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超导家族     
超导家族李志涛常温下各种物质的导电性很不一样。根据导电能力的不同,一般物质可分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等几大类。然而物质的导电性与温度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在不同温度下,物质的导电能力一般并不相同。如金属的电阻在常温下与温度成线性关系,而在低温下随绝对温...  相似文献   

2.
半导体与金属材料的电学特性有很大的不同,如金属的电阻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一些半导体材料的电阻却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有半导体“掺和”的考题一般难度较大,2008年许多省市就选择了这类题作为中考压轴题.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非晶态半导体的电导时应考虑以下两个特点:第一,晶态半导体的导电主要靠导带中的电子或价带中的空穴;而在非晶态半导体中存在着扩展态、尾部定域态、禁带中的缺陷定域态等,这些状态中的电子或空穴都可能对电导有贡献,因此需要同时进行分析;第二,晶态半导体中的费米能级通常是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而非晶态半导体中的费米能级通常是“钉札”在禁带之中,基本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下面,我们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测量来研究非晶态半导体定域态的载流子的漂移迁移率.  相似文献   

4.
于兆海 《物理教师》2009,30(8):47-47
2009年理综全国Ⅰ卷第24题,考察了电阻定律的基本问题,这道题基于课本中的电阻定律R=ρL/S,是我们。能复习得到,但常常忽略深入分析的基本公式,教材中对电阻率的分析有这样一句话: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电介质和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有些合金如康铜和锰铜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本题巧妙地利用了这句话,灵活运用了电阻定律,这也是该题的新颖、独具匠心之处.  相似文献   

5.
半导体与金属材料的电学特性有很大不同,如金属的电阻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一些半导体材料的电阻却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有半导体"掺和"的考题难度一般较大,08年许多省市就选择了这类题作为中考压轴题.  相似文献   

6.
在一定温度下,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导电能力变化的研究是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以这一热点问题为背景的试题多被教师用来教学. 在一定温度下,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I随加入水的体积V变化的曲线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7.
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的某些物理属性(如三态物质的体积,金属或半导体的电阻等)随温度而变化的原理制成的测温仪器.这种看似简单的仪器,却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经过众多科学家数百年的努力才得以完善.当人们对热现象从定性向定量研究发展时,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确定物体的温度.温度计的发明与改进,对热学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有一种半导体,其电阻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明显地改变,利用这种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电阻叫热敏电阻.热敏电阻可以用来测量温度的变化,且反应快,精度高.  相似文献   

9.
非线性元件的电路计算问题,在近几年各地联考试题中经常出现。涉及到的非线性元件主要有热敏电阻、自炽灯和二极管.热敏电阻所用的材料是半导体,当温度增加时内部自由电子数显著增加,电阻阻值迅速减小.常温下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化并不显著.但白炽灯的灯丝从常温状态到工作状态温度的变化非常大,在不同工作状态的自炽灯的灯丝的阻值有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题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图1所示为某个小灯泡通电后其电流J随所加电压U变化的图线,P为图线上一点,  相似文献   

11.
李秀珍 《成才之路》2009,(26):80-8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并能举出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的例子。知道金属导体的导电靠自由电子。知道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认识半导体和超导体。  相似文献   

12.
一、欧姆定律不是一个普适的定律物理学中的定律,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大量实验事实归纳出来的结论,因此,它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应用.具体地说,欧姆定律对于第一类导体如金属或碳,即电子导电型的导体是适用的;但对于第二类导体如酸、碱、盐的水溶液,即离子导电型的导体,欧姆定律则只能在一定条件下适用.因为,刚通电时,电流是随着电压的增加而成正比地增加,但当电压增大到某一定值时,电流就不再随电压的增加而增加,这时,欧姆定律就不再适用了;对于第三类导体,气体导电或半导体导电,情况较为复杂,欧姆定律根本不适用.二、一式…  相似文献   

13.
展庆领 《考试周刊》2010,(16):172-172
金属导体导电是依靠自由电子作为载流子导电;半导体材料导电是依靠电子-空穴对作为载流子导电;液体导电是依靠液体中电离的离子作为载流子进行导电(汞除外);电解质溶液里电解质电离出阳离子和阴离子,在给它加上电压后,阳离子和阴离子就会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这就是电解液导电。  相似文献   

14.
题 材料的电阻率ρ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为ρ=ρ0(1+αt),其中α称为电阻温度系数,ρ0是材料在t=0℃时的电阻率.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α是与温度无关的常量.金属的电阻一般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具有正温度系数;而某些非金属如碳等则相反,具有负温度系数.利用具有正负温度系数的两种材料的互补特性,可制成阻值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不随温度变化的电阻.  相似文献   

15.
半导体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受温度和光照等外在条件的影响较大。在半导体中掺入少量的其他元素.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用半导体制成的二极管、三极管、光敏电阻、压敏电阻、热敏电阻等,已成为电子仪器的重要元器件。近年来,以半导体性质为命题载体的中考题也成为一大考试热点。同学们在完成这类习题时,要认真阅读题目所给素材,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再结合物理规律解题。  相似文献   

16.
将活泼性不同的两金属电极(不活泼的金属也可以用能导电的非金属代替)同时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并用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构成原电池.活泼金属作负极,不活泼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这是一般原电池遵循的基本规则,即由金属本身的活泼性决定.  相似文献   

17.
初中物理“电阻”一节中指出: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高中物理“电阻定律”一节中又提出: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教学中直观地将上述结论用实验演示出来。能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增强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物理现象与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教学人教版第六册《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一课时,我让学生用电池、导线、灯泡构成的电路检验金属具有导电性质的方法,检验一下其它物体,哪些容易导电?哪些不容易导电?  相似文献   

19.
固体因受热而引起线度变化的现象被称之为线膨胀.金属的温度变化不大时,其长度随温度的形变呈线性关系,我们称之为金属线性膨胀.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金属膨胀的程度不同,所以人们用金属线胀系数的大小来表示金属在受热时膨胀的程度.金属线性膨胀在生活中是容易被忽视的物理量,但是在生活中它扮演着不可忽略的角色,金属线性膨胀现象发生在各处,大到钢架结构的摩天大楼小到手机手表,这些都不可忽视金属的线性膨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物理  相似文献   

20.
一、导电性强弱问题题目:在同一温度下,强电解质溶液a、弱电解质溶液b、金属导体c的导电能力相同,则升高温度后它们的导电能力是( ) (A)a>b>c (B)a=b=c (C)c>a>b (D)b>a>c 升高温度,对强电解质溶液的水的电离具有促进作用,故a的导电能力稍稍增强,因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因此,升温其离子浓度显著增大,而金属导体在加热时,原子振动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