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对非连续性在形式上的片段性和内容指向上的关联性特点,明确了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已经成为阅读常态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基于构建学生的言语形对促进学生言语思维发展的重要作用,探讨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策略,即提供真实多元的文本阅读信息,基于文本意义统整文本信息,引导学生学会共享阅读信息,运用元认知策略发展言语的思维。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中,立足于文本的想像、感悟、体验,是学生学习语言、获得言语智慧的重要策略。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对"想像、感悟、体验"这些策略有所思考。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中,立足于文本的想像、感悟、体验,是学生学习语言、获得言语智慧的重要策略.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对"想像、感悟、体验"这些策略有所思考.  相似文献   

4.
<正>何谓文本的"言语形式"?言语形式是作者对语言外在的构成形式进行精心地编排和组织,以到达正确表达作者思想及文本内涵的目的。关注"言语形式",能体味精美词句的妙用,能有效刺激语言直觉,更能有效学会遣词造句,这是语文教学的本旨。那么,阅读教学如何关注言语形式呢?下面笔者就从言语形式的目标意识、选点策略、渗透技巧等方面,谈谈阅读教学关注言语形式的"标·准·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传统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把文本及意义传授给学生,使得阅读成为“接受-理解”的过程。从本质上说,阅读是阅读主体主动地认识世界的实践活动,是建构意义的过程。言语“发现-表现”教学通过“制造差异、迁移运用、比较建构、刷新思维、核心聚焦”等策略,实现言语的在场、生长、觉醒与创造。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的落点在于破解言语形式的秘密,破解言语形式秘密的方式是依据言语形式之相通、相同或相异之特点组成一组文本实施阅读教学,即专题式阅读教学。《专题式阅读——孙犁笔下的女性:两个小姑娘》一课教学关注意、蕴、神这三个基本层面,不失为对传统阅读教学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7.
语文学科的最终价值指向应该是表达。阅读教学应该定位"语用"。教学前,教师应依托文本寻求有价值的语用资源;教学时,教师应通过多种策略的言语实践,让学生吸纳文本的言语智慧,并能在一定的情境中倾吐外显;后续的教学,教师应创设一定的言语情境,唤醒学生的语用储存,让学生通过吸纳、倾吐的更替,获得言语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阅读教学就应该将提升学生语用能力,提升学生言语智慧作为重要内容。因此,本文提出"言语智慧呼唤对文本体裁的高度关注、言语智慧呼唤对结构设置的悉心体悟、言语智慧呼唤对文本语言的双重运用",以文本为基准,提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同时,阅读教学也应该是学生、教师、同学、作者、编者和文本的"六方对话"过程。教师可以从钻透文本中精心选题、关注言语中丰富表达、以情激情中引发共鸣这几方面的策略入手,增强语文课堂"对话"的有效性,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文本细读,对教师而言,不仅是对言语存在的一个发现过程,也是对言语细读的一个体验过程。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文本细读应唱好"三部曲"。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关键处进行细读。  相似文献   

11.
正阅读教学是学生言语发展与精神升华的重要的软环境。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如果引导学生在言语实践过程中,既能够"入情"又能够"悟神",进而与文本精神相遇,实现言语与精神的同构共生,那我们的阅读教学一定会抵达一个非常美妙的境界。一、文本精神的缺失,消弭了阅读的育人价值语文能够熏陶感染学生,靠的就是字里行间蕴涵着的深刻的文本精神。所以,文本精神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灵魂,是我们语文教育应该占领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甘肃省W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卷调查与课堂观察,笔者发现教学方法去情境化、教学目标教条化、教学设计封闭化和教学内容僵化等仍然困惑着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针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这些问题,本文提出有效生成策略,即教学设计主问题带动,文本解读多元有界,以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生成课堂言语作品等途径,对改进阅读教学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和深化,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老师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解读等能力的培养,学生阅读文本时大都会要求做适当的批注。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实施"合作式批注"阅读教学策略,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一、分享语言圈建设的新动向:阅读分享走向"合作式批注"所谓"合作式批注"阅读,是在肯定"批  相似文献   

14.
随着"对话理念"在国内阅读教学中逐步的发展并居于核心地位,对话式阅读教学的研究被越来越多的学者们所关注。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相互对话和交流实施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不言而喻,阅读教学本质上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包括学生与文本之间、教师与文本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文本则是一切对话之本。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话是一种言语感觉和言语智慧的传递,阅读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凭着对文本独到的言语感悟和言语睿智,去唤醒、点化学生的言语悟性和灵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正>学者潘新和提出在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感悟、把握、领会其精妙之处,把握言语结构的巧妙。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这一点,带领学生深入剖析文本的言语结构,掌握言语的内在意蕴。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更能促使学生提高阅读审美能力,对学生的情感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矛盾点,体验情感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文本中的矛盾点,促使学生体会文本中的情感。在此过程中,学生能逐步发现文本的奥秘。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挖掘文本的言语结构,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文本中的情感。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载体,言语运用是达成语文能力目标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但在对课堂教学的现场进行观察和实时跟踪后,发现情况并不乐观。聚焦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语用”,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把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向,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解读、目标确定、内容把握和策略设计等方面分享语用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18.
很多看似寻常的文本往往内隐着独特的教学价值。教师可在字词符号、句段形式、文本结构中开展"陌生化"阅读教学,引导学生理性品味,发现言语形式的秘妙所在,在获得新奇愉悦的审美体验的同时,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师过度关注文本的内容信息,忽视文本的言语特点,造成了阅读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体裁,让学生感知文本结构,启发学生提炼言语价值,从而提升学生的言语智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潘新和教授在《语文:表现与存在》一书中提出了对语文教学本位的思考:以"言语生命"作为语文教育的核心概念。关注文本的语言表达形式,关注学生的言语实践,这才是回归本位的阅读教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不同于生活中的阅读,在语文课上,阅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提高学生言语表现素养、写作素养的手段与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