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古文,尤其是文学作品,涉及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礼仪习俗、器物用具等文化知识,教学中讲解有关文化常识是十分必要的。据统计,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常识有70%以上来自文言文,有时一篇课文就包含好多种文化常识。如《孔雀东南飞》就有称谓知识、纪年纪时等历法知识、官职礼仪习俗、器物用具等多方面文化常识。古代文  相似文献   

2.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涉及到一些古代文化常识,由于教学时数有限,教师往往忽略过去,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培养人才的文化素质极为不利。本人在高等专科学校教授大学语文多年,曾在这方面做过一些尝试,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注意加强文化常识(当然包括文学常识)的教学,这对学生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深入理解课文,扩大文史知识面都很有好处。下面仅从文化常识中的数字伯角度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以抛砖引玉。;。大学语文课,课时有限,在课堂上要讲的古代文化常识,就得有精细的考究和选择:-~方面它以课文为引发点,由此弓!伸开…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课程中。许多课文涉及到古代文化常识。为了更准确的把握文章内容。本文以《登泰山记》为例讲述了文中所涉及到的许多古代文化常识。  相似文献   

4.
张崇善 《语文知识》2000,(7):F003-F004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涉及了许多古代职官升迁的文化常识。为了同学们学习文言文的方便,这里把课文中有关古代职官升迁的一些文化常识整理出来加以解释,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文学常识的考查是各地中考试卷中常见的考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根据这一具体要求,我们在复习中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课本中所出现的重要的作家作品,特别是在中外文坛上有地位有影响的作家作品,要准确记住这些作家的国籍、时代、代表作品以及与作品有关的内容;了解课文所涉及的一般的文学常识、文化知识以及文体知识。在复习时可对作家作品按中国古代、中国现代、外国分类进行记忆,注意记忆的准确性,不能张冠李戴。  相似文献   

6.
教书要备课,是简单不过的常识。“备课”备什么?我以为,“备课”首要的是备课文,即揣摩课文本身。道理何在?教本是教学之本,而教本中所选课文则又是教学的根本之根本。既然我国现行的语文教材还无法根本改变文选型的格局,那么,无论是单篇还是单元整体教学效益的获得,都离不开教者对每一单篇课文把握的全面准确程度和讲解的深刻透彻程度。这就决定了我们备课中必须把备课文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7.
《小柳树和小枣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长短,怎样看待每个人的长与短,是本文的立意所在。引导学生从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生长特点不同、性格特点不同和小柳树前后的表现不同去体会课文的立意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在一次课常教学中,某教师捕捉了课堂上出现的“节外生枝”,顺学而导,创设了“乘凉尝枣,全家评树”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进入了角色,进入了课文。  相似文献   

8.
《捞铁牛》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组中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记叙了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弄懂捞铁牛前做的四项准备工作,如何把铁牛捞上来的。船是怎样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拨的,这在教学过程中是关键的一个环节,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针对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特点,我在教学中选择了演示法,设计了示范性实验——捞“铁牛”,从而使学生直观感知八只笨重…  相似文献   

9.
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这一社会背景下,在新课 标的重新修改和考纲的明确要求下,传统文化成为高考的新 宠,古代文化常识成为高考文言文考查对象。但在具体的教学 实践中却出现轻视古代文化常识教学、教学形式单一和忽视学 生自主研究学习的能力等现状。针对古代文化常识教学中存 在的问题,笔者不揣浅陋,在吸取他人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 具体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几点古代文化常识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谢静 《考试周刊》2013,(88):39-39
中国自古至今就是文化强国.中华民族最大的凝聚力就在于中华文化。文化在中国有代宗教的意义,无数文人墨客无不景仰。作者所在的教研组本学期增加了“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力图让学生走近历史,从常识这个角度了解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本次课从古代称谓习惯、各年龄段称呼、历法与纪时、学校与书院、科举等方面进行讲解,但在上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我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多不解.缺乏兴趣。只有从学生熟知的人和事入手讲解,学生才表露出学习的兴趣。本文主要分析了学习古代文化常识的意义.及技校生对于古代文化常识缺失的原因.并从课堂教学角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朗读既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一项基本功,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既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又是积累词语、训练语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首都师范大学刘占泉教授在《文言教学的反思及建议》中,回顾了20世纪庙期50多年来的文言教学改革,把文言教学思路分成“启蒙——入门——提高”三个阶段。“启蒙”阶段,在小学的中高学段,以“初步积累文言语感、初识文言常用字和大致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为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中要求学生"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课文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是碎片化且杂乱无章的。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较为全面又有效的复习是个难题。文章对"作家与作品"的复习、"文体知识"的复习、"古代文化常识"的复习进行了分析,以期总结出复习文学文化常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考纲要求〕掌握语文课本涉及的天文、地理、历法、典章、制度等方面的古代文化常识。〔复习用表〕表29 课文涉及的古代文化合称表  相似文献   

15.
古文字词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学生在学习古文字词时主要存在缺乏兴趣、缺少使用等问题。教师需要研究古文字词教学,通过结合朗读、本土方言、文字学、古代文化常识,以及结合生活语言、课文教学、课堂活动等方式,实现对学生古文字词学习效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这组课文主要由讲读课文《种子的力》、阅读课文《养花》和独立阅读课文《赶花》组成。这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文章里的思想感情”,它既是对前面“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发展,又是对“体会文章句子含着的意思”的深入。所以,备课和教学,要紧紧抓住这个训练重点,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  相似文献   

17.
在《詹天佑》这篇课文中,关于修筑居庸关、八达岭隧道和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的段落(设计“人”字形线路)既是课文的重点,又是课文的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上,我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8.
图表是语文教学中的综合艺术,它借助图画、表格、线条、文字等艺术手段解析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特点。它是课文的艺术再现,既是一篇“微型教案”,又是一篇“微型范文”。图表设计是教师根据课文内容与形式特点,经过反复推敲,精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仅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而且在世界的万花园中也散发着独特芳香,彰显着中国元素的魅力。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唤起学生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语文教学中,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教学不容乐观,原因诸多,其中有一点,就是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彰显古代文化常识的魅力呢?布鲁纳说:"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  相似文献   

20.
常识性课文的语言文字训练□浙江省象山县实验小学方利民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常识性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教学这些课文,笔者认为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有关的科学知识和自然常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并进而进行“思维的物质外衣”语言文字的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