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模糊理论知识背景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的应用数学家、目标控制学家查德,在1965年第八卷第三期的《信息和控制》杂志上刊发了《模糊集合》一文,首先提出用“模糊集合“作为表现模糊事物的数学模型进而创建了模糊数学,同时“模糊集合”的理论也正式提出,认为,现实中的物体类别之间经常没有精确规定的界限,可以叫做Fuzzy-sets。中文译为“模糊集”。其实事物的模糊性是一种客观存在,只是作为一种理论正式提出时间较晚罢了。把它与语言结合起来考察会发现,在我们所开展的言语活动中,所使用的句子中的词大部分是模糊集的名称。一般而言,所谓…  相似文献   

2.
白洋淀周围聚落发展及其定名的历史地理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著名的淡水湖泊.环绕白洋淀的安新、容城、雄县、任丘、高阳五市县所属的1026个自然村,记录了这些聚落形成的历史地理环境.地名学认为,"一个地名或地名群,往往能够为我们提供一点或一系列的线索,以研究那个地点或地区的语言、民族、地理、历史的背景,而且往往可能提供某种重要的历史侧面".现存的地名,特别是县城以下的乡村聚落名称,是那里的自然或人文特征更直接的表述.对白洋淀周围聚落名称的来源、含义、分布及出现年代的分析,有助于揭示这一地名群所反映的聚落发展的背景.  相似文献   

3.
<正>语言本身是可以映射出历史的文化色彩的,像"葡萄"这样的外来词就反映着汉代或汉代以前的文化交流。回溯历史,当某些文化群体的成员发现、接受或认识自己文化中没有其他地域文化所独有的自然物时,而自己的语言中没有表示此类事物名称的词语,往往就很自然地借用相应地域语言中的名称来指称该事物,并将这类名称吸收到自己的语言中而成为借词。外来词(即  相似文献   

4.
模糊语言是指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范围界限不明确,或表达的意思不确切。“模糊语言”一词是20世纪后期才出现的。1965年,美国电机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家查德发表了《模糊集》论文,提出了模糊理论。随后出现了“模糊数学”和“模糊语言”的学科。查德认为:在自然语言中,句子中的词大部分是模糊的名称,例如“大的整数”、“高的房屋”、“美的女人”、“绿色”等都是模糊概念。一、模糊语言有两种类型构成一类是模糊词语构成的。例如:因为家里穷,他一面帮家里做农活,一面跟父亲念点儿书。“穷”是个模糊词语,意义范围界限不明确…  相似文献   

5.
正学生从语言学习中所获得的仅仅是一些词汇的表层意义或枯燥乏味的语法概念,而不能真正领略英语语言美的真谛.而语言的最高境地——诗化般的句式,学生往往接触为零,其结果写出的句式单凋而平淡,文笔往往枯燥无味.那么怎样才能将诗意化的句式或一些佳句贯穿于平时的教学中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实施.一、在词汇教学中贯穿诗化句在现行的词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往往依据词典或从相关  相似文献   

6.
张明宇 《天中学刊》2011,26(4):79-83
关于名称的意义,现代语言哲学家主要持两种观点:名称有意义论和名称无意义论。建立在摹状词理论基础上的名称有意义论认为一切名称,无论是专名还是通名,都有各自的内涵并且其内涵实质上是一些缩略的摹状词或伪装的摹状词;名称无意义论认为名称是固定指号,而摹状词是非固定指号,固定指号无意义,名称和所指对象是通过因果起源和历史链条联系的。用现代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来审视,如果以是否形成概念作为名称有无意义的标准,那么通名有意义,而专名由于范畴内存在不同类型的成员,可分两种情况:典型成员无意义,非典型成员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模糊集理论几十年来在各个领域都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它在模糊控制方面的应用,说明模糊集理论在很大程度上确实反映了客观的规律。模糊技术应用最关键的一步是确定相关模糊集合的隶属函数。然而,隶属函数的确定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研究者的主观理解,这种主观性与科学客观性的矛盾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缺陷。本文在作者的另一篇文章《L-模糊集的同构和同态》中讨论了两个L-模糊集同构(同态)的的充要条件及有关性质,进而给出L-模糊集的本质刻画。在此基础上,我们研究了模糊关系的同构和同态,定义了L-模糊集合的局部同构和局部同态,讨论了基于同构和同态条件下的L-模糊集运算的性质。揭示了“由于研究者的主观理解不同,所给出的模糊隶属函数也不相同,但往往研究的结果却相同或相似”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加深了人们对模糊集的本质理解。  相似文献   

8.
<正> 主谓一致问题在英语学习中是重点,也是难点.由于学生绝大多数是从中学才开始学习英语的.他们的汉语语言习惯早已形成,双语的表达方式在头脑中已根深蒂固 因此写出来的英语受汉语干扰,往往出现主语和谓语搭配中的错误 英语的主谓一致问题有许多情况,本文仅就以下几点作一初浅探讨一.主语是复数形式,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1书刊名称(复数)组织名称.国名.人名 格言 作主语时:以ics结尾的学科名称,如mathematics.physics.politics等,以-s结尾的不可数名词(如news等)作主语时,形式上虽是复数,谓语要用单数  相似文献   

9.
魏青 《考试周刊》2011,(62):127-127
一、背景知识从近几年中考题来看,常见交际用语是高频考点之一,但是由于英语国家的语言习惯与中国的语言习惯有许多不同之处.所以造成了许多学生在做选择题或书写、或与人交谈中造成误用中国方式来对英语的问句作解答的现象。例如:中国人遇到别人称赞时,总是以谦逊为美德。但英美人则往往认为自信是美德。  相似文献   

10.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当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进行跨语言、跨文化交际时,由于彼此在文化和心理等方面的差异,往往容易出现违反交际规则的现象,从而影响到信息的交流并导致信息"塞车"现象,彼此无法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有些大学,从名称上往往容易被误解,如把一些公办高校误认为是民办,或把民办认为是公办,或者由于受学校名称的影响而搞错学校所在城市等等。今天,我们就把这些高校"剔"出来,让你"雾里看花"也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其科学性、严密性较强,并且有一定的实用性。但由于多种原因,生物学没有像其他基础学科一样受到重视,所以学生对生物学存在肤浅的认识,认为生物就是一门记忆的学科,在学习上往往浅尝即止。因此,在学习生物学概念或名称时,常常出现错误。现将学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生是城市未来的主体,他们对语言的看法和选择往往反映一地语言发展的走向.调查表明,永州市中小学生在与熟人交谈使用方言的比例很高,但在与陌生交谈或谈论较正式的话题时使用普通话的比例有所提高.在语言态度上,他们对普通话有较高的认同感,认为普通话比较“有用”;但对本地方言也表现出很强的心理依赖.可以预见,在未来很长时间里本地方言的使用依然会占主导地位.这是因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外来人口少,人们的语言生活相对保守导致.  相似文献   

14.
学生在学习外语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语言错误,如[n][l]不分[ts][tf]相混,two chair 或 He go there everyday等一类发音、词法或句法错误都是我们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中很常见的问题.如何对待学生的语言错误对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如果采取有错必纠,抓住不放的态度,往往会挫伤学生语言表达的积极性,使学生因怕犯错误而少说甚至不敢开口,因此不利于能力培养.如果对语言错误听之任之,顺其自然,认为只要多说就能慢慢自我克服,则往往会使学生在使用语言时不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停留在洋泾浜英语的水平上,同样也不利于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那么,什么是正确的态度呢?要想弄清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搞清楚什么是语言错误以及学生为什么会犯语言错误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语言的模糊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最早将“模糊”作为一种语言理论加以建构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控制论专家查德教授。1965年,查德教授在《信息与控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模糊集》的文章,该文认为:现实中的物体类别之间经常没有精确规定的界限,可以叫做Fuzzysets(一般译为“模糊集”)。它们的存在,在人们抽象思维和信息传递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也表明人类的认识能力具有一种模糊性。而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抽象思维都要用语言来表达,这就使语言也带上了模糊性质。  相似文献   

16.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建立在模糊集理论基础上的一种评价方法,但由于模糊集隶属度的主观性较大,使得评价结果往往难以让人信服。可信性理论是2004年由刘宝碇教授等人完成的研究成果,它给出了基于测度论的模糊数学公理化体系,提供了模糊集的严格数学基础。该文通过将模糊综合评判问题看成一个模糊事件,在可信性理论基础上建立一个基于可信性测度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最后,将模型应用到教师教学质量评判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模糊”作为一种语言理论加以构建.始于1965年。这一年,美国控制论专家查德发表了著名的论文《模糊集合.语言变量及模糊逻辑》。该文认为:现实中的物体类别之间经常没有精确规定的界限,可以叫做Fuzzvsees,一般译为“模糊集”。  相似文献   

18.
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往往体现在语言和交际中.通常文化冲突或文化障碍往往不是来自字词句的表面意思,而是来自语言中的文化内涵.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因此文化因素常常成为人们学习外语的障碍.本文从文化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影响来探讨文化教学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9.
在目前有关周恩来出生地和家世的研究中,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对原始资料的理解或片面、或肤浅,往往出现偏颇.本文用翔实的资料考证周恩来的出生地,认为周恩来出生于绍兴.同时还对周恩来的家世研究提出一些新观点.  相似文献   

20.
一、跨文化交际的含义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从英语的字面意义可以看出,它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或群体之间的相互交流。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形式差别很大,而语言又是交际的媒介因此,在英语语言教学中就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跨文化:际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