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王薇 《世界文化》2006,(11):41-42
一、《论语》与《圣经》所倡导的伦理道德之核心——仁爱《论语》和《圣经》分别是东西方文化中的两个经典文本,它们对人类文明和思想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中国,有“半部《论语》可治天下”之说,这高度概括了《论语》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在西方,《圣经》是基督教的圣书,自中世纪以来,《圣经》有“惟一的书”和“书中之书”的称号,从世界文化史上看,一千多年来没有第二部书能够像它那样对西方文化产生过那么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占据中西文化中心位置的《论语》和《圣经》,他们所倡导的伦理道德也有相似之处。《论语》是孔…  相似文献   

2.
正《巴黎圣母院》一书开篇说道"在司法宫上演神秘剧"。神秘剧,英文是Mystery Play,指的是根据圣经故事改编的戏剧,俗称"圣经剧",有独白、对白和伴随音乐。早在基督教诞生不久的公元1世纪后期就出现了以圣经故事为内容的剧作,如《基督受难》。1150年前后,在英格兰出现了一部标题为《亚当之谜》的法语或者说盎格鲁-诺曼语剧作,主要内容是人所熟知的关于人类堕落以及早期先知们的故事,包含道具、场景、对话、情节和音乐等几乎所有的戏  相似文献   

3.
每一位阅读钦定英译本《圣经》(即1611年英王詹姆斯一世钦定发行的英译圣经《英王詹姆斯钦定本》)的读者均感到,这部《圣经》用词华丽优美是任何年代较近的其它译本无法媲美的。这种美已深深渗透到英美生活和文学之中,其程度之深,无法估量。“在《圣经》的所有译本中,最出色的就是英译本。”乔治·桑普森在《剑桥英国文学简史》一书中谈到《英王詹姆斯钦定本》圣经时说,“而且,它是英国所有著作中最伟大的作品,英国第一部经典著作,是影响英国人特征和说话方式最重要的源泉……它的主题即上帝,人和宇宙均是伟大文  相似文献   

4.
亚当和夏娃的故事是神明启示的产物,还是人类想象的结果?有关金犊的传说是真实事件的记载,还是古代的政治宣传?学者们就这些疑问一直在作种种考证。但他们的研究成果大多刊登在专业期刊上,一般公众根本无法看到。目前,《旧约》学者理查德·埃利奥特·弗里德曼就《圣经》的原作者究竟是谁的问题,写了一本引起争论的《圣经系何人所著》的书,全面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在该书问世时,原教旨主义者竭力坚持《圣经》上的记载都确有其事。这样一来,从课堂到法庭上,可能会重新引起一场关于《圣经》原作者问题的激烈辩论。  相似文献   

5.
西方有部《旧约》,被视为“古史之源”、“文学宝库”,基督信徒所奉行的圣典,名曰《圣经》。东方也有部“圣经”,其名曰《易》,故称《易经》。它被视为“中华文化之本源”,“东方智慧之渊薮”。《易经》这座神秘的殿堂奠基于先民手持石斧的时代,落成于中华古史的青铜盛世,即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代。  相似文献   

6.
音乐和舞蹈都滥觞于宗教活动,宗教音乐和宗教歌曲的发展促进了宗教的传承和传播,二者可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基督教的经典《圣经》对世界音乐发展,特别是欧美音乐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说基督教音乐为欧美音乐奠定基础,是欧美音乐的先驱,也并不为过。如今一些华人音乐和歌曲也反映出《圣经》和基督教的意蕴。  相似文献   

7.
近来,许多观众纷纷反映.打开电视机到处都是飞檐走壁的剑客侠女.这边是《碧血剑》、《神雕侠侣》、那边是《一代侠女》、《义薄云天》、一部接一部的武侠剧占领了荧屏的黄金时段。荧幕下,又有《射雕英雄传》等多部“金庸剧”拍摄正酣。与此同时.梁羽生的武侠名著《白发魔女》古龙的《楚留香》、《武林外史》也相继被搬上荧屏.轰动一时的电影《少林寺》也“重出江湖”再拍电视版的《少林武王》。一时间.荧屏上下“江湖”泛滥.“武侠热全面升温。  相似文献   

8.
耶利哥为约旦城镇,在约旦河谷西侧,南距死海6英里。出土文物证明当地为人类最早定居点之一,对古代文明情况提供了考古依据。《圣经》中提到,耶利哥是约书亚率领犹太人渡过约旦河后攻打的第一个城镇,约在公元前14世纪下半叶被摧毁。据考古证明,耶利哥历史远早于《圣经》记载。——译者  相似文献   

9.
中西文学作品中花园意象的审美意蕴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中西文学中,花园意象都是不容忽视的典型意象。它植根于原型,由于人类心理的共同有效性,使其在审美情趣上表现出某种趋同,比如普遍地将花园意象作为乐园来对待和叙述,井将其作为与现实相对照的人类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的审美意象进行书写。由于文化的差异,西方的花园意象根源于基督文明,最直接的来源是《圣经》中的伊甸园;而中国文学中的花园意象则是儒道文化共同作用的产物,在审美内涵方面也就相应地出现了某些差异。  相似文献   

10.
《周易》爻位说弘祖通常人们所说的《周易》,包括《易经》与《易传》,前者是一部卜筮之书,而后者是指战国以来系统地解释《周易》的著作,是一部哲学理论书。《易传》中的《彖》、《象》二传在对《易经》的卦象和卦爻辞进行解释时,除继承了春秋时期的取象说和取义说之...  相似文献   

11.
当代美国的艺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欧 《世界文化》2007,(11):6-7
人类通过艺术活动:制作活动和接受活动,来治疗心理和生理上的疾病,其历史可上溯到石器时代。其实,远古人类的巫术活动与艺术活动是合为一体的,而巫术活动是那时候帮助人类战胜疾病和精神痛苦的主要方式。在西方,有文献记载的艺术治疗已见于古希腊和《圣经》时代。古希腊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学者以及亚里士多德都曾论述过音乐的“净化”功能,  相似文献   

12.
《福尔摩斯探案》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侦探小说,它拥有读者之多仅次于《圣经》。塑造了福尔摩斯这一名侦探形象的该书作者柯南道尔,最近被美国学者指控为“真正的罪犯”,怀疑他是伪造辟尔唐猿人这一科学史上空前绝后的智能犯罪的犯人。这位被尊为近代犯罪学泰斗的巨匠究竟做了些什么?动机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在《圣经》中,“蛇”有关记载与种类较多。在中文版《圣经》中,较多以“蛇”“虺”(中国古书上,或称蝮蛇一类毒蛇,或泛称小蛇,或指蜥蜴类动物等)或“毒蛇”等记载,其种类不够明确。而在英文版《圣经》中,有Snake(为蛇、爬行动物)、Serpent(为大蛇、毒蛇)、Adder(为宽蛇)、Asp(为阿斯普蛇)、Viper(为蝰蛇)等。  相似文献   

14.
刘畅 《世界文化》2009,(7):32-33
所谓“大卫综合症”是指一种世界顶级艺术品所引发的症状,它会使当事人心跳加速、头晕目眩,甚至昏厥、不省人事。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以((圣经》中英雄为原型,创作出著名的塑像((大卫》。在米氏之前,利用大卫这一题材不乏佳作,多纳太罗雕过符合《圣经》传说的少年大卫,委罗基奥也有以身披铠甲的武士创作的作品大卫,他们都是凯旋的胜利者。  相似文献   

15.
所罗门是犹太历史上一位盛世君主。他在位期间(公元前973年-前930年),用7年时间在耶路撒冷为犹太教神主耶和华建造了辉煌的圣殿,史称犹太历史上第一圣殿。《圣经》对所罗门圣殿的描述,反映了当时希伯来人高超的建筑技艺,其中蕴涵着希伯来民族的情感和艺术审美,以及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曹雪芹在其《红楼梦》第二章中借宝玉之口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而在西方,亚当却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圣经·创世记》2:23)东西方对人类的出处有着截然不同的想象:东  相似文献   

17.
<正>《圣经》作为基督教文明的核心文本,曾经为西方美术史的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创作动力。19世纪之前的欧洲美术史上甚至形成一个传统,即绝大多数画家会涉猎《圣经》内容,并借重圣经画创作跻身于主流画家行列。文艺复兴前后,这种时髦尤为明显。耶稣及其十二位使徒"最后的晚餐",堪称圣经画廊的主题画群。不同画家笔下,餐桌上的戏台,场面和风格纷呈。一、喧宾夺主的场景设计文艺复兴先驱之一乔托(Giotto,约1266—1337)是佛罗伦萨画派创始人,他作的《最后的晚餐》沿袭中世纪静态、  相似文献   

18.
我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泽宗 《寻根》2000,(6):10-10
“断代工程”是个年代学的问题,而过去做年代学研究的往往是不成功的,牛顿就是一个例子一牛顿在完成有关的天体力学研究之后,开始着手研究《圣经》中的有关年代,而牛顿的这些研究在后来和他的神学著作一起被抛弃了。但是,我们还是来做了。  相似文献   

19.
《性自命出》与《乐记》是反映我国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两篇重要文献,其中《性自命出》是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出土的竹简中的儒家文献,“郭店一号楚墓竹简儒书各篇,与今存传世文献相比,在思想、内容、文字上,与《礼记》最为接近”(陈来:《史料困境的突破与儒家系谱的重建---郭店楚简与先秦儒学研究》,收入氏著《简帛与简帛研究》,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2页)。而《乐记》也正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所以二者在思想上的交集可以更加丰富地反映当时儒家思想的面貌。本文拟以两篇历史文献为基础,探讨先秦时期儒家的乐教思想。  相似文献   

20.
沐浴的变迁     
现代人把沐浴看做文明的标志之一,也是洁肤、美容、保健的一种手段。从广义上讲,沐浴是将人体置于空气以外的某种要素,如水、土、蒸气、阳光中的过程,有的以治疗某些疾病为目的,还有的是出于宗教、习俗和某种特殊的需要。沐浴,作为人类正常的生活内容之一,大约始于公元前2500年。那时在印度谷的莫衡乔达罗,贵族曾设有私人沐浴间,当时沐浴是印度人的一项宗教活动。古巴比伦人在马里宫中设有专用浴池供国王洗浴。《圣经》上记载着埃及已有特制的浴室。考古学者从挖掘出土的古希腊陶制花瓶上,见到有关淋浴、推拿、按摩等图饰纹样。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