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色”与“当行”是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重要术语。“本色”“只指填词”语言自然的艺术风格 ,主要表现在叙述语言、人物语言、描写语言三方面。“当行”“兼论作法” ,指内行之义 ,表现在戏曲语言风格的处理、戏曲辞律和谐的作法要求、戏曲整体创作艺术水平的评价三方面。两者关系从审美最高要求论 :“本色”的应该“当行” ,“当行”的也要“本色”。从“本色”、“当行”到“自然”、“有意境”的范畴改造和超越工作起于明代 ,成于近代王国维 ,使王国维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自立新说 ,独成一家。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界一般认为明代曲家的“本色论”只涉及戏曲的语言问题,但徐渭的戏曲“本色论”在明代曲家中比较独特,内涵丰富,除关注戏曲的语言外,还广泛涉及了戏曲的审美特征、创作技法、角色塑造、声腔格律、曲家个性、艺术创新诸多曲学范畴的问题。徐渭戏曲“本色论”的提出,因其曲学内涵的丰富性,指导并启迪着当时及后世诸多曲家的戏曲创作与剧论表述,为晚明及清初古典戏剧学高峰的到来奠定了丰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徐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戏曲作家和戏曲理论家,他的理论著作《南词叙录》,为古代专论南戏的唯一著作,集中体现了徐渭对于南戏发展创作等多方面的思考总结,不论是对南戏、"本色"论,还是对其后文人的戏曲创作来说都有着重要的贡献和不容忽视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真"与"美"相得益彰是纪录片最高审美境界,也是纪录片的美学要求和审美追求归属。怎样创作才能实现它的要求和归属,实践界和理论界在长期的探索与研究中,总结出了"跟拍"、"抓拍"、"抢拍"、"偷拍"、"长镜头"等多种创作技法理论。但是,"隐拍"这种最重要的方法,却未得到学术理论归结,诚然,也就导致了这种方法仅掌握在少数有创作经验的实践者手里,使很多没有实践经验的纪录片创作者,特别是初学纪录片创作的初学者,用尽了其它技法也始终创作不出"真"与"美"相得益彰的纪录片来。因此,为探讨与完善纪录片创作技法理论,本文对纪...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戏剧艺术推崇"自然"美学精神,戏曲表现推崇真切、质朴、自然,强调"本色",要求戏剧表演呈现生活的本来面目,质朴自然,不加矫饰。"本色"应该是正身,为生活中的本来样子。戏曲审美活动应该遵循原初的生活样态,如其所是、自然而然地呈现生活,戏曲审美活动中必须突出本然、天然、"自然",本其所本。  相似文献   

6.
“本色论”是明中叶以后剧论家们普遍探讨的一个理论核心,也是徐渭进步戏曲主张的核心。徐渭的”本色论”主要体现在戏曲作品的语言形式、题材内容、思想情感三个方面。他的“本色论”既是对宋元南戏优良传统所做的理论上的总结与概括,也是对明初以来盛行于剧坛的形式主义和唯美主义不良风气的深刻批评,为后世戏曲创作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扫清了障碍。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徐复祚的戏曲理论属于曲学体系。他继承与发展了前人对戏曲创作要求的本色理论 ,在品评作家作品的过程与本身的创作实践中明确了对于戏曲创作的本色当行的要求 ,将本色理论提升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其次 ,徐复祚十分强调戏曲创作的音律 ,特别是曲韵。作为传奇作家 ,他在用韵方面属于“《中原音韵》派”,但又并非一味死守《中原音韵》,体现了文艺创作过程中形式服从于内容的客观要求。另外 ,徐复祚的戏曲理论还涉及到了叙事理论即文论的探讨 ,从叙事文学的角度来阐发戏剧故事 ,注意到了戏剧的虚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窦旭苑  吉勤芳 《教师》2012,(12):87-87
自从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语文课堂变得有滋有味,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沉闷的语文课变得有了生机与活力。但是,就在我们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时候,教师的指导作用正在被淡化,语文课的"语文味"正在减少,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减弱。"闹、乱、虚"的现状充斥课堂。我们不禁要问:语文课的"本色"究竟何在?如何才能恢复语文课的"本色"?  相似文献   

9.
明初至明中叶的剧坛一直笼罩在文词骈俪派的创作风气之中,创作与演出严重脱节。沈璟对这种创作风气进行了批评,并提出了注重当行表演、注重语言通俗易晓、富有生活气息的本色理论。本文对沈璟本色理论的内蕴进行了阐释,并在此基础上,肯定了沈璟本色理论对纠正明中叶前文词骈俪派的创作风气、使明代戏曲健康发展的功绩,论述了沈球本色理论对晚明戏曲发展的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面向“大地众生”,反映“人生本色”的“本色”说,是徐渭建构《南词叙录》的理论基石,又是后来王、何之争的先导,而徐所持论也早已高出王、何  相似文献   

11.
气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概念,历代文论家对它的论述可以分为两派,“主”气论和“次”气论。产生的根源在于古代汉语含义的朦胧多义和古代的文论家使用术语的不规范以及各自的立足点不同,它们在内容上并不是针锋相对的,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它们都是可以并存互济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教育智慧的概念入手,重点比较分析了"境界说"和"品质说"这两种为教育智慧做了定性的概念,阐明了教育智慧情景生成动态生长统一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黄祸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是不同时期西方针对中国提出的理论。其内容差别很大,有的甚至是自相矛盾,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但是,它在西方的影响极其深远,它代表了不同时期的西方人对中国的观点。对中国有较大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高职教育定位中"类型论"与"层次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高职教育是一种类型还是一种层次"的争论进行了分析,在分析各自利弊的基础上进而提出,高职教育是一种类型,它可与普通高等学校有相同的学制,但不意味着一定要完全相同.因为高职教育有相当多的教育活动在校外进行,它的成功还取决于与企业的合作因素,同时,学士学位之上的高职教育层次由于与普通高等教育越来越接近而难以区分.文章同时也阐明了高职学生应该有机会获得学士学位,否则会损害高职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英语委婉语与"面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讨论英语委婉语与“面子论”中的礼貌策略的关系,指出英语委婉语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维护交际各方的面子。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时代背景、思想背景下,克罗齐的。直觉表现说”和李贽的。童心说”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强调文学艺术的主观表现性,都反对艺术为道德服务.对艺术技巧和艺术所要表现的情感有近似的认识,但又有着重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学习迁移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学习活动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重视运用学习迁移理论,能有效地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能力、应用三统一的教育任务的完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情景教学,促使学生顺利地从"旧"向"新"迁移,另一方面要加强实践教学,促进学生顺利地从"虚"向"实"迁移。  相似文献   

18.
"母权论"质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母系制”,从血缘继嗣按母系确认的本义上说,人类学的经验事实并不支持它具有普遍性,但即便在按母系继嗣的群体中,“母系制”也不能推民出“母权制”。女性特有的生育以及哺育后代的功能。因关系到种族的繁衍,使女性受到尊重敬爱,“母子之情”便具了社会意义。但明显的事实也说明,这种“母子之情”的社会地位,决非仅仅为“母系制”所独有。“母权论”忽略了一个相关事实:即使在父亲血缘身份清晰认定存在一定困难的条件下,原始女性还是会以我们想象不到的方式去设法指认“父亲”,以寻求男性帮助其监护和教育后代,但对“母权论”更具挑战性的反驳,“母系制”却非女家长制,虽然继嗣是通过母系推算,但女性长的社会职能仍限于与家庭或“基地”的管理事务相关,她们在该继嗣群中实际上并不行使权力,而仍是由男人行使权力。只不过这些男性,只是通过她们来推算继嗣的妇女的兄弟,并非她们的丈夫。“母权论”思维方法的最大失误,就是他们不懂得,造成女性特殊社会地位的生育、哺育后代的生理优势,一开始就得失相兼,同时也是一种潜在的“劣势”。她们为此必然也必须放弃在狩猎、采集以及后来农业经济生活中与男性“平等竞争”的机会,农业由妇女发明一说也难以成立。男女社会地位随着经济、军事、政治情势等等的变异,确有越来越向男性倾斜的趋向,说明影响两性社会地位的变数很多。在这方面,男性变动的余地明显女性大得多,女性前述的优势一定条件下会变成劣势,并不是女性减少了什么,而是男性增加得太多。  相似文献   

19.
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是邓小平的“猫论”和“社会主义本质论”所共同折射出的两大标准。因而“猫论”与“社会主义本质论”这两大论断就在回答主题的同一性、思想发展轨迹的承继性、思维方式的辩证统一性及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层次性,即“四性”上有着深刻的逻辑关系。正是“猫论”的提出及同一时期邓小平对毛泽东错误思想的批判与纠正,为邓小平理论的起源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和养分。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各高校在“两课”教学改革中 ,进行了以课时结构改革为突破口 ,进而带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考核方式改革的“2 1”“两课”教学改革的实践。具体在课堂教学中尝试采用主题式讲课方式 ;在社会实践中 ,以课题研究的方式 ,来确保其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