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冯月季 《中国广播》2009,(12):32-33,42
受各种新媒体的冲击,农村广播呈逐年下降趋势,这对于构建新时期和谐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不利的。因此探讨农村广播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就显得日益突出,要办出有特色、有活力的新型农村广播,使农村广播更好地为广大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
在广袤的乡村田野,广播依然是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媒体,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专业的农村广播(或者是广播的对农节目)要及时总结和反思,针对农村听众市场,动脑筋、想办法,常规节目办出新意,不断开发新的节目形式,办出农民喜欢听的节目、对农村有用的节目,使广播在广大农村有更大作为。  相似文献   

3.
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面。建立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法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白晓东 《今传媒》2014,(6):170-171
2008年至今,我国各地新农村建设火热展开,这不仅给"三农"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同时也给媒体提供了一个大展拳脚的新平台,尤其是专业的对农广播,以其专业性、可听性、接近性等专业特质,在引导、宣传新农村建设方面,更是具有得天独厚且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全国首家省级专业对农广播电台——陕西农村广播为例,分析了对农广播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速信息互动频率;促进惠农新政落实;推进农民致富增收;促进农民观念改变;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等。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而对于专业对农的广播媒体来说,其在三农工作中的作用与地位是显然易见的。针对中国的国情,本文试图从广播这一媒体人手,分析广播媒介作为农村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将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怎样的角色地位,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农村广播:新起点 新机遇 新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农村广播发展,这是当代中国广播的时代主题与历史选择。它将成为一个重要引擎,促进中国广播的发展繁荣。 首先,当前农村广播的发展环境出现了历史性变化。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做出了重大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央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全局。  相似文献   

7.
农村广播"村村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在农村实施广播"村村响"工程是时代的需要.是群众生产生活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评估是指政府、社会或公众对政府提供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的政策、质量、效益进行分析、评价的过程。农村广播影视公共  相似文献   

9.
<正>农村广播,在互联网、智能手机盛行的今天,以其传播的迅速性、覆盖的广阔性、功能的多样性、内容的通俗性等优势在农村的广袤土地上发挥着积极作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也具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广播,顾名思义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的新闻传播工具。广播具有传播迅速、覆盖面广、功能多样、对象广泛、感染力强等优势,在我国的传媒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这是2004年以来中央第六次将目光聚焦“三农”,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给予“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也给全国农村广播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2003年以来,从陕西开办全国第一家农村广播,到现今24家省、市农村广播分布全国东西南北中,6年间全国对农广播蓬勃发展,以新的形象,面对广大的听众群体,以独具特色的节目内容成为广播业界新的生力军,农村广播在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月18日-22日,由甘肃农村广播主办的2009年全国农村广播总监论坛在兰州举行,来自全国19家专业对农广播频率的44名代表共同寻找农广“蓝海”,寻找乡村“钱景”。本届论坛以“坚持、坚信、创造、联合”为主题,共同探讨了对农广播频率未来的发展方向。会议还将2006年成立的中国农村广播协作网更名为中国农村广播联盟,研讨农村广播广阔的合作和发展之路,交流打造特色频率、特色节目、特色服务,发挥定位优势和联盟协作的经验,切实把农村广播的发展提升到新的阶段,大力提高农村广播有效覆盖率、覆盖的质量和水平,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享受到、享受好基本的广播宣传服务,提高农村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本期“特别策划”选取了部分代表在论坛上的交流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科技兴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专业对农传媒的农村广播,对此责无旁贷。而科技兴农的过程主要涉及到科技知识的传播和运用,要讲究传播的渠道和方式,要想使广播这一传播方式更加优化,更易于被人们接受,我们首先就要分析广播的受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立即行动起来,“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媒体报道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广播是在农村有巨大影响力的传播媒体,为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贡献力量责无旁贷。近几年,由于“村村通工程”和“西新工程”的实施,对农村广播覆盖大大加强,但是仍有一些地方,特别是边远山区收听状况欠佳,亟待改进;广播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以求更适合农民口味,对各台来说都是无止境的。本期《特别策划》邀请新疆台、河南台农村广播负责人和几位县台(局)同行撰文,从不同角度谈当地加强农村广播的做法以及存在问题,希望能引起读者关注,促进农村广播更好地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农广播服务功能的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旭 《记者摇篮》2010,(6):48-48
广播的服务功能在各类节日中都是不可缺少的,而对农广播的服务作用就更显重要。那么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如何强化对农广播的服务功能呢?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惠及亿万农民的重大部署。国家广电总局充分发挥广播电影电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部署实施了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三大工程。这是广电总局贯彻落实中央决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行动,是广电总局2006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2006年广电工作的突出特点。中央高度重视三大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被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电影放映工程被列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西新工程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为扩大三大工程影响,推动工程的贯彻落实,按照中宣部部署和广电总局领导要求,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日前接受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4家媒体的联合采访,就广播影视三大工程的安排部署、进展情况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现摘编刊载如下。  相似文献   

15.
对农广播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对农宣传阵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办好对农广播显得愈加重要。如今,农业、农村、农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变富了,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购买力增强了,对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十一五”期间广播电视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工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作为广播人,我们一直关注着村村通工程中广播的发展,村村通中广播的喜与忧也一直是各地广播人谈论和关注的话题。为此,中国广播杂志特邀请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和浙江、贵州、河南、陕西、北京五个省市广播电视局“村村通”工程的负责同志撰文,请他们介绍各自省市村村通工程中广播的生存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图书馆作为最贴近农村的文化服务设施,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文章主要探讨如何让基层图书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活性因子,对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促进农村产业调整,提供农村所需信息,创建先进文化,促进农村和谐发展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面对新兴媒体的冲击,县级广播走什么样的路?业界探讨很多。我国农村有着庞大的受众群体,与其他媒体相比,广播在视听成本和对受众个人要求上有明显优势。本文试图从四个方面入手,就县级广播如何创新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使节目更合乎农民胃口,得到农民朋友喜爱,并实现广播事业的大发展做了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河北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70%以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实现河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努力适应媒体分众化的形势需要,切实发挥广播对农宣传的引导和服务功能,经过积极筹备,河北省第一家面向农村、农业、农民的专业广播——河北农村广播,于2006年8月28日正式与广大听众见面。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0月20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农村广播经过三个多月的试运行,正式开播。此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刚刚开过,这次会议的重要精神之一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可以说河南台农村广播开播恰逢其时。它如婴儿啼声,小树抽芽,虽然稚嫩,却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河南台开办农村广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