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输》     
教学目的1.揣摩人物语气,体会人物思想感情。2.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掌握部分实、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3.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理解人物智勇兼备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语汇,掌握文言句式用法。2.了解墨子的反侵略思想,理解人物性格特点。3.学习在说理中运用排比句式,加强语言气势,增强说服力的说理方式。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诵读法。(解说:诵读应作为学习本文的主要教学手段。可以范读、领读、跟读,可以默读、朗读,可以自读、齐读、分角色读。做到读熟读懂。)2.质疑法。(解说:引导学生根据…  相似文献   

2.
运用联想教学发展形象思维──“九义”小语教材第二册第11课《春风吹》教例评析史思之【教例】教学目的:1.抓住“轻轻”、“细细”等词语,理解课文意思。2.了解春天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感情,教育学生热爱劳动。3.有感情地背诵的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的】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2.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3.认识廉颇蔺相如的思想品格;培养学生先国后私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生严于律己,有错就改。【教学重难点】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习辨析词义,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2.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诵读法。2.归纳法。3.对比阅读法。4.“引导—探究”学习法。媒体设计1.课文录音。2.投影:用于展示课文结构、词义辨析、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4.
【自读导言】1.进一步了解人物传记(史传文学)的特点与写法。2.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辨清文章的主题思想。3.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分析信陵君的人物形象。4.学习本文记事写人、布局谋篇的方法。5.掌握文章中“就”“过”“独”“下”“辞”“无”“存”等文言实词,“之”“以”“者”“所”“安”“何”“故”“且”“莫”等文言虚词,以及特殊文言句式。(解说: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前面已经学习了三篇司马迁的文章,因此,本课不必再对作者及《史记》进行介绍,也不宜搞文本串讲,但课文的基…  相似文献   

5.
《虎丘记》     
教学目的1.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和特殊句式的规律。2.学习本文生动细致的描写方法。3.领会作者不满官吏横暴、同情百姓的可贵品质。教学重难点1.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表现作者不拘一格、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感情。2.有关句子的侧面烘托作用。3.对文中思想感情的理解。教学设想1.根据本文语言浅显易懂的特点,文言实词、虚词等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可在课堂上质疑。重点放在文章的理解鉴赏上。2.教学时主要采用质疑、朗读、讨论等方法。通过质疑,疏通文言字句,了解文章大体内容;通过讨论,…  相似文献   

6.
通假字:·而母立于兹一、教学目的1.掌握“比、乳、过、下、而、然”等文言词语的意义、用法。2.了解归有光的散文成就及“志”类文体。3.学习本文用线索贯穿、形散神聚的写法。4.学习本文以细节、场面状写人物,情景交融等技法。二、教学重难点1.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用法。2.形散神聚的方法———线索串联法。3.借助平凡的景、事、物抒发悲喜之情。三、教学原则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为主攻、练为主线。四、教学思路趣味导课(谜语激趣)解题明体(作者、文体)整体感知(诵读品味)分步导析(揣摩释译)鉴赏品味…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的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传承鲁迅精神。2.了解“小传”的文体特征,学写“小传”。教学重点1.了解文中记录的鲁迅先生的主要经历。2.解读鲁迅精神。3.了解“小传”文体的基本特点。4.体会本文简明平实而又不乏含蓄幽默的语言特色。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重读适讲,学练结合。2.设疑激趣,自读求解,讨论总结。教具准备制有鲁迅1898~1930年主要活动的图表(为缺省表,有若干空白格)的小黑板。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同学们肯定知道我国现代史上最杰出的文坛巨匠是谁吧?对,是鲁迅先生。看来…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整体感受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2.细致品味重点诗句,把握全诗所表达的中心。3.学习这首诗,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4.了解赏析新诗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反复朗读这首诗,准确把握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2.准确理解关键诗句。【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了解艾青新诗创作的特点及本诗的写作背景,为学生准确理解这首诗奠定基础。2.注重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意。3.引导学生分析诗歌语言的特点,品味重点诗句,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4.课堂…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2.学习作者在叙事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真挚”、“意外”这两个词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2.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  相似文献   

10.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 1.学习文言小说、人物传记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古典小说、书序、传记等文体知识。 3.学习一些古代文化常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掌握本单元“岁”、“惊”,“习”等28个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然”的用法和意义。 教学突破方案 根据单元教学重点的要求,学习本单元可运用比较阅读法,了解本单元课文的文体特点,辨析小说和人物传记在表现手法上的不同点,《序》则可与一般书序相比较,区别其异同;比较四篇课文在评价人物上写法的异同。 (一)自读为主,提出问题讨论答疑,实行导学法学习《促织》、《柳敬亭传》两文。  相似文献   

11.
九义六年制小学语文教学指要──第六册第四单元一、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26个生字,正确理解新出现的词语,了解句子与段落之间的关系,学习“怎么说就怎么写”。2.培养学生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的能力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表达的能力。3.激发热爱家乡的真挚感情和培养...  相似文献   

12.
杨青 《文学教育(上)》2008,(16):100-100
教学目标 1.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2.理解“千里马”“伯乐”“奴隶人”的深层含义;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寓理的议论方法;3.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树立全新的人才观。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的 1.积累文言词语及文言句式。 2.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及运用比喻说理的特点。 3.赏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中“就”沛“浡”“御”“夫”“之”等词语及文言句式。 2.理解孟子用设喻阐述“仁政”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小摄影师》教案设计湖北彭正贵教学要求1.读懂每句话,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爱护。2.学会本课生字词,会用“突然”造句。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本教法1.紧扣预习要求和课后思考题,逐段读议,理解课文主要内容。2.抓住重点词语,体会...  相似文献   

15.
《失街亭》     
教学目的1.了解《三国演义》的内容、地位及其价值。2.欣赏《失街亭》中的战争描写技巧。3.欣赏《失街亭》中的人物描写方法,进而理解诸葛亮形象。4.熟悉本课的语言特点,积累词汇,增强语感。教学重难点1.复杂的战争描写分析。2.人物性格展示的技巧。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欣赏———比较———研读”法。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有关失街亭部分,然后阅读课文,学生比较画面展示与文字描写的异同,在此基础上研读课文,进入文学欣赏境界,锻炼欣赏能力。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背景敷设法(师生交流背景知识)、资料引…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写作倾吐心理管窥及教学导引安徽省蚌埠一中陈新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这里所说的“鸣”即倾吐,韩愈分明地告诉人们:倾吐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写文章尤其如...  相似文献   

17.
《逍遥游》     
自读导言1.了解庄子及其作品。2.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3.赏析本文精巧的构思,奇特的想像,以及借寓言形式、综合多种论证方法,阐述深邃思想的写法。4.品味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说理形象化的语言特色。(解说:庄子的散文构思精巧,语言瑰丽,想像奇谲,论证严谨,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只有抓住难点,突出精要,恰当引导,方能化难为易,提高自读效果。)自读程序1.简介庄子及其作品。(解说:简介庄子生活的时代背景,为理解文章的思想作准备。)2.借助注释自读课文,并归纳文言词语和句式。文言词语:怒、…  相似文献   

18.
《第一场雪》教案山西省实验小学刘秀珍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第一场雪的特征;品味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写景的;复习“事物和联想”等读写训练重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6自然段。4.能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蕴...  相似文献   

19.
“S1+P1,造成S2+P2”,指的是一种在一定范围内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相应内容的句式,这种句式在结构上同一般的主谓句不同;在语义上,1.其主语和宾语的意义范畴具有双重对应性;2.都是指称性主语和指称性宾语;3.句式中的施事与结果分别是由“S1+P1”和S2+P2”这两个整体承担;从语用角度分析,“S1+P1”具有话题性质,是述题(P0)表述信息的基点,因为S0是指称性的。  相似文献   

20.
《小马过河》教案安师大附小陆广芬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用“麦一果”“深”口头组词。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并亲自去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3.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