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设计思想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学习这个单元,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注意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特别是精读课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反复研读;要在大体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看看它们是怎样为作者的表情达意服务的;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学习这个单元,还要作适当的摘录。本单元的教材特点是:课文大多是名篇,展现的是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各色姿态,文章精心描摹自然景物,细致表达作者的情感,篇章结构精致美观,语言生动、优美而又耐…  相似文献   

2.
本单元突破口 把握文章的思路,学习夹叙夹议的方法,这既是本单元教学要求、教学重点,也是本单元教学的突破口。 应当以单元知识短文为纲,以本单元的课文为例,以讲读课文带自读课文进行单元教学。通过本单元学习,让学生懂得在阅读比较复杂的记叙文时,如何切实把握记叙的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的主旨;在写作时,如何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如何安排段内层次。  相似文献   

3.
[单元读写要求] 一、本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都涉及文化生活,每篇文章的语言都极富特色,折射出浓厚的文化底蕴。通过阅读这组文章,我们可以了解作家们对文学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以丰富自己的文化修养。二、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得出自己的见解,练习写心得。  相似文献   

4.
[单元概说]在前两个单元学习的基础上,本单元对语文能力的要求又有了新的提高和加深。学习重点是分析评价,借鉴吸收。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夹叙夹议的文章,但又各有各的特点:《黄鹂》以叙事为主,叙述中有联想,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咬文嚼字》用几个炼字的故事生动形象地阐明了阅读和写作乃至人生态度方面都要认真“推敲”;《我与地坛》  相似文献   

5.
一、本单元教学目标1,能运用工具书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能按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及有关段落。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等方面的练习。同时,紧紧抓住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中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在进行语文训练的同时,结合课文的内容特点,教育学生学习董存瑞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献身精神;激发学生对周总理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二、本单元教学构想1.在本单元教学我要注意围绕重点训练项目“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相似文献   

6.
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选取了五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诅咒,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反抗侵略的思考。 学习本单元,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思考战争与人类文明及社会发展的关系,做出自己的评价,形成自己对战争问题的看法。其次,要重视朗读,应在情感、停顿、重音、语调等方面有新的体验。再者,宜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学习,以求提高求同存异,比较鉴别  相似文献   

7.
本单元五篇课文除《诗词五首》外,其余各篇都是历代著名的山水游记。学习本单元课文,重在阅读与积累。具体目标有三:一是要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二是加强文言词汇的积累;三是通过几篇课文的比较阅读,体会各自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而体会山水游记的一般写法。  相似文献   

8.
本单元的四篇文章都是议论文,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要学习作者对生活和社会的观察、分析、思考与表达,要结合课文的实际内容,把握议论文的基本要点,理清论点、论据,学习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同时体会准确、严密、生动的议论语言。还应学会收集和运用多种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写简单明晰的议论文。  相似文献   

9.
<正>任务一:了解单元内容,走进文言文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第六单元的《文言文二则》,先看单元导语,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分别是什么?生: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成长故事”。语文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师:本单元课文介绍了不同年代少年的成长故事,阅读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表达要素是“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为了完成这些学习任务,本单元安排了四篇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  相似文献   

10.
<正>【学习目标】通过中外文学名篇的研读学习,学会比较阅读的方法,开阔视野,把握重点,提高文本鉴赏能力。【学习任务要点】1.通过自学预习,在品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对两篇文章的情节发展与人物情绪变化的梳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深入研读文章,在充分比较《促织》《变形记》异同的基础上,探索主题——人物“异化的原因”;体会“荒诞”表象下的真实,  相似文献   

11.
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的阅读,使学生把握文本,获得知识,展开思维,培养能力呢?笔者认为,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要注意三读。一、让学生读出自我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反映,通过阅读,把握住文章作者的思想脉络,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要使自己时时处处与文章“通电”,在课文中读出自己所熟悉  相似文献   

12.
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有诗歌,散文;有现代文.文言文;有中国作品,外国作品。学习本单元,要求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正确对待自己.从容面对未来,准确把握人生。  相似文献   

13.
一单元教学设想教学本单元课文的读写训练主要是“把握观点和材料的关系”。围绕这个中心,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课文研究: 1.议论文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 2.议论文表达什么观点,运用哪些材料,怎样证明观点,搞清楚论点、论据与论证之间的逻辑联系,即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3.作者运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和语言表达艺术来阐明自己的思想,增强说理效果。在学习本单元课文的过程中,要本着教书育人的目的,遵循文道统一的原则,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意突出以下重点:  相似文献   

14.
第八册第五单元一、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新出现的词语及有关句子。2.初步学会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通过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3.学习革命前辈英勇无畏、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二、单元教学构想1.本单元训练重点项目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掌握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在学习第16‘17两课时,要指导学生通过对一些重点词句的理解品味,去把握各自然段的内容,分段和概括段意,进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单元目标概说】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 ,表现了课文作者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 ,要能够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想想人生的大问题。在阅读方法上 ,要注重提高朗读能力 ,要求读音准确 ,停顿恰当 ,能初步读出语气 ,读出感情。本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主题是“这就是我” ,在活动中 ,要求能够正确认识自我 ,展现自我风采 ,树立信心 ,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要能够用普通话口齿清楚地介绍自己 ,发言时态度大方 ,能根据不同的目的调整说话的内容和方式。在介…  相似文献   

16.
<正>一、立足教材,在单元导读中确立语言训练点我们的教材都是按专题组织单元的,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如,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等。我们教师要善于从中筛选和提取语言训练点,并具体落实到本单元的具体课文之中。仅以"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要点的要求"为例。既然是‘把握主要内容’就要求我们的语言既要  相似文献   

17.
课文的层次阅读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从不同的角度分层次进行阅读,系统的从书本中获得知识。 如何使课文的层次阅读在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发挥作用呢?。 一、围绕单元的整体教学要求,比较阅读本单元的题目、体裁、作者。这一层次的阅读要点属于文学常识的积累,要联系前面已掌握的序列内容,分层次整理笔记。如阅读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时,可让学生在单元笔记前页列出本单元的四篇课题。理解《我的老师》采用称呼作题,全文通过记叙我生活在老师身边的几件事表现了老师的品质。《挺进报》以一  相似文献   

18.
[单元读写要求] 一、本单元选取的五篇课文都是人类前赴后继、生生不息地探索科学轨迹、揭示科学奥秘的文章。通过阅读这组文章,可以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二、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学会快速阅读文章。  相似文献   

19.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统编版教材中的文学类自读课文比例大,编写独具特色,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阅读方法、阅读经验运用到自主阅读中,有效提升阅读能力。教师可以从关注单元主题、借助阅读提示、把握内容情感、运用旁批助读四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把握自读导向,落实自读地位,加深自读感悟,夯实自读本位,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学类自读课文的自主阅读能力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有诗歌,散文;有现代文,文言文;有中国作品,外国作品。学习本单元,要求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正确对待自己,从容面对未来,准确把握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