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戏剧中的巴蜀武术文化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学视角,通过查阅大量相关史料,对巴蜀武术关系密切的川剧武打戏以及巴蜀武术与川剧渊源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四川武打戏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古代巴蜀武打戏中包含了古代武术的内容;发源于巴蜀地区的"巴渝舞"是古代战争武舞的体现;武戏结合是巴蜀武术文化的特点,现代川剧变脸与武术的结合是巴蜀武术.武戏"文化的融合与反映.川剧武戏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武打戏剧的特征,也彰显出武术文化内容的庞杂性和传统文化性.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和梳理传统武术文化的保护思路两部分分析了传统武术文化的保护问题.指出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的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的保护应当从以下七个方面着手:第一、突出"原真性",强化中国武术的实体:"拳种"的保护;第二、注重传统武术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传承;第三、注重文化传承过程中人的作用,强化活态载体:"传承人"的保护;第四、加强产生及传承环境的保护;第五、创新文化的合理运用,把握好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关系;第六、强化传统武术的法律保障;第七、在保护为主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利用与开发,也是促进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作为一项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它吸收、融合了诗歌、音乐、舞蹈、杂技、武术等各门艺术之精粹,从而丰富了自己的表现形式。在我国戏曲发展的百花园中,武术,恰似一枝奇葩,开放得尤为鲜艳,尤为光彩夺目。“唱、念、做、打”作为传统戏曲表演的四大方面,是我国任何一个较大的传统剧种都必须具备的。而“武戏”(又称武打戏或武功戏),则集中地反映了武术在戏剧表演中的运  相似文献   

4.
学校体育开展传统武术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传统武术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广泛开展传统武术教学的作用和意义,论述传统武术应纳入学校体育教学的原因,同时提出了传统武术在学校的发展思路。认为传统武术走学校体育之路,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保证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儒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意识,而尚"中道",贵"和谐"则是这一文化的精髓。从历史一路走来的中华传统武术,也无时无刻不渗透着这一精神实质。从传统武术的动作境界、审美境界、道德境界、价值追求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传统武术文化所蕴藏的中和理念,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和谐世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标志着国家形象的各种民族文化在发展中不断的相互撞击,相互融合,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这种浪潮中举步维艰,发展遇到了"瓶颈"。通过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现状分析,从文化认同和文化选择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进行分析,认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应该走"见贤思齐、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形成具有时代性的、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7.
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是一种传统文化、一种个人知识。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又是非物质的,不能简单地说它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从“文化资本”这个角度去考察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传统武术文化特征的当代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传统武术在经历了时代变迁与发展,文化和历史的洗礼之后,依旧发展、繁衍至今,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内在韧性的完美体现.但中国传统武术中原本一些内在的东西正在不断地被遗忘,甚至消逝.因此,试从中国传统武术在当代文化发展的大环境入手,解读传统武术在当今社会中表现出来的潜在特征,由此找到传统武术发展的内在文化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武术拥有自己的集体记忆和文化特质,传统武术赛事是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通过文献资料、历史研究、口述史以及比较研究等方法,首先,分析了传统武术赛事文化识别的实质和传统武术赛事推广中文化识别塑造与尝试过程;其次,对域外武技赛事的文化识别进行探析;最后,明确传统武术赛事应树立民族文化自觉意识。文化识别是传统武术赛事市场推广的核心,传统武术赛事推广应考虑到持久性和前瞻性,坚守传统武术赛事的文化识别就是坚守民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0.
擒拿是我国传统武术的一种技击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擒拿是在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氛围中发展构建起来的民族体育项目,由于受传统文化制约和影响,擒拿在继承武术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擒拿特点及其文化内涵进行研究,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发掘及其发展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用和而不同的哲学观分析武术进奥的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的"和而不同"思想影响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也影响着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它强调主观和客观世界的和谐共处。中国传统武术和奥运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两者可以和谐共处,相得益彰。两种文化发生联系是必然规律。武术进奥只能是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举措而不能成为最终目标。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生存之路是以独立的形式为世界所接受。  相似文献   

12.
试析传统戏曲文化在当代大学生培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曲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戏曲资源运用于高校课堂教学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从综合艺术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戏曲节奏与大学生日常生活节奏的养成以及戏曲虚实相生与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务实与务虚"等三个方面,重点探讨戏曲文化在当代大学生培养中的作用和功能,力图进一步丰富完善当下传统戏曲文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从武术的技击技术入手,以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物质追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传统武术文化所包含的精神文化进行分析,发现:“由技入道”、“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最高精神文化追求,习武者对于传统武术文化的不断追求与宣扬,形成了中国传统武术的精神文化特质,即:以“自强不息”为终身教化的刚毅精神;在习武过程中所形成的“侠义精神”;传统哲学环境影响下对“天人合一”的终极追求,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精神特质的突出表现.在当下喧哗不已的表层文化争论不休时,以传统武术文化的物质追求来深入地剖析传统武术文化的精神特质,对今后中国传统武术精神的继承与弘扬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传统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在当下的生存与发展倍受关注。走秉承优良传统、主动融入现化社会文化建设之路,形成文化自觉、制度保障、市场带动、融合共生的发展模式,成为弘扬传统武术的必然选择,也是传统武术实现自我维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析中华传统武术的礼仪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武术中重视礼仪教育是毋庸置疑的,传统武术在五千多年的文明中沿袭了重视礼仪教育的文化传统。传统武术礼仪是指传统习武者在习武群落中为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特定关系,并为所有习武者所共同认可的,而表现出来的具有浓厚封建等级差异的礼节、行为准则。武术礼仪文化的起源、发  相似文献   

16.
传统武术评价、整合和推广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武术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如:传统冷落、传而不统、统而不全、名实不符,传统失真等。传统武术急需重建和再发展,其途径是一条评价、整合、推广的道路,评价的基本思路应该是确立传统武术的基本价值不丢失,动态地从其时态出发,客观的评价传统武术,实现其传统文化、技击、健身价值;传统武术拳种的整合,包含相邻技术系列、性质相近拳种、从人文、自然和社会等不同学科角度、文化的传统与现代、传统武术与世界武技的五个层面整合,相对应的应该有一套整合的措施;推广主要有段位制模式、竟赛模式学校武术模式。传统武术套路竞赛方法是功力测试——拆手对练——套路演练三位一体化竞赛。  相似文献   

17.
人们在对"异文化"的追逐过程中,致使传统武术的回归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原本强大的传统文化和占统治地位意识形态的传统武术,在人们对求新求异的过程中逐渐被冷淡,如今"异文化"正在以一种批判性思维的名义挑战传统和礼仪的理性精神特质,传统武术的回归出现了一些问题,从反传统中追求传统武术的回归、从自我异化中追寻传统武术的回归、从盲目媚外中追随传统武术的回归,因此有必要从文化的角度对传统武术的回归进行新的探索,为传统武术的回归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以安徽第一代地方戏曲声腔青阳腔的形成和流播为例,论述了明清徽商对戏曲文化的形成和流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青阳腔是江西弋阳腔在徽商影响下流播于皖南青阳一带的产物,青阳腔兴盛之际又伴随着徽商的脚步而风行天下,成为"南北时尚"。  相似文献   

19.
传统武术文化在武术现代化中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针对当前武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武术现代化,进而提出传统武术文化在武术现代化中的价值取向。指出:传统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时代性与民族性共存,人文精神的体现成为其适应现代化社会,进行价值选择的标准。这一标准的确立,有利于武术的现代化发展,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武术文化的继承,有利于武术传统文化造福于世界人民,丰富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20.
传统武术功法教育理念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武术功法是为掌握和提高武术套路及格斗技术,提高人体某一方面的特殊技能,激发武技所需的人体潜能而编创的各种专门练习.从文化教育的视角,认为:传统功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传统功法修炼是一种文化熏陶;传统功法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有力途径.指出:传统武术功法教育是动态而多层次的,宜采用"熏陶"的方式,坚持树人为本、重在体悟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