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张茂 《出版广角》2013,(17):40-42
培养和提升员工的创意能力,是出版企业更好地履行职责、赢得市场竞争,获得发展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以创意为核心的新兴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一部分,出版与创意有着天然的联系。对于出版企业来说,一方面要传播创意,另一方面,必须在选题策划、编  相似文献   

2.
莫远明 《出版广角》2016,(16):19-21
数字出版产业的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舆论引领、政策引领、市场引领和价值引领等方面。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产业,进一步发挥数字出版产业的引领作用,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着力:坚持舆论导向不动摇,发挥数字出版特有的喉舌作用;活学活用数字出版产业政策,加强对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深化数字出版与资本融合,发展壮大数字出版企业主体;推进创新文化建设,提高数字出版产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加强数字出版产业智库建设,助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科学、民主和依法决策;开展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第三方评估,增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效果;完善数字出版产业的版权立法保障,确保数字出版产业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3.
少儿文化创意产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要从融合数字出版技术、打造品牌资源、艺术形象资源出发,抓紧培养既熟悉儿童文学、儿童读物,又把握数字出版技术,懂得创意设计、产业开发的复合型出版专业人才三方面大力推进少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数字出版产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基本技术平台,以知识产权的开发与运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它是创意产业最为典型的产业形态,是建立在文化艺术资源基础之上的价值创造与增值活动的产业。数字出版产业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大众传播技术,以个体或团队的创造力为驱动力进行文化价值的创造与推广活动,也包括...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家陆续批复了13家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推进了数字出版产业链的融合和创新,但是这些数字出版产业集群也存在"集而不群"、知识创新能力弱的问题。重视和发挥高校在集群发展中的作用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途径。文章通过梳理数字出版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和创新瓶颈,分析并厘清了高校在数字出版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主体、知识来源、人才支持和孵化器4个角色,并据此提出了如何发挥好高校作用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下,我国各地初步建设了许多数字出版产业集群。这些集群的建设有力地带动了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但是这些初步建设的数字出版产业集群距离真正的强势集群还有一定的距离,企业之间还缺乏深度的协作,没有足够的实力研发新产品,融资和产品输出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整合现有数字出版产业集群的主管和领导权,优化布局配置和产业链利益分配,并通过政策引导促成企业之间实现深度合作,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7.
施勇勤 《出版科学》2012,20(2):18-21
从媒介融合视角分析数字技术推动下数字出版发展的产业扩散和产业集聚的两种趋势,分析媒介融合带来的产业转型和文化变迁;分析数字出版和新媒体环境下形成的文化逻辑,并进而分析数字出版产业带来的文化和规制的矛盾性;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核心原动力,指出垄断作用力和竞争作用力达到均衡——"制衡"是数字出版产业健康发展的支点,垄断与竞争并存是数字出版产业规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是新闻出版行业发展的关键,而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发展又是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关键.我国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属于政府主导导向型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目前处于集群形成阶段,具有基地内企业关联度低、基地整体创新能力不强、竞争大于合作等特点.在推动数字出版基地成长和升级的过程中,政府应转变职能,培养数字出版基地自组织演化能力:一是培养数字出版基地组织与外部环境协同演化的能力,二是引导数字出版基地内的企业形成集体学习机制,三是引导数字出版基地形成企业创新的竞合机制.  相似文献   

9.
浅论数字出版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园区是一种介于政府、市场和企业之间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和企业发展平台。通过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实现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数字出版作为新型传播业态不仅是出版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是占领文化传播制高点、提升先进文化影响力的必然选择。[1]建设培育数字出版产  相似文献   

10.
数字出版产业协同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玲  田海明  魏彬 《出版科学》2012,20(6):78-80
首先对数字出版产业协同创新的发展动力进行分析,然后阐述数字出版产业协同创新的类型。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数字出版产业协同创新模式在传统出版企业一般性人力资本创新能力、整合用户创新资源建构柔性组织,以及创新性金融手段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相应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1.
林清发 《出版参考》2015,(10):23-24
出版产业国际化发展到今天,层次在深化,模式在创新,版权贸易逐步走向文化贸易,出版合作逐步走向产业合作,纸质出版逐步走向数字出版,这是当前国际化发展的整体趋势,任何出版企业必须顺应趋势重新规划调整自己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数字出版是对传统出版的超越。我们将数字出版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探索中不断对数字出版的发展思路进行积累和优化,形成了对发展数字出版产业若干问题的基本认识。一、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构建数字出版在内容的制作、传播和应用上与其他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高度关联,这就为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构建提供了基础条件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肖洋 《现代出版》2014,(6):16-19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集群的发展动力具体表现为数字技术研发能力、新兴成果转化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和资本运营能力;现存问题包括产业集群效益与前期投入不匹配、产业集群职责界限不清晰、监督与协调中间机构监管不到位、虚拟产业集群协同补充关系不明朗;发展对策包括明确政府职能并确立企业主体地位、梳理差异化功能与实施退出机制、成立监管组织协调产业合作对接、产学研联合发展虚拟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4.
盛虎 《出版科学》2013,21(1):57-60
综合学者的研究发现,信息传播技术进步和电子产品多元化,是引致产业链演化的关键要素。学者主要从提升内容质量以强化品牌、发展数字出版和传播媒介多元化的角度,提出图书出版产业的发展建议。构建基于产业链环节的价值创造模块化的投资战略,是学者热衷于探讨的产业链演化背景下图书出版企业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5.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已从成长期迈向稳定发展期,已然成为数字中国、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是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支撑,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数字出版产业统计工作明显滞后于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本身,现有数据难以支撑数字出版业科学决策。事实上,数字出版产业统计确实面临诸多困境,制约着科学、有效的数字出版产业统计制度和统计工作机制的构建。因此需要聚焦数字出版产业统计实践重大问题,从制度设计、机制优化、实践应用三个维度对数字出版产业统计活动进行优化,提高数字出版产业统计数据服务决策的效用,促进数字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数字出版从兴起到发展,其产业运作特点逐渐凸显。从形成条件、生产对象、经营方式等维度看,数字出版产业运作特点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以信息和知识为生产对象、以创意为核心资源、以获得受众注意力为赢利途径、具有双边市场特性、以版权保护和管理为运行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探讨了在产业集群情境下出版企业供应链网络形成的必然性,然后分别从形成机理、结构形式和运营特征三个维度上对产业集群情境下的出版企业供应链网络进行了理论推演、模型构建和内容归类,最后就产业集群情境下出版企业供应链的科学管理提出了简要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巧林 《中国编辑》2014,(3):28-29,34
数字出版选题策划的重点和难点是创意。一个优秀的数字出版选题策划就是以创意性理解、创意性表达及创意性传播贯穿策划目标和实施方法之中。文章从数字出版选题策划的内容、传播、价值实现三个方面,讨论了提升数字出版选题策划的创新途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出版产业已迎来大融合、大创意、大市场、大国际和大人才时代。跨界融合是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文化企业与相关产业进一步融合,对外文化贸易更加活跃,升级版的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国家相关利好政策的出台,也将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支点。第一,从"传统出版"到"多元发展",多元开拓融入经济大循环。文化体制改革使文化产业已经全面融入经济大循环,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产业以多元开拓融入经济大循环,必将打破已有的产业边界和发展模式,在一个更大、更广的产业概念和体系上,在一个更加多元互动、更加开放的产业链上,吸引更多的关注,获得产业规划、融资渠道、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20.
共赢和共生是两种不同的集群发展范式.共生即共谋生存、共同发展、共享成果,这种范式更利于数字出版产业集群实现可持续发展.共生界面是共生关系建立的基础和动力,共生模式体现了共生关系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两者共同反映了数字出版产业集群共生发展机理.为巩固和深化共生关系,促进数字出版产业集群向理想的共生模式发展,我们可以从产品、平台、文化、制度四个维度找到行动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