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读“死”书好,还是读“活”书好?看起来,自然是读“活”书好。读“活”书,可以联系实际,可以活学活用,可以打开思路,可以进行创造……一些举一反三的例子,一些科学上的创造发明,莫不是来自读“活”书,以及善于“活”读书。但是,天下任何事情,都要看时间、地点和条件而定。我们现在谈的是中学生的读书。中学生刚刚开始人生的路,他们刚刚学会自己读书,需要的是牢固可靠的基础知识,首先要把书读懂,这样掌握的知识是可靠的,准确无误的,就可以终生受用。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我看与其鼓励他们读“活”书,不如老老实实地劝他们读“死”书,或者是先…  相似文献   

2.
《背影》感人至深。但是对于人生体验和阅历有限的中学生来说,《背影》却并不容易感动他们。要读懂这篇文章,我认为应先从结尾看起。结尾段表明了什么?可以让学生总结。我想学生是可以总结出来的:就是两条:其一,父子关系有一段时间并不好;其二,“我”思念父亲,思念父亲的背影。那么接下来我要问:这两条之间是如何实现转换的?父子间的心结是  相似文献   

3.
有没有发现,煲“电话粥”已经成为中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了。家长和老师都非常地纳闷:他们都在聊些什么?天天见面的同学哪有那么多可说的?他们是不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中学生百科》的特派记者特意到各个学校探访,希望拨开中学生煲“电话粥”的神秘面纱。“电话粥”这么热,到底是为什么呢?不如让中学生朋友自己来解答吧。  相似文献   

4.
第一,要教育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使他们具有不畏挫折的气概。要通过各种渠道教育中学生树立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理想是人的精神支柱。一个人一旦树立了正确的人生理想,在挫折面前就不仅能挺得住,而且能勇往直前去征服它,如果没有人生理想,没有精神支柱,不仅难以抵御挫折,而且最终会被生活所遗弃。人生道路如同逆水行舟,坎坷难行。什么“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只不过是人们良好的愿望。事实证明,要做好每一件事,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经受不同的挫折。所以我们要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如演讲会、…  相似文献   

5.
"回到原点"这是广东高考2011年的作文题目,说实在的,有点难。这不应该是中学生的题目,是中年人的视角,甚或是老年人的视角。不知道出题组,怎么出这么颇具人生感慨的题目,中学生的人生还未开始,他们正在原点上。往哪儿回?小学?幼儿园?  相似文献   

6.
《背影》感人至深.但是对于人生体验和阅历有限的中学生来说,《背影》却并不容易感动他们.要读懂这篇文章,我认为应先从结尾看起.结尾段表明了什么?可以让学生总结.我想学生是可以总结出来的:就是两条:其一,父子关系有一段时间并不好;其二,“我”思念父亲,思念父亲的背影.那么接下来我要问:这两条之间是如何实现转换的?父子间的心结是如何解开的?学生肯定会回答:父亲的背影感动了“我”.我将接着问:父亲的背影对于“我”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同学们多半会说,意味着父亲对儿子的感情.但是,仅仅如此吗?由此,我们再从头读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7.
热点话题背景如今,生活在E时代的青春部落,还会盲目高唱着“我的未来不是梦”这首歌吗?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有怎样的设想?他们憧憬着什么样的职业?将来打算从事哪一行?这是当前中学生比较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本刊读者来信来电中许多中学生读者关心和困惑的问题,他们迫切希望就此问题得到同龄人的一些资讯,以确定自己未来人生的走向。最近,本刊特约记者强势出击,通过填写调查表、随机采访等形式对湖北武汉、英山等地1500多名中学(专)生进行了随机调查,调查问卷回收率达95%。尽管本次调查只是随机抽样,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一窥当代中学生趋于理性的全新的择业观。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改革步伐.全面推行市场经济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大潮中.面对经济体制的加速转轨.面对汹涌澎湃的商海钱潮,传统的人生价值理论及其教育方式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和挑战.中学生.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学生的思想呈现出从未有过的活跃;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自主意识,强烈的急于实现自我价值的超前言论,自觉不自觉地与社会的常规模式碰撞冲突,他们对人生价值的取向也呈多元状态.不断变化.作为中学德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直面现实.围绕中学生在人生价值取向选择上的热门话题.求真务实.有针对性地回答他们的问题,变灌输教育为接受教育和指导教育.探索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新途径.从而提高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以无愧于这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中学生目前的思想实际是什么呢?大量的事实表明.在市场经济重利性和竞争性的影响下.大多数中学生逐步形成了以物质利益为导向,注重实际.强调自我与社会融洽.利己与利他兼顾.个人设计与社会需求结合又比较重视自我的发展趋势.80%的中学生接受“公私兼顾”“索取与奉献”并重的观点.这些观点当然远离“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等共产主义价值观;但也绝不同于“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极端个人主义.只要我们从尊重大多数学生的这种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怎样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从哪儿入手?现在各地中学语文教师都正在进行研究。本文仅就加强中学生观察生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中学生作文,首先遇到的是写什么的问题。他们普遍感到困难的是“没有东西写”,一提笔就愁眉苦脸。要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就要帮助他们从自己周围的生活中获取丰富多采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德育工作举隅──谈“偶像崇拜”刘婉华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尚未完全形成,许多中学生往往容易陷入“赶时髦、赶潮流”的误区。面对学生的这一心理误区,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怎么办?是对他们采取粗暴压制的态度,一棍子打死呢?还是视而不见...  相似文献   

11.
人生与爱情分不开,文学是人学,因此文学与爱情也分不开,中学语文教材就有许多作品涉及到“爱情问题”。教师对处在“花季”的中学生一定要讲好这一敏感问题,这对于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特別对于那些沉湎“言情”作品以及“追星”“发烧”的中学生正确把握人生航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怎样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呢 ?首先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调动班上学生的积极性 ,使正气上升 ,让学生主动帮助学生。第一 ,对学生要作耐心细致的思想品德教育 ,凡事要向学生讲清“为什么” ,例如 :“中学生为什么不允许抽烟喝酒 ?”这个问题在向学生解释时 ,不能只说是《中学生守则》里规定的 ,应该让他们弄清道理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 ,而烟酒会严重地影响发育 ;学生是消费者 ,抽烟喝酒会增加家庭经济负担这些问题 ,只要学生弄懂其中的道理 ,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就会有所提高。第二 ,激发学生的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觉得自己是…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大人们眼中的中学生似乎只过圣诞节,只想做“海归”,只看“好男儿”和“超女”,梦想着一夜成名。热爱祖国、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这些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还是这一代中学生的信仰吗?今天,他们在以什么方式抒发自己的满腔热血呢?他们心中的传统有着怎样的含义呢?“中学生论坛”分别走进市西中学和延安中学,倾听中学生讲述传统精神的现代传承。  相似文献   

14.
交换人生     
我们都曾幻想:如果自己是另外一个人,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里,会是什么样?人生如果重新再来,我还会是现在的我吗?可惜,不是谁都有体验别样人生的机会。有两个“幸运”少年,在湖南卫视的《变形计》节目里,进行了一次人生的交换。一个是富裕家庭的网瘾少年,一个是贫苦农村的朴实孩子,他们要在对方的家里,以对方的身份生活7天……节目播出后,有的观众哭了,他们说这是很久以来最感人的节目。也有观众强烈反对,他们说,交换人生对孩子太残酷。两个少年到底有怎样的经历?交换人生会带给他们什么?本期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个故事吧。  相似文献   

15.
怎样做好班主任工作?十多年的经验和教训启示我,切勿忘了一个“导”字。 现代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他们正处在精神上的“断乳期”,即“人生尬尴期”。其心理特点是企图摆脱对成年人的依赖,自我意识与日俱增,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显著发展。然而,他们的想法又往往是不稳定的,当其感情与理智发生碰撞的时候,多以一时的冲动代替冷静的思考,或者浑浑噩噩地“跟着感觉走”。作为班主任,如果满足于一般思维模式,凭借“居高临下”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诗的国度。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不学诗,无以言”。美学大师朱光潜曾经说过:“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古诗文的积累,非常有利于审美趣味的培养,能增强中学生对美的鉴赏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他们从优美的诗句中感悟人生。  相似文献   

17.
新颖和角度     
文章要不要新颖?谁都能举出“唯陈言之务去”,“物唯求新,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之类的名言来作肯定的回答。对于“中学生作文要不要新颖”这一问题,答案就不一定相同。有的人认为“中学生只要能照葫芦画瓢地写人、记事、状物、发议论就行了。中学语文的教学目的又不是培养作家。”乍看起来,他们似乎忠实于中学语文教学目的,其实  相似文献   

18.
很多中学生都有马虎的毛病,你怎样看待马虎呢?1.马虎,是一种生活“小节”吗?2.学习上最可怕的是“不会”,由于粗心大意没考好,算不了什么。3.“粗心大意”非改不可吗?4.自己“挺聪明的”,就是经常因为马虎出错,是这样吗?5.粗心大意、丢三落四和人生发展是反比例的关系吗?请你选择,答案为“是”或“不是”。看看你怎样选。  相似文献   

19.
看了“苹果们”侃成功、侃未来,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想的跟他们不太一样呢?想知道中国的中学生对于成功的看法是怎样的吗?我们找来了第九届北京“希望之星”十佳中学生中的四位初中生。他们和这些国际学校的孩子成长经历各不相同,但他们年纪相仿,生活在同样的城市,各有各的可爱之处, 各有各的想法。  相似文献   

20.
我们过去的作文教学基本上是为“鸣道”服务的,作文训练强调的是“载道”,作文评价看重的也是“道”。这种一统的载道规范,使学生的作文充斥着大量的假话、大话、套活。这种天规戒令,甚至使人失去了人的自然天性,造成性格灵魂的变态。中学生阶段,是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很重要的定向期,他们以后能否会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这个阶段对他们的正确培养非常重要。怎样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呢?重要的是要使他们真正具有自我实现的人生追求。这也就是要使他们逐渐的认识自我、确立自我、肯定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这个“自我”不是自私,而是一种价值肯定,即个体在群体中的价值肯定,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进取,而不是消极的索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