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世纪初期的中国,正处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中国向何处去,成为中国先进分子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吴玉章就是这些先进分子中的一员,他积极探索救亡图存之路,进行着艰难的文化选择。尽管他走的道路充满了曲折,但他以对祖国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最终选择了人类的先进文化——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1898—1956),是本世纪德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对中国文化的爱好和对中国的执著感情,使其思想和创作与中国文化结下不解之缘,并从中受到深刻的启示和影响。中国文化从不同角度开拓了布莱希特的眼界。他曾是白居易诗的崇拜者和知音。50年代,他将自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开始在国内渐次传播,并逐渐为中国的先进分子所接受,恽代英即是其中的代表。1921年,恽代英受邀前往四川泸州川南师范学校担任教务主任。他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组建社团,创立初具共产主义信仰的组织,促成了泸州青年团组织的建立;与此同时,他还借助学生与青年教师的力量,组织夜校和旅行讲演团,扩大了马克思主义与革命、爱国思想的社会影响。在理论与实践结合过程中,恽代英在提高自身马克思主义素养的同时,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西南地区的早期传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并为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提供了一个典型样本。  相似文献   

4.
卡夫卡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过长期的深入研究.这种研究既源于现代犹太人对异质文化的一般兴趣,也出自卡夫卡个人无意识的深层心理需要.卡夫卡中国文化情结的突出表现,见于他对清代诗人袁枚<寒夜>一诗的"着迷".<寒夜>一诗包含着生动而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内涵,有可能为卡夫卡提供他所需要的心理图像.他对<寒夜>一诗的"图像学"解读,充分反映了卡夫卡文学斗争的艰巨、微妙和复杂.据此,后人有可能对卡夫卡的牺牲和贡献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高罗佩(Dr.Robert H.Van Gulik,1910-1967)是荷兰最负盛名的汉学家。虽然他一生以职业外交官为始终,但由于他发奋钻研,撰写了有关中国古代文化各个方面的大量较高水平的学术著作,至今在西方普遍引起人们对中国文化的注意。童年时代的高罗佩是在中国民俗风尚都非常浓郁的印度尼西亚长大的,这使他从小就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12岁回国后,他跟随阿姆斯特丹大学梵文教授、国际闻名的语言学家吴伦佩学习梵文。同  相似文献   

6.
庄子和孔子作为中国早期文化的建树者,各自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奠基性贡献。庄子生活的时代比孔子晚约二百年,所以他可以回顾历史,更加客观地对孔子进行认真评论。在评论孔子这位历史文化人物方面,庄子的巨著里,可以找到第一个文本。  相似文献   

7.
每个民族都有自已迎宾接客的礼节,像中国藏族同胞的献哈达,蒙您同胞的敬奶茶。早已被世界友人所了解和赞赏。”热情友好的愿日科亚人的迎宾方式,具有典型的非洲特色使人备感他们的真诚友爱”作为文化使者,我刚到尼日利亚工作不久、就被安排拜访尼国家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贝尔博士。他是一位享有盛名的文史学者,自谓是中国文化艺术的崇拜者对中国的文化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厚的感情、一他在不少著作中,对中国文化给予了极高响评优一地经常向尼日利亚人民介绍中国文化、_他还是中国一《中外文化交流$杂志的热心该考。_因此。一对于…  相似文献   

8.
中国阿拉伯文化泰斗纳忠,可是“通海的儿子”。尽力而为,奋斗不止,甚于殉道者鲜血的学者墨汁.终于让他以对阿拉伯语言与文化非同寻常的广博知识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首屈沙迦阿拉伯文化大奖,肯定了他研究阿拉伯文化的大量著述.特别是有关阿拉伯历史著作的重要。  相似文献   

9.
朝鲜文人成伣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其散文蕴涵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因素。成伣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思想,尊崇"仁政",主张君主要善于发现人才、举贤授能。他总结性地梳理、回顾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嬗变历程,指出影响文学发展的诸多因素。成伣曾多次出使明朝,"慕华"意识使他在文章中极力描摹、赞美中国的自然风光与社会风情。成伣的散文提供了域外的审美视角,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龚自珍是中国古代与近代之交经世致用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潮的重要先驱。作为一位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起过开风气作用的著名思想家,他不仅具有引人注目的政治、经济思想,而且也具有丰富的文化思想。他有关黄帝、炎帝及炎黄文化的论述,就是他文化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对炎黄为"民族始祖"的体认龚自珍明确认为,生活于中华大地上的人们,  相似文献   

11.
国情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前提和决策的依据,决定了一个国家发展战略与发展道路的选择。中国文化国情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是中国一般国情在文化上的表现与反映。中国国情构成的资源禀赋与结构性特征,自然历史地规定了中国文化国情运动的基本逻辑与基本特征。全球化是中国文化国情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和制约了中国文化国情演变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与发展走向。充分认识和把握文化国情是中国一切文化决策的根本基础。中国文化国情是一个处在不断演化进程中的社会文化生态系统。从中国文化国情的实际出发推进中国文化国情治理,实现中国文化国情现代化,是中国文化国情发展演变的大逻辑。开展文化国情科学研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战略需要。  相似文献   

12.
研究方法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和界定。在传统的文化研究中,基于对文化概念的人类学和社会学认识,经验方法、结构方法和历史方法是文化研究的主要方法。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和文化产业的出现,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拓展,文化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因此对当代中国文化研究提出了严峻挑战。总体上看,厘清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力,探索"文化生产力"的性质、特点、规律、结构和机制,认识当今文化学与其他多学科交叉的特点,进而探究当代中国文化研究方法和路径,已是摆在理论界和学术界面前的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应该包含了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根本选择,这不仅是一种没有战争的状态,还包括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在寻求和平崛起的道路上,吸取人类历史和文化中的和平智慧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把中国文化所孕育的和平价值和理想界定为东方和平主义,中国文化的复兴首先在于它对和平与发展道路的不懈追求,也可以说,从世界和平的意义上来理解,中国文化的复兴与人类走出战争的藩篱是同步的。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世界意义也在于此。  相似文献   

14.
正青木正儿(1887-1964)是现代日本一流的汉学家,也是日本中国学"京都学派"的顶梁柱之一。青木出生于本州西南端山口县下关一个世代悬壶之家,父亲是饱读汉籍的医生,曾师从中津藩儒者白石照山学习朱子学和汉诗,颇具汉学修养。行医之余,居家以读汉籍、吟汉诗为乐。受这一家风熏陶,青木正儿自幼对中国文化就有浓厚兴趣,中学时代开始亲近中国古典文学,成年后他选择中国文学作为专业乃至终身追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印度是山水相连的邻邦,两国人民有文字记载的友好交往和传统友谊可以追逆到2000多年以前。中印两大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好邻居、好朋友;两国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有着悠久的文明。今年,是印度独立扣周年。记者最近采访了印度驻华使馆分管文化的二等秘书卫古玛(VIKRAMK·DORAISWAMI)先生,同他就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进行了交谈。卫古玛先生一口流利的汉语是在香港学的;他热爱中国文化,在大学学习的专业是中国历史;在没来中国以前,他就读了许多介绍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书;他尽可能多地观看前往印度访问演出的中国京剧、杂…  相似文献   

16.
北京时间2003年9月10日上午,中国文化部在北京东二环路其办公大楼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孙家正部长宣布:“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的筹备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法国举办的“中国文化年”将于今年10月6日在巴黎开幕。他说,“中法互办文化年”是中法关系史上的空前盛事,也是迄今中国与外国开展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文化交流活动。该活动对进一步增进中法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加强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全面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出席新闻发布会的法国驻华大使蓝峰发言说,法国民众对中国文化有着强烈的兴趣,“中国文化年”将帮助法国人民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地了解中国。他说,相信“中国文化年”将取得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当代文化史上,宗白华作为一位著名的学者、诗人和优秀的编辑,给我们彰显出其独特的文化个性和人格建树,令人敬佩不已。他文化视野宽广,学贯中西,识见卓越,人格境界高迈,终生著述颇丰。其重要原因主要在于他能站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时代大转折点上,将西方文化特别是德国古典派文化的科学思辨精神和浪漫气质,与中国传统的诗学智慧和生存思悟巧妙地融合起来,对中西文化的精华进行了创造性的自我开掘。毫不庸言,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非同寻常。但细  相似文献   

18.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了国家的文明和富强,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扬弃的态度,吸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思想;同时对西方文化,也采用"拿来主义",为我所用.他的"三民主义"思想就是对儒家思想和西方一些先进的文化精华借鉴吸取改造而来的.了解这些,对我们更深刻、全面地学习孙中山的先进文化观念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阿部仲麻吕(698—770),汉名晁衡,是唐代由日本来中国的著名文化使者。在中日友谊史上,他与鉴真一起,被誉为“双璧”。晁衡留华54载,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少年时代,晁衡生活在日本古代文化繁荣的奈良时期,他的家乡又恰好在文化中心奈良市的附近,因此晁衡自幼就大量接触了从中国传去的先进文化,加之他天资聪敏,十几岁时就具备了较高的汉文学修养。晁衡随遣唐使团从难波(今大阪市)出发,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思想包含了中国共产党几十年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历史经验,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三个代表"的历史必然性.本文对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代表作了历史考察,指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80年中,每一次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正确选择并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