双一流"建设中的学术组织创新,强调领导力在学术组织创新中的作用,关注研究型大学组织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校科技》2017,(Z2):16-17
2017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深度推进之年。高等院校深化改革力度持续加大,教育部"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出炉。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各大高校应进一步加强与海外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加强国际协同创新,积极参与或牵头组织国际和区域性重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双一流"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应围绕学生、教师、平台建设和学术影响力等方面,及早设定预期的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3.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继"985工程""211工程"后又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高素质、高质量的一流师资队伍是建设"双一流"建设的基本支撑。现行大学教师管理制度下,部分大学教师管理制度功利化价值取向明显,教师管理制度对象相对区分度不够,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完善优化周期长,教师伦理道德管理监测制度亟待加强。这些问题制约了大学教师自我学术劳动力的解放,滞缓了"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实现。因此,"双一流"大学必须建立现代大学教师管理制度,秉持学术至上的教师管理制度设计理念,确保教师管理制度的价值正确;立足教师学术职业、学术劳动的基本特征,建立大学教师分类分层管理服务制度;参照学术劳动力市场供需变化趋势与特点,适时调整优化大学教师待遇激励制度;全覆盖从严大学教师道德伦理标准建设,坚守大学教师履行学术职业的最底线。  相似文献   

4.
学术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实现科技创新发展的力量源泉。营造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有助于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顺利开展。但在当前"双一流"建设的新形势下,价值观念、制度措施、评价机制、学术道德等因素却制约了以学术自由为核心的大学学术文化发展,不利于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目标。因此,在分析制约因素及根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高校学术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对于提升高校的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对大学校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领导力五力模型为依据,大学校长领导力模型应包含九项子能力。通过大学党委书记、校长、中层干部、教授四类群体对校长领导力的测评,发现四类群体在领导力评分均值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教授群体对校长领导力的评价明显低于其他主体,尤其是在变革的勇气和魄力及人财物等资源配置的能力上。校长在使命感和全身心投入上的自我感知高于其他群体。研究和反思造成这种差异化的原因,可对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实现学术和行政系统之间的协同联动、建立起大学校长全心治校的制度保障等方面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学术领导力是大学的灵魂和根基。要形成有效的学术领导力,必须破解当前行政化倾向日益严重的"僵局"。"破局"的关键在于推进大学章程建设,对涉及大学管理的权力进行约束和规范。以此为逻辑起点,探索构建有效学术领导力的路径,从而真正做到按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学术发展规律办学。  相似文献   

7.
基于CSSCI数据库对"双一流"大学研究地图进行探讨,发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对"双一流"大学研究的关注大致可分三个阶段:萌芽期、探索期和发展期。大部分高产研究机构都表现出对"双一流"大学研究逐渐增强的变化趋势。将高产作者群中各位高产作者的"双一流"大学研究成果进行前十年(1998-2007年)和后十年(2008-2017年)数据相比,发现有减少趋势和有增加趋势的高产作者人数大致相当。为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工作,相关建设高校可以考虑在校内组建"双一流"大学建设办公室或者"双一流"大学建设中心等机构,其专门为学校"双一流"大学建设实践工作提供相应的信息咨询与决策参考服务。基于CSSCI数据分析发现,目前"双一流"大学研究领域呈现出八个研究主题,分别是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双一流"大学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与治理改革、中国特色的"双一流"大学建设及其评价体系、"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启示、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科研竞争力评价、高等教育的学术自由与学术自治、"双一流"大学建设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此外,"双一流"大学研究领域的四个研究热点主题分别是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等教育的学术自由与学术自治、中国特色的"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科研竞争力评价。目前,"双一流"大学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建议从学科理论、方法路径和实践层面三个方面进行探索进而不断完善"双一流"大学研究内容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8.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做好"双一流"建设工作,必须厘清3个问题:谁需要"双一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什么关系?谁来建设"双一流"。推动"双一流"建设,离不开大学管理改革。具体来讲,要实施战略管理,构建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重大成果导向的科研机制,以及建设一流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9.
一所大学要想跻身于国内一流大学或者世界一流大学,那它不仅仅要有一流的科研设备、校园环境,更重要的是必须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因为只有一流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才能赢得一流的学术声誉、社会地位,才能更好地吸引一流的学生前来深造。要想成为一流的大学,就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0.
以软科公布的2019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与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为依据,对世界一流大学拥有的世界一流学科数量以及世界一流学科在各大学和各学科领域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统计表明:世界一流大学通常在多个学科领域拥有较多的世界一流学科;世界一流学科也大多分布在世界一流大学中。近年来,我国高校无论在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上,还是在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上都取得了显著进步。整体上,我国拥有世界一流学科的高校较多,世界一流大学较少;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拥有的世界一流学科在数量上有一定优势,但学科领域的分布不均衡,世界一流学科主要集中在工学领域。“双一流”建设后续进程中应适当调整一流大学建设与一流学科建设的关系,强化学科发展的均衡性,从重点关注一流学科“点”的建设到更加关注大学的综合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