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口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个“具体总体”的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历史经验的哲学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来的最基本经验。本文围绕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体实践相结合;怎样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问题,论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来的最基本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3.
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不断谱写中国化时代化崭新篇章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原则遵循,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理论与实践发展、把握历史主动的智慧所在。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守正”,体现在了诸多方面,从大历史出发牢固坚守唯物史观,坚持人民至上、问题导向和知行合一的实践观等,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作出科学阐释。中国共产党人在守正基础上坚持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对“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作出了深刻诠释与典型示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守正创新的最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典型示范,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深远变革。守正创新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鲜明品格,也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在中国根深叶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分别形成了“三大法宝”、“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的理论成果,它们都在历史实践的紧要关头正确回答了如何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问题,成为中国和建设的法宝。  相似文献   

5.
民族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性;另一方面,中国具体实践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性。从内涵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性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与中国社会发展相结合,与党的中心任务相结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注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性,需要推进中国文化现代化转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来的最基本经验.本文围绕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怎样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问题,论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来的最基本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7.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经验总结。考察《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可以发现,“两个结合”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坚持斗争精神,坚持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坚持独立自主的过程中形成的。在新的征程上,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以史为鉴,为“两个结合”寻求动力源,探寻着力点,优化出场路径,提供现实支撑,从而实现理论创新的自我主张。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奠定了实践基础。“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要求。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两个结合”的重大理论观点,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之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自觉和创新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自信。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铸魂、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筑基,是党在推进“两个结合”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踏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要在实现“两个结合”过程中深刻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开启,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步伐而推进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创生新的理论成果,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最先举起反对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大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邓小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当代中国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的构想,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面推向新阶段,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集中的代表。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作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睿 《文教资料》2005,3(33):183-185
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方能有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践需要相结合,才能发挥指导作用。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三次飞跃,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规律性的经验启示,对于我们今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不容忽视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历史性成就表明,唯有运用科学思想方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创新发展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研判前进趋向、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历史主动、创造历史伟业。立足“两个行”的必然要求、“两个结合”的根本途径、“六个坚持”的思想方法阐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机理,对科学把握党的理论创新规律、持续推动党的理论创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三个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地包括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化”中国的双向过程;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主体和实践主体是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4.
深入研究和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三次历史性飞跃以及由此产生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并从中得出二个重要启示:第一,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第二、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和理论创新的勇气,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传统文化观整体上属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文化观对毛泽东传统文化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毛泽东的传统文化观影响并指导着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中国传统文化观演变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19年至1935年,是有选择地批判传统文化阶段。第二阶段,从1936年至1940年,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探索阶段。在这一阶段,毛泽东形成了比较明确的传统文化观。他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清算中国传统文化,自觉地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唯物辩证法因素,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三阶段,从1941年至1949年,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阶段。在毛泽东传统文化观指导下,党的理论工作者进行了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毛泽东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启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导地位,坚持文化自信,坚持文化服务人民大众的方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承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百年来,党在实践过程中锻造出三个鲜明特质,即深刻的历史自觉、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清醒的理论自觉。中国共产党坚持历史自觉,认清历史方位、把握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政治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回答“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开创新局;坚持理论自觉,持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党的历史上制定的三个“历史决议”,即是这三大自觉的集中体现,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论述,包含极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具有重大的创新价值和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两个“行”的重要论断,从理论层面把对“三个为什么”的理解引向深入,为全党全国人民更加完整准确把握“四个为什么”及其内在关联指明方向。基于此,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追问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确有必要。文本指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在当今中国和世界大有用武之地;因为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实现了中国化;因为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从而实现了时代化;还因为有中国共产党这样的坚定信奉者和忠诚实践者。全面分析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的原因,需从以上方面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18.
纵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深化、创新的必然结果。这一历史进程大体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探索酝酿阶段、初步形成阶段、深入发展阶段和创新发展阶段。追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总结其历史经验,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十分有益,这样才能做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出现了两次理论飞跃 ,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 80年奋斗历史说明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 ,正是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江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 ,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本身就体现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20.
“五个必由之路”是我们党坚持“走自己的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结论。“五个必由之路”坚持战略思维,在把握中国共产党中心任务中系统思考和回答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坚持辩证思维,在抓住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中系统思考和谋划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四梁八柱”;坚持系统思维,在明晰内在逻辑中系统思考和谋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成套设备”;坚持历史思维,在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中系统思考和谋划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的历史自觉。“五个必由之路”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创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