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质是个体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对一切行为活动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幼儿科学学习中,不同气质类型的幼儿具有不同的反应速度、内外向性、感受性、兴奋性、灵活性等气质特征,这些气质特征会影响到幼儿科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情绪体验以及科学学习的效果等.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应针对幼儿气质差异因材施教:正确理解与接受幼儿的气质差异,坚持合理的目标取向;合理预期不同探究活动中幼儿的表现,指导其扬长避短;针对气质差异进行合理的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2.
一、研究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1.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赋予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人格具有社会性、整体性、稳定性、可塑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3.
儿童气质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儿童个体差异的研究已成为儿童心理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其中气质差异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气质作为个性发展的动因,已经成为研究人类早期情绪发展和社会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有关气质的研究报告屡见不鲜,为将儿童的气质研究推向深入,总结这些研究成果是十分必要的.有关的特质.奥尔波特综合上述三方面指出:“气质是指与情绪有关的各种现象.包括个体对情绪刺激的敏感性、习惯的反应强度与速度以及主导心境的特性、强度与变化等特点,这些现象随体质而定,因此大部分起因于遗传.”除艾森克指出其起源的观点欠成熟外,它曾被西方心理学家认为是“气质的最完整定义.”目前,国外学者十分  相似文献   

4.
情绪调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调节是个体适应社会和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机制.情绪调节是一个过程,涉及各种情绪调节策略.情绪调节有助于维持稳定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情绪调节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对于青少年而言,可以从认知、行为、言语和生理方面八手来调节情绪,为他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5.
假如你在托儿所里工作一周,你就能分出哪些婴儿是好动爱哭的,哪些是安静快乐的。奥尔波特把这种差异称为"一个个体情绪属性的特征性现象",即我们生来就具有形成某些特定行为类型的广泛的倾向性,这种一般行为倾向性就是所谓的"气质"。  相似文献   

6.
尴尬情绪是个体因处于公众注意焦点、失言或棘手情境时,而产生的一种别扭、紧张、懊恼、难为情、不知所措的情绪体验。目前有关尴尬情绪的研究,生理方面主要包括尴尬情绪的生理反应和面部表情;认知方面主要包括尴尬情绪的诱因、尴尬情绪识别及其影响因素;行为方面主要涉及尴尬情绪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但现有理论和研究仍不足以解释尴尬情绪的内在机制,未来可注重从生命全程观和特殊人群的角度研究个体尴尬情绪的发展,并关注探究个体对尴尬情绪的理解,同时进一步考察不同类型尴尬情绪在不同情境下对个体行为尤其是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7.
情绪行为问题是孤独症个体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其在融合环境下学习、生活乃至就业都会产生消极影响。正念干预是一种针对心理及情绪问题的干预方法,在孤独症个体情绪行为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且取得了显著效果。通过对国外有关正念干预在孤独症个体情绪行为问题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分析,探究该领域在干预对象、干预方法、干预形式及干预效果方面的特点,能为我国孤独症个体情绪行为问题干预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气质学说是西方管理思想体系的基础理论之一.西方理论界认为,气质主要是指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的动力特点,它反映个体心理活动过程进行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及其外部表现.中国古代也有气质学说,但与西方思想体系的气质含义不同.我国古代的理学家是把气质作为与生俱来的各种习性总和来理解,其范畴界定过于宽泛,管理实践中不易操作.  相似文献   

9.
林刚 《甘肃教育》2003,(11):8-8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全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的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合。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师范的学生都是进入青春期的女孩子,良好健全的人格培养是学生思想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情绪既是个体的主观体验,也是经常需要自身调节的对象,因此作为自我调节重要组成部分的情绪调节是个体主观性动力过程。情绪调节是个体通过一定的行为策略和机制,管理、调整或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包括主观感受、表情行为、生理反应等)的过程。文章综合描述了情绪调节定义、方法及其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总结了工作场合的情绪调节。  相似文献   

11.
已有研究发现,儿时在情绪无效环境中成长的个体会在随后表现出情绪调节方面的困难,且儿时体验到的情绪无效性常会影响青少年及成人时期的心理健康并增加行为问题出现的可能性.本篇研究分别在三个不同的年龄段中探究儿时情绪无效性与抑郁症状和偏差行为之间是否存在关联,以及情绪抑制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结果发现,儿时体验到的情绪无效性能够导致个体产生情绪抑制,进而增加个体的抑郁程度和偏差行为,但该效应仅存在于初高中学生中.此次研究的结果从儿时的情绪体验角度提出了青春期抑郁和偏差行为的有效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2.
陆希悦 《考试周刊》2014,(93):174-175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的总和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摆在职业学校面前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吕斌 《家长》2002,(10)
儿童的气质分几类气质,是人的心理特征之一,不同气质的人在行为、思维、情绪、意志、性格、脾气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表现。气质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很大,在婴幼儿时期就表现得很突出。  相似文献   

14.
陈丽遇到了挫折,在心理上产生了压力.挫折通常是指,个体在不利的情境下所产生的烦恼、困惑、焦虑、愤怒等各种负面情绪所交织而成的心理感受,即个体在挫折情境下的挫折感.压力则是指,个体与环境交互的过程中,面临一定的生活事件和情境所感受到威胁时的一种紧张状态.它可以导致个体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也可以激发个体的潜能.  相似文献   

15.
廖贻 《学前教育》2009,(7):35-36
情绪是个体对所接触到的世界和人的态度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是个体心理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情绪具有建立、维持和改变个体与外界关系的功能。发展心理学家曾指出,幼儿的世界就是一个情绪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幽默感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幽默感是个体在幽默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惯常的行为、经验、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差异,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幽默感是某种态度、气质、能力、情绪和行为几方面因素的独特整合,在表现风格上有积极和消极两个维度。幽默感和额叶、颞叶和脑干背、腹侧等几个脑区的活动有关。多数研究结果支持幽默感有利于身心健康,但也有一些相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策略现状,采用《中小学教师情绪工作》问卷对安徽省202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在情绪劳动的表面行为、主动深度行为、被动深度行为三个维度上的平均分有差异;个体因素中的性别、年龄、教龄、职称、专业对情绪劳动策略有显著影响;工作因素中的所教学科、收入水平、从教原因、是否参加过培训对情绪劳动策略有显著影响。说明中小学教师使用被动深度行为策略最多,其次是主动深度行为策略,最少是表面行为策略;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策略受个体和工作中的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气质是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表现为情绪和行为发生的速度和强度,气质受先天影响较多,变化较难,是学生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之一,也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依据。 一、胆汁质 此类学生兴奋性高,情绪和行为发生得快而强,外部表现明显,显得精力充沛、果敢。语言、动作急速,难以自制。他们热情、直率,易急燥,但暴发之后能很快平静下来。  相似文献   

19.
情绪智力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控制能力,是指个体控制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情绪信息指导自己和他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包括情绪觉知能力、以情促思能力、移情能力、情绪伪装能力和情绪  相似文献   

20.
“情绪”是个体在接受刺激时,基于自身需求对本身需要和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短暂、复杂的反应.”情绪管理”是对个体产生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避免产生负面情绪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对身心健康的破坏.本文通过对个体行为模式的研究,结合其中的主导因素“需要”展开,将基于ERG理论下对需求的分类借鉴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希望能从人文关怀的角度上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