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三册)教材中“排泄”的概念是这样定义的: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就叫排泄。笔者认为教材中将二氧化碳称为“废物”是不确切的。理由有二:1.二氧化碳在高等动物体内参与体液调节。此点在初中《生物》教材《激素调节》(P105)一章中是这样阐述的: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除了激素以外,还有新陈代谢的产物,如二氧化碳,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也有调节作用。当血液里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时,会刺激神经系统的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快。2.二氧化碳参与部分物质的合成。如二氧化碳在…  相似文献   

2.
《生物学教学》2 0 0 2年第一期中“‘血液循环’一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这篇文章对“血液循环”这节教材的分析很细致 ,就它在教材的地位、教学目标、重难点把握得当 ,教具直观性强 ,方法灵活 ,对教师的教学有一定指导作用 ,但最后的板书设计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一是心脏图不完整。“田”字形心脏图的左右心房 ,左右心室一定要隔开 ,否则学生会误认为左右心房可以相通 ,左右心室也是相通的。二是板书设计中体循环的“全身毛细血管网二氧化碳、废物氧、氧料 组织细胞”箭头标向错误。三是板书设计中动脉出去的箭头应指向毛细血管网。修改为如…  相似文献   

3.
在高一教材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的热力状况”中,关于大气的保温作用有这样两段话:“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流长较长的红外线。……由此可见,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教材中 ,乃至许多大学教材中 ,经常可以看到“晶格结点”这一术语。这些教材说 ,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区别在于 :它们的“晶格结点”分别是离子、分子和原子 ;它们的晶格结点之间的作用力分别是离子键、分子间力 (包括氢键 )和共价键。例如 ,氯化钠晶体的“晶格结点”是二氧化碳分子 ,它们以范德华力相互作用 ,构成分子晶体 ;金刚石的“晶格结点”是碳原子 ,它们之间以共价键相互作用 ,构成原子晶体。通过以上例子 ,我们可以领会到 ,这些教材中的“晶格结点”的内涵不是别的 ,只是“晶体微观空间中的化学微粒———离子、分…  相似文献   

5.
李迪 《教育》2014,(6):76-76
你多久没有大哭过了,多久没有大汗淋漓了,是不是经常觉得口干,肠胃不舒服?可别小瞧身体里的这些“水”。不管是泪液、汗液,还是唾液、消化液,都在发挥着传递营养、排泄废物、调节体温等重要作用。医学专家教您保护好身体里的水,千万不能让它们变得干涸。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物》(人教版 )教材围绕新陈代谢内容安排“体内物质的运输”、“消化和吸收”、“呼吸”、“排泄”、“新陈代谢”五章内容。这五章内容以新陈代谢为主线 ,以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转变为线索相互联系在一起。“呼吸”一章在教材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1 教材分析“呼吸”一章 ,共分三节内容 :肺的通气 ,体内的气体交换和运输 ,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教师在对全章进行复习时 ,有必要打乱课本上知识的前后顺序 ,抓住本章的主线 ,贯穿全章的知识点 ,使学生对全章的知识能够系统化、整体化。本章的中心问题 :一是人体怎样呼吸的 ?…  相似文献   

7.
汪文娟 《文教资料》2010,(32):55-56
研究好教材即要将文章的思路梳理得清清楚楚,呈现给学生的是明明白白的东西,文章的重难点了然于胸,重难点的突破方法心中有数。唯有对教材心中有数.方能找到文章的突破口,通过这“一发”而牵动“全身”。在语文教学中,在“读薄”教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关键句和矛盾点等方面寻找文章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对该文中“落英缤纷” 一句的解释,大多数资料都是“落花杂乱而繁多”:其中的“落英”语文教材中注释为“落花”。其实,这样的译注是很值得商榷的。笔者认为,根据语义和语境,该言语中的“落英缤纷”,描纷的是鲜花料漫的景象,其中最闰键的词“落”只能解释为“初”、“始”之类的意思,“落英”就是“初开的花”,即初开的桃花;整个句子应该理解为“初绽的桃花绚丽繁茂”。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课程观、教材观和教学观,重新认识教材的本质和功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不再是教学中唯一的“法定文化”,教材的功能逐渐由控制和规范教学转向为教学服务。新课程理念认为,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的教学活动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为了通过“话题”进行交流.从而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电大《古代汉语》教材是采用一种新体例编写的。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感到这套教材比较切合电大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它既便于教师辅导,也便于学生学习,师生普遍反映较好。但对于教材中的几个问题,自己还是想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关于“臭”的本义的探讨 教材(上册)45页和150页都有对“臭”字的解释,但都没有给出本义(没说明),让人感觉解释得不够完整。此处略作探讨: ①从甲骨文(写作(?))来看,该字由“(?)”和“(?)”两部分组成,是会意字。因狗的嗅觉器官非常灵敏,人们便采用突出狗的鼻子的办法来表达(即会意)“闻气味”这一动作,故“臭”的本义当为“闻气味”,动词。  相似文献   

11.
在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化学》和以前各种版本的初中化学教材中都列有一个典型的“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的实验。用于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而且它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在大烧杯内,下层的蜡烛火焰先熄灭,上层的火焰后熄灭,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2.
“用教材教”使教师改变了过去“教教材”的作法,不再“以本为本”,以教材为中心,但在“用教材教”时,也不能忘了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不能脱离其指导,偏离其要求。只有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把握其理念;分解其目标;明确其要求,才能使“用教材教”产生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课程创生过程,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这样,教师就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向“课程研究者”。但课程研究并非在教学之外另外抽出时间来做研究,课程研究不过是以“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以发表的方式公开讨论“问题解决”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最近读了来自山东省某新课程实验区的一篇文章,内容是谈教学某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以下简称“课标教材”)的感受的。该文作者程老师在列简表对“课标教材”和“大纲教材”(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编写的教材的简称)的内容及课时数进行比较后,指出:在使用“课标教材”的过程中她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与前几届学生相比差距很大。以前学生在计算方面的达标率为89%,而现在的达标率仅为64%。程老师没有忽略评价标准的一致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关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课程教材研究所&;#183;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版)中第十四课何其芳短诗《秋天》中“清洌”的“洌”字用法的辩论。提出“‘清洌’的‘洌’字乃‘冽’字之误”的观点,通过论证,意在维护现代汉语规范用语的准则,避免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错误。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作文技巧和方法的“告诉”和“灌输”,更是一种作文意识的“唤醒”,是一种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与作文的实践中体验和领悟、探究和发现、把握和发展的过程。其实我们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大胆地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特别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处理教材,  相似文献   

17.
包闽  李力 《生物学教学》2013,38(5):67-67,10
1排泄与排遗的废物来源不同 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水分是生物新陈代谢产生的终产物,这些废物是由生物体自己产生的;粪便是由消化道内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形成的,是生物体从外界摄取的食物中不能被生物体消化吸收的部分。消化道虽在体内,但与外界相通,因此,粪便并非由人体内环境所产生的,这是粪便的来源不同于二氧化碳和尿液的主要原因。简言之,生物体将内环境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将消化道内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遗。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后,新教材的出现给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与创造空间,在教材的使用方面也要求教师打破原有的教材观,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对教材的整合“适度而不过度”,对教材的开发“到位而不越位”呢?下面我结合《找规律》一课“备课”、“悟课”与“赛课”的过程,说说在教材使用上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根本上否定了“教材本位”的思想,不再把教材看作是“圣经”、“金科玉律”,而只是教师展开教学的一个工具,一个“教学平台”。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灵活机动地使用,创造性地使用,从而生发出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新的教学内容。有些内容是教材原来没有  相似文献   

20.
“贴近生活”就是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认知实际,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琐事中寻找教学的切入点和联系点,用学生生活中现有的思想认识来理解教材、深化教材,以求得理论与实际的最佳结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材和教师是权威,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现成教条的“容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