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呼啦圈,是不是新闻? 此问看似多余,然纵观呼啦圈走红京、津始末,两地新闻界的反应,便觉这并非不成问题。据说,呼啦圈热起自去年10月的天津,人民体育馆中演出的30人晃圈方阵和电视上全家晃圈表演,促使津门流行起呼啦圈。今年1月,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系列片中,出现美国上千人同时晃圈的奇观;到春节,6000多只五彩缤纷的呼啦圈,就从龙谭庙会涌向京城的大街小巷。显然,呼啦圈风行,  相似文献   

2.
今春开始,中央电视台在“正大综艺”中让嘉宾们表演玩“呼啦圈”,在“综艺大观”中也让客人们比赛此物。于是乎,“呼啦圈”流行京华、风靡华夏。“京城无处不‘呼啦’”,“街头风行呼啦圈”之类的新闻标题,成为中国大陆九十年代第二春的一大景观。就新闻界而言,先是有电视台隆重推出,再有上自京城大报,下到县市地报,无一不围绕“呼啦圈”转。开始鼓吹“呼啦圈”有益于健康,曰“健身圈”。又有报道说:“呼啦圈”会使人得肠结扭,  相似文献   

3.
呼啦圈与出版,原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但细细回味起来,当今出版界的一些怪事,犹如玩呼啦圈一样,“旋”得很。作为舶来品的呼啦圈,自去冬今春在京城冒出来后,呼啦啦顷刻席卷大半个中国。君不见小孩玩,青年人玩,就是上了年纪的人也挺有兴趣地往腰间一套,呼啦啦转它几圈。且不说玩呼啦圈的品位有多高,但  相似文献   

4.
犹如一阵风。春节过后,新闻界曾很突出地宣传过呼啦圈的兴起和走红。报纸、电视把小小的呼啦圈冠以“超级健身圈”等美名,还不时地宣告这小玩艺在某地成为“新潮”,并“风靡”起来,“席卷”各地。众多的厂家见有利可图,纷纷上马生产这抢手货,于是靠呼啦圈救活了一个小厂也成了新闻。然而,时至今日,呼啦圈热还是冷却了下来,而且这冷却之快就犹如它的突然兴起一样让人始料不及。昔日让人爱不释手的宠物,现在已被人弃之一边。其实,世间之事,有热就有冷,这是自然法则,抗拒不得。这冷且不说是由于夏日的到来,再转它会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90年代起,报纸副刊出现萎缩之势,陷入困境、濒临消亡之议四起,保护和振兴副刊之声不绝。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状态下,探索副刊生存和发展之路,编辑不应消极等待,而是需要更新观念,提升境界。本文尝试将能力圈、执行圈、价值圈的三圈理论,与副刊的编辑实践相结合,对副刊如何实现三圈重叠进行探讨,以求副刊对读者产生足够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你看,我使用的打印机和电脑是联想的,空调是格力的,电视机是海信的。冰箱是海尔的,楼下的汽车是红旗,”在人民日报社甘肃分社,林治波指着自己办公室的各种电器.又晃了晃自己的酷派手机,“你看我屋里,哪有一件日货?我是一个从内心里爱国的人。  相似文献   

7.
新闻从业人员被许多人看作“无晃之王”,自身修养应该是无可挑剔的。但很遗憾,一个时期以来,在社会上竟时不时听到对“无冕王”的“闲  相似文献   

8.
踏入“风浪圈”言微作者简介言微系笔名,原名束纫秋,他的笔名还有越薪、荆中棘等。1919年7月生于江苏丹阳。原读私塾,后进银行工作。1938年起从事文艺创作。1957年入上海新民报(晚刊)任副总编辑、总编辑。“文革”中晚报被迫停刊,1972年入辞海编辑...  相似文献   

9.
2015新年伊始,社交网络上流传辞旧迎新的各种互动。有朋友转帖,晃一晃手机,可求一个新年签。抱着娱乐的心态,晃晃手机,随机蹦出的签是:你谢见。这算什么签?后面附有简短解释,意思是:你好,谢谢,再见。  相似文献   

10.
徐雯雯 《声屏世界》2008,(10):68-68
自从人民网为网民开通“什锦八宝Fans圈”,4天中就有4万网民注册,Fans们自称“什锦八宝饭”,真情流露之中透着一股亲昵。人民网此举可谓应时顺势,在政府形象深得人心,领导人在人民心目中日益“高大”的情势下,开通“什锦八宝Fans圈”,不仅仅是对主席、总理的政府形象宣传,而且是一次成熟且有成效的政治宣传。  相似文献   

11.
所谓“三圈现象”,即是,在少儿戏曲辅导过程中,存在以学校为圆心的学习辅导圈,以家庭为主的生活辅导圈和以群(群艺馆、化馆、少年宫等)为圆心的艺术辅导圈,“三圈”相离相交,互冲互助的艺学教辅导现象。(少儿戏曲辅导的“三圈现象”以下简称“三圈现象”)  相似文献   

12.
“我们虽然圈住了观众、圈到了人气,但没能直接从观众那儿圈到钱,我们需要打通上中下游平台,整合更丰富、更有前瞻性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13.
“大象北迁”,因其稀缺性、突发性、关联性、趣味性成为各路媒体报道的热点和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传播效应,让各级媒体及云南省,乃至整个中国的形象宣传“破圈”。新闻要“破圈”,必须抢抓机遇、以“快”取胜、打破常规、做优策划、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邻居孩子明明在蹒跚学步时,奶奶见孩子走路摇晃晃不稳,就拉着孩子的右手臂行走,谁知还未走上几圈,明明忽然哭闹起来,右手臂垂下来就不能自由动弹了。此时,奶奶慌了神,又是用手轻揉,又是热敷,都不见效,赶紧叫邻居帮忙急送医院求治。经医生检查,患儿系右侧桡骨头半脱位,即民间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盛,粉丝文化出现了新的表现方式,国内粉丝圈群引进了韩国粉丝圈群的一套组织架构和运作方式,形成一种具有严密纪律,以偶像为中心的群体自组织—"饭圈"。以"参与感"和"沉浸式"为特点的社交平台使"饭圈"有了接近"偶像"的可能性,她们不是精英文化所描述的无理智的"少数人""底层人"。相反,饭圈内部有着严密的组织架构,高效的分工配合,饭圈成员充分地发挥着自身所长为偶像服务。而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有着深层的心理原因:粉丝们在饭圈活动的参与中产生的自我认同,以及与志同道合者产生群体身份认同。还有着深刻的现实原因:社交平台的广泛运用为"饭圈"与"偶像"之间的互动提供了空间,以及伴随着女性主义的女性消费力量的崛起。在这后现代原子化的时代,"饭圈"这个"无组织的组织力量"能够瞬间聚齐人群,可以说是当今最完备高效的青年自组织,如此,对"饭圈文化"的文化研究也就显得必要了。  相似文献   

16.
“饭圈入侵”是一种新起的文化现象,指“饭圈文化”对其它亚文化圈子的冲击造成的反响与矛盾冲突。本文以《JOJO的奇妙冒险》这一大众化程度较高的热门动漫为例,从界定粉丝文化内部的边界划分开始,研究粉丝文化内部的冲突在ACG亚文化场域中的表现。弹幕空间作为新型附属媒介带出了新的公共空间形式,这种不上锁的房间使粉丝群体间的差异鲜明起来,而抹掉了时间限制弹幕所形成的空间,又成为展示“饭圈入侵”的虚拟景观,成为ACG场域内符号权力争夺的象征。根据德勒兹的块茎设想,这种弹幕空间“饭圈入侵”的文化现象正是对“根-树”等级系统的反抗,脱离同一的结构性权力规约,成为异质化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大凡刚进新华社的年轻记者都经历过这样一段痛苦的过程:从事新闻工作的头几年,就象钻进了一个“魔圈”一样,总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虽然他们要天天伏首书案,可不知道该写什么。他们或沉浸在前人优秀新闻作品中,徒生羡慕之心;或眼瞅着身边的中老年记者大作迭出而渐生自卑之感;或象填鸭一样,老记者“喂”个什么题目,自己就写什么稿件。对年轻记者来说,谁摆脱这个“魔圈”快,谁的业务成长就快,反之就慢。有的人当记者才一年,便走出了这个“魔圈”,三四年内就成了很活跃并的记者,有的人当记者五六年却依然在“魔圈”中游荡。有什么办法能使年轻记者尽快走出这个“魔圈”吗?有,那就是进行专题调研。回顾这几年走过的道路,我正是从专题调研中起步,走出这个“魔圈”的。  相似文献   

18.
<正>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加快推进"全面改革、全面融合、全员融合"步伐,大力建设核心圈、紧密圈、协同圈"三圈环流"传播格局。经过浙万,互8联个多月的努力,目前,报集团传统媒体读者600网活跃用户由融合前的公2000万增加到目前的4000多万,传统媒体的传播力、信力、影响力借助新媒体得到了提升。此外,在实施边锋网络平台媒体化改造过程中,尝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TFBOYS十周年演唱会的粉丝实践,考察从“圈地自萌”、“文化出圈”到“饭圈整治”的变迁语境下,中国粉丝群体的分化、竞争及其自我规训。研究发现,一个“矛盾-同盟”的饭圈新生态正在逐步成型,其中潜藏着群体污名的恶性循环机制。饭圈同盟共享着相似的文化逻辑与行动策略,在“灯牌大战”与控评实践中,以组织化的集体行动累积文化资本,并试图通过某种程度的自我规训来应对饭圈整治、扭转负面舆论。然而,饭圈集体行动有着难以克服的舆论悖论,个体粉丝之间、不同饭圈组织之间激烈冲突的“出圈”,也戏剧化助长了饭圈整体污名。本文主张跳出赋权或批判的二元立场,进一步探索粉丝文化研究的物质性面向和生命史面向。  相似文献   

20.
谢佳 《新闻爱好者》2023,(4):110-112
传统文化产品近年的频频“破圈”,引发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从优秀传统文化“破圈”的成因入手,通过探讨艺术创作应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运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文化、构建“多元化传播”新格局、打造观赏互动式文化体验新实力等融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破圈”的有效路径,分析“破圈”创作应合理适度、不能本末倒置,破圈应尊重文艺作品、不能一味趋名逐利,艺术创作需要政策支持等,传统文化“破圈”应遵循社会主义艺术创作的原则,以期为新时代传统文化健康发展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