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中国人物画,是中国绘画史上最为古老的画种。喜欢中国画的朋友会发现,传统中国人物画在外形方面往往是失真的,不如西方绘画造型科学严谨,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画家、理论家谢赫在其著作《古画品录》中,就依据自己创作人物画的实践,归纳整理出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被称为"六法"。自六法论提出后,中国古代绘画进入了理论自觉的时期,对后世绘画的品评也产生了极大影响。据唐代理论家张彦远《历代  相似文献   

2.
谢赫提出“绘画六法”作为评画标准,作为中国古代画评画论第一个有系统的画论体系,影响至深。 六法作为绘画艺术的形式批评理论,一定反映着谢赫对绘画,乃至艺术精神、性质的理解和把握。在其对被 他品评为第一品第一人的陆探微的评论中,谓其能“穷理尽性,事绝言象”,而无一字提及六法。说明在六法 之外,还有着一个更高的原则和精神。它一直潜藏着,从先秦直到后世,评画谈艺者都或多或少、或明或暗 地遵循、坚持着它。  相似文献   

3.
谢赫在《古画品肃》中首先提出“六法,并以此作为一种标准对画家及其作品进行品评。魏晋之后,画家与批评家在实际运用中无不以此为准强。可是,在运用这一尺度中,往往由于论的视角及观念上的差异,从而造成了对“六法”真义的歧解,其中不乏偏颇之见。这种歧解热必造成标准的混乱,从而带来绘画创作与品评的随意性。当代中国画所面监的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讲与这种认识上的偏离有着直接的关系。究其深层原因,与我们的理解和运用“六法”时已不再去考察其产生的背景,不再从谢赫对“六法”运用的角度来理解它有关。直解“六法”真义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是品评中国画的理论,自面世以来,一直被尊为评论作品的标准。不仅如此,它还具有广泛意义,它也是指导性很强的学习中国绘画的教程和提纲要领。只要遵循“六法”的法则和艺术规律,循序渐进地学习、创作,勇于实践,就不难跨入艺术殿堂。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画论中,南朝谢赫最早在其著作《古画品录》中提出品评中国画人物的“六法”.一直以来,谢赫的“六法”成为中国画理论的重要纲领性的法则.“骨法用笔”是仅次于“气韵生动”的第二法.本文通过对“骨法用笔”理论的涵义及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涵义的延伸梳理,重点论述“骨法用笔”对中国文人画的发展、绘画语言、精神内涵等方面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绘画“六法”最早见于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是中国传统绘画创作的总原则,影响深远,由于句读问题直接关系到对“六法”涵义的正确、深入理解,有鉴于此,本文以钱钟书先生和叶朗先生对“六法”句读诸问题的观点为参照,通过对“六法”判断句式的语法结构以及古代文论、书画论行文惯例的分析,并结合对二二断句后“六法”诸词义的阐释,在肯定二二断句法合理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笔者对“六法”的产生及形成问题的看法,即:宗炳(或其他人)初创要旨深意在先,谢赫浅近切事诠释在后,遂成今日之绘画“六法”。  相似文献   

7.
六法论作为总过美术史论的经典著作之一,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过极其重大深远影响.其意义在于不仅提出了对美术作品系统的品评标准,对于画家的创作实践更有着直接的方法论意义.本文试从此角度展开论述,简谈六法论对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艺术理论的核心概念,同时也是中国古典美术的艺术创作原则和艺术品评标准。本文从中西绘画比较的角度审视中西绘画的优长,指出中西绘画的融合点。  相似文献   

9.
"品"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一个较为复杂的结构性范式。在风格性层面,"品"的审美偏向于事实维度上的品味定论;在现象性层面",品"的审美偏向于精神维度上的品质定论;在等级性层面,"品"的审美偏向于价值维度上的品格定论。中国古代绘画品评的结构性范式始终处于"位移"与不断"转向"之中。本文运用结构主义方法论,探讨中国古代绘画中"品"的问题,分析了不同品评标准背后的成因及对绘画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应物象形”是由南齐著名美术理论家谢赫提出来的,属于“六法”之一,是我国早期重要的美术理论.对中国绘画发展影响深远。在当前的美术理论界,把“应物象形”解读为“形似”最为流行。但是,把这种解读放入《古画品录》中和历史中进行验证,却发现,这种解读不符合艺术的基本规律、不符合人的思维规律、不符合中国绘画品评史.也不符合北宋黄休复的评论,所以,“形似”并非“应物象形”的本义。而“应物象形”的本义应是“对应自然事物,创造出艺术形象”,指的是对“形似”的升华,强调艺术家的主观创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由幼儿美术的现状引发的对目前幼儿美术教学方法的探讨,并对目前幼儿美术教学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如怎样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幼儿如何掌握绘画技能,如何品评幼儿绘画作品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谢赫的绘画六法以探讨人物画为主,是中国最早的系统性绘画鉴赏理论。"六法"的精髓和灵魂是"气韵生动",它不仅是鉴赏画作的最高审美标准,还对书画艺术的创作有理论指导意义。它要求画家与画作、画作与对象,书法家和书法作品、书法作品之间的气韵生动,以体现作品的精气神。  相似文献   

13.
当代工笔重彩画呈现多元并存的面貌,多种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产生,多种形式、多种风格标准的确立,使当代工笔重彩画品评标准成了绘画界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历史的演进,中国画品评标准也在逐步提高,最终的落点是对中国画艺术本质的追求甚至艺术家品质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纵观中国画发展,北宋时期是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重要转型时期,文章围绕北宋画坛状况,从宏观的角度,讨论这一时期体现在绘画功能、创作主体意识、绘画品评标准、绘画表现风格等多个层面的转型特点。  相似文献   

15.
南齐谢赫在<画品>所创发的"六法精论",实乃我国古代绘画经验的系统总结,奠定了我国美术思想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理论基石;尤其是六法中的"气韵生动"与"骨法用笔",一直是中国绘画的根本追求,它概括了绘画的普遍规律,具有"俯遗则于来叶"、"历千载而不移"的理论价值.但历代论者由于受到他们各自时代审美旨趣、风习宗尚的影响,在对"六法"的阐释中,舛误颇多,往往羼杂进许多与"六法"的本旨渺不相干的意见.基于此,我们必须从学理上对其进行"语境还原",以期得"秉笔人之本意".惟其如此,方能正确认识中国画的特质与精髓,并在当代的绘画实践中进行有价值的艺术建构.  相似文献   

16.
谢赫六法之"气韵生动""应物象形",不仅对中国古代水墨人物画有极大的影响力,而且对中国当代乃至世界绘画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探讨谢赫"六法"之中的"气韵生动""应物象形",并以实例阐述"气韵生动""应物象形"这两种绘画理论对超写实人物画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气韵生动"作为中国绘画"六法"中的第一法,既是绘画创作和鉴赏的准则,也是指导绘画的具体技法,其中所涉及的气韵与形体、气韵与笔墨、气韵与画家的精神等论述,对于当代中国绘画发展及中国画技法研究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六法论”是中国绘画的重要理论“气韵生动”应属“六法论”中鉴赏论的中心命题。 它即是绘画创作者的首要目的,又是鉴赏者对作品评价的标准。所以它是超越于其它五法之上而且最为重 要的一法。对“气韵生动”一法的认识,还得从其内部结构开始,“气”、“韵”、“生动”之间的相互因果 关系是研究其根本特征的关键。“气韵生动”这一鉴赏理论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充实。 对这一理论的探讨,将对中国绘画的继承与创作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绘画作品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通常被作为品评画家绘画水平高低的标准,多少年来一直受到画家们的高度重视,并有较深入的探索和研究,然而我们往往忽略了画家深层的内心世界,即画家本人的心境。心境是一种人生态度,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体会,才能达到一种最高的境界,并通过绘画作品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得到充分完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六朝时代谢赫《古画品录》所载绘画“六法”是中国绘画学之津梁 ,无论画家与理论家 ,均奉之为金科玉律。它是中国绘画史上仅见的一个完整而严密的艺术纲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