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末元初遗民刘辰翁是辛派词人后期的代表人物,其元宵词为宋代词人之冠.他的元宵词超越了宋代节序词佳人伤春和男士悲秋的传统,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隐含了深沉的寄托,深刻地反映出宋元易代之际的时代风貌和遗民心理,在词史上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2.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一首代表作。靖康之难后.北宋灭亡,词人流亡江南,志趣相投的丈夫赵明诚病故。昔日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下子变为孤苦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仇、家恨、身世之痛、命运之悲,一时间像阴云一样笼罩在词人心头。难以排遣也无法除去。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词人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著名的女词人。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词的创作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在李清照的词中,众多意象的巧妙组合,构成了优美的词境。本文通过对李清照词中帘意象的统计分析,结合帘本身所具有的分隔和屏障的功能作用,以及李清照的人生经历,探究帘意象在李清照词中的深刻内涵,以及帘意象中所寄予的词人的闺妇闲愁和国破家亡的哀愁。  相似文献   

4.
宋代遗民词人张炎在国破家亡之后,以其苍凉之词追忆繁华的逝去,其词多处言梦,以亡国之哀绪表现文化之苦恋,构成他独特的文化心态。"梦"字作为一种幻灭情绪的文化符号表达了其对故国特有的热爱、留恋。破碎的心灵遂得精神的回归。这种文化深恋传递了特定历史时期遗民士大夫的政治情感,抒发了徘徊在异族统治下的寂寞、无奈、凄凉的心境。其历史人格与执着于文化的传统亦在这梦的倾诉中得以重生。  相似文献   

5.
<正>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著名的女词人。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词的创作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在李清照的词中,众多意象的巧妙组合,构成了优美的词境。本文通过对李清照词中帘意象的统计分析,结合帘本身所具有的分隔和屏障的功能作用,以及李清照的人生经历,探究帘意象在李清照词中的深刻内涵,以及帘意象中所寄予的词人的闺妇闲愁和国破家亡的哀愁。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是我国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描写真挚爱情和生活小景,清新活泼,婉丽妩媚,佳作甚多.后期生活颠沛流离,备尝国破家亡之痛,词风也变得凄楚沉咽,不仅写个人的痛苦,也表现了时代的悲音.  相似文献   

7.
宋末元初遗民刘辰翁是辛派词人后期的代表人物,其元宵词为宋代词人之冠。他的元宵词超越了宋代节令词佳人伤春和男士悲秋的传统,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隐含了深沉的寄托,深刻地反映出宋元易代之际的时代风貌和遗民心理,在词史上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陪同李璧使金、北行觇国时,史达祖目睹了当地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借景抒情创作了北行词.词抒发了词人忧国怜民之情和复国必胜的信念,具有"北伐使命"的特征,不仅证明了词人并非"降志辱身"人品低下,也展示了雅派词人深厚博大的抒情特色.  相似文献   

9.
宋代遗民词人张炎的北游词词情内潜,而词境开阔,形成了沉郁深厚的情感张力,在300多首玉田词中独标一格。张炎北游词艺术风格的形成既得力于北方自然山水的苍凉粗犷之美,又来自于词人融亡国之恨与身世之悲于一体的抒情方式。张炎的北游之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影响了词人的创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其词清秀有余而气魄不足的弊病。  相似文献   

10.
姜艳 《文教资料》2008,(28):109-111
徐自华为当时词坛上一位著名的词人,其词引入了现实主义情感,唱出了豪放的时代之音,以赋笔抒情为主,综合运用多种抒情手段增强词的表现力,语言清新自然,风格多样.不愧为民国时期的一位代表性词人.  相似文献   

11.
王夫之是清初著名的遗民词人,更是抒写愁情的高手,其笔下的"愁"词堪称抒发愁情的经典。其词除了抒发悼念亡妻之相思悲愁、隐居荒山的孤独闲愁,还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怀国浓愁。无论是哪种愁,都深深地打动人心。  相似文献   

12.
李煜后期的词在文学史上负有盛名,其词以深沉凄婉的国破家亡之感,自然清新的语言,个性色彩的意象,富有感染力的名句,再加上比喻、对比以及善用景物来烘托自己情绪的艺术手法,对后代词人及词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受到了许多学者的肯定与褒扬。  相似文献   

13.
教材分析: <武陵春>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5课<词五首>里的第四首,<醉花阴>是本册课外古诗词背诵的一篇词作.两篇词作是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作品,<醉花阴>写于南渡前少妇时期,丈夫赵明诚在新婚不久就负笈远游,重阳佳节又至,李清照写此词以表离别之愁,相思之苦.<武陵春>写于南渡之后,词人经历了国破家亡,丈夫因病离去,过着颠沛流离孤苦的生活.作此词时,易安已经53岁,半生的孤苦无依,让词人愁绪满腹,这种家国之恨已不是能用简简单单的"愁"字能够概括的了.  相似文献   

14.
"沉郁顿挫"这个词用来评杜甫诗的风格和周邦彦词之风格是恰当的.但"沉郁顿挫"在两位诗人、词人的作品中却有不同表现一是由于人格、审美理想的不同造成杜诗在沉郁中包含更多的是对于国家与人民的忧患,而清真词的沉郁则更多的是对个人坎坷遭遇的感伤;二是杜诗的沉郁顿挫给人以警醒、深厚,清真词中的沉郁顿挫给人以失落、缠绵.由此可见,两人诗词中的沉郁顿挫之风格与人格有密切的关系,"文如其人"谓之不虚.  相似文献   

15.
周庆云是清末民初时期的湖州商人,湖州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培养了他的儒商气质。周庆云一生热心于乡邦文献的整理,整理刊刻了《南浔志》《浔溪文征》《浔溪诗征》《浔溪词征》等典籍。同时他也是一位文学活动家,在民国前期的上海组织了众多的诗社、词社活动,推动了这一时期上海地区的诗词唱和。作为词人,他的词作寄寓了深深的故国之恋与忧愁之情。  相似文献   

16.
李请照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著名女词人。她的词作,不仅在艺术上堪称珍品,在思想内容上,也为我们认识宋代社会乃至整个封建社会妇女,尤其是上层妇女的社会地位、思想状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历来人们在评价李清照词的社会意义时,多把侧重点放到对后期词的探讨上,很少涉其前期词。当然,李清照由于对国破家亡的遭遇,后期词客观上反映了国家动乱  相似文献   

17.
李清照词有“婉约之宗”之称。她一生历经和平安宁、国破家亡的不同时期.从优裕走向苦难的现实生活。时代和个人生活的巨大变化使词人的视野不断扩大。其前后期作品在思想内容上呈现出前期的闺阁相思、离愁别绪到后期的亡国之恨、飘零之苦迥然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是我国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描写真挚爱情和生活小景,清新活泼,婉丽妩媚,佳作甚多。后期生活颠沛流离,备尝国破家亡之痛,词风也变得凄楚沉咽,不仅写个人的痛苦,也表现了时代的悲音。  相似文献   

19.
(一)   柳永在我国宋代词坛,是一位作出了非凡贡献的著名词人,在我国词曲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简而言之,可用“三个第一“来概括:他是我国词史上第一位专业词人;第一位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第一位开创俚俗词派的代表词人.   ……  相似文献   

20.
南宋词人姜夔的词在清代的命运可谓非比寻常,先由浙西词派的推尊,形成"家白石而户玉田"的盛况,而后的常州词派则对其大加贬斥.郑文焯是常州词派后期"变革型"的一位词人,他变革的其中一点就是学习姜夔的词.其词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艺术特色,均可见对姜夔词的接受之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