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抗日战争爆发后的一九三八年五月,国民党福建省政府决定内迁永安。随着省会内迁,永安成为福建战时的中心,也逐步形成东南半壁的文化中心,被称着“东南文化绿洲。”在前后7年多时间里,在永安的共产党员和进步知识分子,在中共中央南方局“文委”及福建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广泛团结各阶层爱国人士和进步青年,利用当时有利条件,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战文化活动,推动了抗日救亡活动和东南文化的繁荣,在抗战文化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2.
1938年3月,因日军入侵福州,福建省立师范学校先于福建省省政府内迁闽中小城永安。三明市档案馆收藏了21份抗战期间的始于福建省立师范学校民国二十五年第一学期,终于省立永安师范学校民国三十二年第一学期的教职员一览表、简历表或履历表,这些表册记载的许多历史信息或可管窥抗战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状貌。  相似文献   

3.
永安作为抗战时期福建省政府所在地和全国三大抗战文化中心之一,现保留了较多的抗战文物建筑。受多种因素影响,现存单体建筑存在年久失修、违规改造等现象,急需进行必要的修缮和保护。结合实例,采用现状调查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永安吉山抗战文物建筑形成与现状的角度出发,对战时征用功能的复原进行了分析探讨,为抗战文物建筑的保护研究做了完善与补充。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福建省临时省会永安县,小学教师素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主要表现在:教学方式有所改善和教师资力、检定合格率有所提高两大方面。这与当时永安县蓬勃发展的抗战进步文化活动和地方政府的教育措施有密切关系。探询此问题对了解民国时期永安县初等教育发展史颇有意义,并对当今发展小学教育有一定的参考、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福建省临时省会永安县,小学教师素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主要表现在:教学方式有所改善和教师资力、检定合格率有所提高两大方面。这与当时永安县蓬勃发展的抗战进步文化活动和地方政府的教育措施有密切关系。探询此问题对了解民国时期永安县初等教育发展史颇有意义,并对当今发展小学教育有一定的参考、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6.
1940 年前后,随着京、沪、杭等一些大城市的陷落,一批作家相继入闽,促进了闽西北山城永安抗战文艺据点的建立,文艺活动一度呈现出勃勃生机,与西南大后方、西北抗日根据地的文艺据点遥相呼应,为推动抗战文艺运动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当前,学界对抗战歌谣的系统搜集整理还存在不够全面、不够规范、不够系统等问题。研究才刚刚起步,诸多具体问题由于长期无人涉足而认识模糊不清。在笔者视野所及的范围,截至2012年底,共收集到抗战歌谣集仅10本,范围涉及“大后方”“沦陷区”和“解放区”;内容各有侧重,总体而言,“大后方”反映支持前线的抗战歌谣较其他两个地区多,“沦陷区”反映军民奋起抗战、揭露日本侵略暴行的叙事性歌谣较其他两个地区多,“解放区”歌颂我军我党奋起抗日及其相关政策的歌谣较其他两个地区多。研究方面,公开发表的论文仅十余篇,研究专著未见1部。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于7个方面,却又以抗战歌谣主题思想研究为主,其余涉及艺术特色、资料保护与利用、文化阐释、功能作用等,显得散而不深。因此,重视抗战歌谣的收集整理,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思想是为适应全民族抗战需要而形成的。它包括关于抗战文化的重要性、抗战文化队伍的建设、抗战文化的基本任务以及如何开展抗战文化运动等内容。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思想是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抗战文化思想的形成和抗战文化运动的发展,不仅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而且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揭示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9.
山西抗战研究具有起步早、问题集中、方法多样、意识形态性强等特征。内容涉及根据地研究,中共领导权研究,统一战线研究,妇女与抗战研究,日军危害研究,国民党军队抗战研究,阎锡山研究等多个方面。但从总的研究成果看,对山西民众抗战的研究,对国民党抗战的研究,对日军侵略造成的损失的研究,扎实的个案研究仍不够充分、深入,对共产党及八路军的研究公式化倾向严重。今后的研究方法有待更新,视野须进一步拓宽。  相似文献   

10.
桂林抗战文化研究30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介绍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桂林抗战文化研究的历史回顾;桂林抗战文化研究近30年的主要成果,包括资料工作和学术著作,研究活动的主要特点和社会评价。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胜利是多种力量共同促成的,但抵抗日本侵略的主力军是中国军民;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军民;美、苏的参战加速了日本的投降,但不是决定性力量.  相似文献   

12.
重庆抗战文化旅游资源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战时期,重庆作为战时中国的首都和盟军远东反法西斯指挥中心,成为国内外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留下了丰富的抗战文化旅游资源.重庆的抗战文化旅游是都市文化旅游产品的核心之一.本文在分析开发抗战文化旅游资源的意义和分析极为丰富的重庆抗战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重庆抗战文化旅游资源具体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毛泽东的民主政治建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是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在国家制度设计层面,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家形态理论,并对其政治、经济、文化形态作了界定;在民主政治的具体实践中,通过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开展党内民主建设、扩大人民民主权利等来推进抗日民主进程。毛泽东的民主政治思想对抗战胜利及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抗战文学宣传中出现的弊病、对梁实秋话语的误解以及文学审美的自律性要求等方面分析由梁实秋引发的"与抗战无关论"的论争,认为这场论争实际上体现的是抗战文学在政治意识形态话语下的文学审美话语诉求.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的院校西迁是特殊历史背景下,东西部教育与文化的一种交融。来自发达地区的院校,向西部落后地区传播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科技文化知识,开启了当地的民智与新的学风;西迁院校的教学与科技活动,以当地社会为教学实验基地和研究对象,所取得的教研成果,为当地蓄备了人才,助推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而院校所在地则为西迁院校提供了教学与科研的必要条件,并用西部本土优秀文化,丰富了西迁院校的文化内涵,客观上促进了东西部文化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中国人民是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主力军。中国抗日战争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称霸世界的战略计划,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其他战场。  相似文献   

17.
抗战文化是随着抗日救亡运动兴起而兴起的,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独具特色,对推动抗战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抗战期间,形势的发展和需要给云南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为云南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云南出现了近现代史上文化发展的一次高潮。繁荣的云南抗战文化是全国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权威的中共党史教科书都从"史"的角度归纳过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然而从"论"的视角阐释抗日战争推动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对研究抗日战争胜利的深远意义,对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乃至整个中国历史的巨大变迁,亦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来抗日战争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近十年来国内抗日战争研究的状况进行了评述,主要包括日本侵华政策与侵华罪行、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政治、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战时社会经济、战时中国外交和战争遗留问题等方面,并对抗日战争研究的学术进展、学术前沿以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论冀东人民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东地区的抗日战争从1933年1月爆发的长城抗战算起,历时13年。期间冀东人民前仆后继,流血牺牲,先后参加长城抗战、抗击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的统治、创建冀东抗日联军和冀热辽抗日根据地,光复冀东国土,并进军东北,成为全国19个抗日解放区之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