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立体定点定机摄像与解析、逻辑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国优秀竞走运动员的技术风格和技术动作进行全面分析,以期为教练员、科研人员和运动员提供有益的参考。研究认为:我国优秀男子、女子竞走运动员目前的技术特点仍是在采用高步频的竞走技术风格;我国优秀男子竞走运动员均采用“足踵触地、踝关节背屈”滚动式着地技术,以及后蹬腿脚尖离地技术,符合当今世界竞走运动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竞走     
G821.514.61.HL006 9905261我国男子竞走运动员的技术特征及生物力学分析[HL,中,A]/王君侠∥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1997.-52(SML)竞走∥男子∥技术特征∥力学分折就我国男子竞走运动员技术特点的形成和如何与新竞走定义接轨的技术问题,如何适应国内外裁判技术判罚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我国竞走运动员的技术特点是:脚着地距身体重心投影点近,脚后跟着地不明显,髋关节围绕垂直轴转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及时总结和推广我国竞走技术训练理念与方法。方法以我国优秀运动员竞走技术为研究对象,运用专家访谈法、三维定点摄像法和影像解析法等主要研究方法对中国竞走技术进行研究。结果 2007—2008年中国男子竞走运动员平均步长增大4 cm,女子步长增大3 cm,腾空时间缩短为0.06 s;2011年男子平均步长又增大3cm,女子步长又增大3 cm,腾空时间缩短为0.05 s。中国竞走运动员步长增大、腾空时间缩短;髋起伏距离与大腿夹角、重心起伏和步长相关度分别为-0.456、0.822和0.548;高水平竞走运动员髋部摆动速度后摆阶段大于前摆阶段。结论竞走技术运动学原理是"近固定正钟摆运动"和"远固定倒钟摆运动"的单支撑附合钟摆周期性运动的项目;我国竞走经历了"小步幅、快频率"平动技术风格阶段和垂直转动技术风格阶段,形成了大步长、腾空短的"复合钟摆运动"三维转动技术风格;髋部起伏与大腿夹角和步长高度正相关,与重心起伏负相关,髋的动作幅度越大,运动速度越快,步长越大;高水平运动员后摆阶段髋部跟进快,前摆阶段加速能力强,支撑阶段髋部速度低损失率增大了步长和大腿夹角,降低重心起伏,增大了动作幅度,优化了竞走技术。  相似文献   

4.
采用影片解析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全国竞走锦标赛暨奥运会达标赛"男子20 km竞走比赛冠军陈定的技术结构进行运动学分析,结合第30届奥运会的速度变化特征、各段落速度与总成绩的相互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男子20 km竞走运动员陈定的技、战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在单步腾空时间、支撑腿膝关节角度在着地、离地瞬间,相比过去有较好的改善;身体重心垂直位移稍有加大,在竞走技术上仍然存在小步幅、快步频的特点。而运动员保持连续长时间高速度快走的竞技特征,是确保比赛获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优秀男子竞走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测量、因子分析和灰色关联等分析方法,从形态、技术、素质三个层面对我国优秀男子竞走运动员的专项能力指标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其专项能力指标体系,及其专项能力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旨在为教练员科学规划运动员的专项能力训练提供依据,并为竞走项目选材提供专项能力导向模型。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竞走运动是一项耐力性比赛项目。研究证明,目前世界竞走技术正向着步幅适中,高频率的方向发展。我国女子竞走项目已走向世界,多次打破世界纪录,男子竞走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与世界水平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面对我国竞走现状,国内外专家给予了高度重视,对优秀运动员的形态指标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优秀选手的竞走技术,并指出,我国女运动员的主要努力方向是增大步幅。据本人1988年对参加全国秋季竞走比赛成年组2.0公里前8名的步幅,步频测量调查,也发现我国男子运动员的步幅为110±10厘米,步频为3.43米/秒,而世界水  相似文献   

7.
依据近几年国际竞走赛事中的统计可以发现,1996年新的竞走规则的实施,对我国竞走运动员的技术造成了巨大冲击,国际竞走界对“小步幅、高步频”竞走技术风格已经从有争议转变为不接受,国际赛场上不断有我国运动员被判罚出场的现象。针对我国运动员比赛中容易出现的技术犯规应重点研究髋关节运动技术,首次应用立体定点定机摄像方法对2003年全国竞走冠军赛女子10km比赛进行拍摄,选取前8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对我国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的髋关节运动技术进行研究,剖析运动员髋关节运动技术环节存在的问题,以引起教练员、运动员对髋关节运动技术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高速走技术速度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高速摄影等方法,对第4届城市运动会男子20km竞走运动员的高速走技术的速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重心速度回升的方式明显不同,在高速走时,高质量的摆腿动作比蹬地的用力程度更为重要。建议运动员增加髋关节肌群的力量练习。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优秀男子20 km竞走运动员技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三维运动学分析法对我国8名男子20km竞走运动员的技术进行研究,指出我国选手的不足之处:步长较短,腾空时问偏长,身体重心起伏较大,躯干前倾角偏大,髋关节的灵活性差,左右脚着地角度偏大,支撑腿着地阶段技术不合理.  相似文献   

10.
优秀男子竞走运动员个性特征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Cattell-16PF量表对优秀男子竞走运动员的个性特征进行了测量与评价。通过分析及与大学生、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的比较,揭示优秀男子竞走运动员的个性特征,为竞走的选材和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男子竞走运动员的技术特征及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文献研究及生物力学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男子竞走运动员的技术进行分析,发现在1996年前的竞走规则和定义的影响下,我国男选手逐步形成了小步幅、快频率的技术特征。生物力学分析表明,髋的水平速度与摆动时间里高度相关,适当增加髋关节围绕身体垂直轴转动的速度,对提高步长有积极效果。控制足触地的角度和加强前摆着地技术的训练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对影响和制约我国竞走运动员成绩发挥的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发现,我国运动员小步幅,高步频技术风格依然存在。整体来看,我国运动员重心和头顶点垂直起伏较大,容易被裁判员判罚。我国部分运动员存在左、右腿力量分配不均衡现象,且上肢摆动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Cattell-16PF量表对我国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个性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与女大学生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我国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的个性特点,旨在为女子竞走的选材与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数理统计法,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男子20km、女子20km优秀竞走选手的速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20 km竞走比赛的最后阶段,大多数男子选手的速度呈下降趋势,获得前3名的女子选手的速度也呈下降趋势。优秀男子20km选手的最低平均速度出现在12~14km段,最高平均速度出现在14~16km段;获得前3名的女子运动员最低平均速度出现在18~20km段,最高平均速度出现在8~10km段;男子各段速度起伏较大,女子各段平均速度起伏较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男子竞走运动员在不同训练阶段血细胞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对男子竞走运动员冬训期间及赛前训练中血细胞指标监控进行分析,监测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红细胞计数等血细胞指标。结果:青少年竞走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不同训练阶段的血项指标存在不同的波动性,其中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积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血细胞指标对评定运动员赛前、赛后身体机能状况,训练负荷强度、负荷量等是不可缺少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se lower limb joint moments, powers and electromyography patterns in elite race walking. Twenty international male and female race walkers performed at their competitive pace in a laboratory setting. The collection of ground reaction forces (1000 Hz) was synchronised with two-dimensional high-speed videography (100 Hz) and electromyography of seven lower limb muscles (1000 Hz). As well as measuring key performance variables such as speed and stride length, normalised joint moments and powers were calculated. The rule in race walking which requires the knee to be extended from initial contact to midstance effectively made the knee redundant during stance with regard to energy generation. Instead, the leg functioned as a rigid lever which affected the role of the hip and ankle joints. The main contributors to energy generation were the hip extensors during late swing and early stance, and the ankle plantarflexors during late stance. The restricted functioning of the knee during stance meant that the importance of the swing leg in contributing to forward momentum was increased. The knee flexors underwent a phase of great energy absorption during the swing phase and this could increase the risk of injury to the hamstring muscles.  相似文献   

17.
通过使用心肺功能仪、高速跑台对两名男子竞走运动员一次性极量运动中心肺功能指标的检测、分析结果显示,运动中受试者达到最大摄氧量水平时,竞走运动员的心肺功能指标值多高于普通受试者,表明前者运动能力强于后者;达到极量运动时,竞走运动员的心肺功能指标值均高于普通受试者,表明前者的心肺功能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8.
19.
中日竞走运动员高原训练的生理机能及运动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10名世居高原(2260米)的中国竞走运动员和10名居平原(10m)的日本竞走运动员在多巴(2366米),作4周高原训练。高原训练后期与前期、高原与平原相比,观察到有益的代偿性改变。如运动后的恢复心率(1分至1分10秒)下降加快(13次/分降至105次/分);在负荷心率相近条件下,步速加快(3.61m/s增至3.80m/s),无氧阈速度加快(中方,3.01增至3.22;日方,2.78增至3.30m/s);左室功能有改善(SV:日男由85.4→98.1ml;C1:中男由3.10→3.28L/m~2·min);乳酸—速度曲线右移(日男由7.2→5.4mM,中男由6.2→5.6mM);缓冲系统的能力有改善(女子:BE,—4.7→0.2mM;HCO_3,18.6→25.2mM);肺通气功能有所加强(MVV:中方,108.6→113.5L/min,日方,139.8→146.6L/min)。高原训练后,下平原比赛,中日各有8名队员提高了本人最好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