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往短跑的力量训练方法,大部分练习是发展大腿前肌群和小腿后肌群的力量,而针对臀肌和大腿后肌群的练习手段则很少。针对以上的情况,笔者设计出几种简单易行的运用橡皮带发展臀肌和大腿后肌群力量的练习方法。器材:橡皮带(各种弹力),跳箱,肋木。方法①:直立跳箱上,一脚系橡皮带,另一端固定在肋木上,连续做直腿后摆动作,后摆快,前摆慢。方法②:俯卧在跳箱上,脚系橡皮带,既关节以下腾空,做背腿练习,可单腿连续做,也可两腿轮流做,向上快,放下慢。方法③:仰卧在跳箱上,脚系橡皮带,够关节以下腾空,做向下打腿练习,可…  相似文献   

2.
《体育与科学》2014,(4):106-109
利用单、双腿进行负重纵跳练习是练习下肢爆发力很有效的训练方法,在竞技体育力量训练中广泛应用。本研究以12名男性篮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结合myotest功能性测试仪和表面肌电对单、双腿纵跳爆发力练习进行了综合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纵跳起跳阶段,竖脊肌、多裂肌、臀大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腓肠肌内外侧头、比目鱼肌的激活程度随负荷的增加而相应增加,股二头肌、半腱肌的激活程度先增加后降低。(2)在双腿纵跳起跳阶段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直肌和臀大肌是主要作用肌肉。在单腿纵跳起跳阶段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直肌和比目鱼肌是主要作用肌肉。(3)双腿纵跳爆发力训练最佳负重是20%深蹲1RM负荷;单腿纵跳爆发力训练最佳负重是10%到15%深蹲1RM负荷之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花样滑冰跳跃动作落冰过程中肌肉的工作特征及相关陆地模仿的训练效果。方法:以我国优秀双人滑男运动员张某为研究对象,利用 Mega ME6000肌电测试仪对其完成后外点冰两周跳、陆地两周跳、凳上跃起动作落地过程支撑腿落地后0.8 s内双侧胫骨前肌、腓肠肌外侧头、股直肌、股二头肌、臀大肌、竖脊肌、腹外斜肌和腹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采集,通过MegaWin2.4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完成专项动作时积分面积较大的8块肌肉依次为右侧股二头肌、右侧股直肌、右侧腓肠肌外侧头、左侧股二头肌、右侧胫骨前肌、右侧臀大肌、左侧臀大肌和右侧竖脊肌,多数工作肌的积分肌电峰值出现在落冰后的0.4 s左右;完成专项动作各肌肉积分面积与凳上跃起动作具有较高相关性(r=0.578,P=0.019),与 陆地两周跳动作不相关;肌肉贡献度较大的肌肉中,专项动作与两种陆地模仿动作相比,支撑腿股二头肌、股直肌和腓肠肌外侧头的平均积分肌电 值明显偏高,积分肌电峰值出现时间不同。结论:完成后外点冰两周跳落冰动作的主要工作肌为支撑腿各肌群、同侧竖脊肌及摆动腿的股二头肌、臀大肌;凳上跃起和陆地两周跳两种陆地模仿练习的肌肉工作特征与专项动作有一定差异,可作为辅助训练手段,但不宜过多采用。  相似文献   

4.
袁艳  吴贻刚  苏彦炬  李玉章 《体育科学》2012,32(10):64-68,97
附加振动刺激的负重半蹲运动成为一种新兴的下肢力量训练手段,但是,负重半蹲运动中附加不同频率的振动刺激对下肢肌肉的激活特征研究较少。以10名健康男性大学生在不附加振动、分别附加频率为30、40、50Hz共计4种振动刺激条件以及无负重和负重30%最大力量两种负荷条件下完成10次半蹲起的大腿表面肌电活动特征进行研究。实验结果经双因素方差分析,振动刺激对所有被检肌肉肌电均方根值(EMGrms)有显著影响(P<0.05),负重对股直肌、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EMGrms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对股二头肌和半腱肌无显著影响;振动刺激和负重对各被检测肌肉肌电交互作用不显著。多重比较表明,50Hz的振动频率可以显著提高被检肌群的EMGrms。结论:30%1RM负重可以提高股直肌、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的肌肉激活,但不能增加股二头肌和半腱肌的肌肉激活。无论是否负重,半蹲起练习时附加振动频率为50 Hz的振动刺激可以显著增加大腿肌肉激活(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试竞技健美操一级运动员完成C组跳与跃中的科萨克跳、屈体分腿跳、剪式变身跳,分析在起跳、腾空、落地阶段中下肢主要发力肌肉的表面肌电特征变化。方法采用无线表面肌电仪对16名男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完成3个难度分别在起跳、腾空、落地阶段中下肢左右腿主要发力的8块肌肉(股直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腓肠肌等)的表面肌电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科萨克跳在起跳阶段贡献率较高的肌肉是右腿的股直肌、股外侧肌、腓肠肌和左腿的股直肌,腾空阶段贡献率较高的肌肉是左腿的股直肌、股外侧肌和腓肠肌,落地阶段贡献率较高的肌肉是左腿的股直肌、腓肠肌和右腿股直肌;(2)屈体分腿跳起跳阶段贡献率较大的是右腿的股直肌和腓肠肌,腾空阶段贡献率较大的肌肉是股外侧肌,落地阶段贡献率较大的肌肉是股直肌;(3)剪式变身跳起跳阶段无右腿的肌电图变化,贡献率最高的是左腿腓肠肌,腾空阶段贡献率较高的是右腿股直肌和股外侧肌,落地阶段贡献率最高的是右腿股直肌。腾空和落地阶段中,右腿肌肉贡献率比左侧同一肌肉贡献率相对较高。结论在完成科萨克跳和屈体分腿跳难度动作起跳阶段时,要求运动员股直肌和腓肠肌有较高的爆发力,腾空和落地阶段中,科萨克跳需要加强左腿肌肉力量;屈体分腿跳在训练中要注意运动员左右腿发力相同,以保证左右腿空中姿态的平衡;在完成剪式变身跳时,主要发力部位从左腿(起跳腿)过渡到右腿(前伸腿)。在训练中要加强主要发力肌肉力量训练,完成难度动作过程中主要发力肌肉与其他肌肉协调配合发力,提高运动员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和动作表现力。  相似文献   

6.
以北京体育大学8名柔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为优秀组和普通组各4名,采用表面肌电测试方法并结合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对两组运动员柔道投技大外刈技术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价,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1)sEMG信号分析中时域指标RMS和贡献率(work/loading)能较好反映柔道等复杂技术动作中肌肉的用力情况.(2)大外刈技术中两侧腹直肌、右侧腹外斜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臀大肌、股二头肌、腓肠肌内侧以及左侧三角肌后束、臀大肌、股直肌是主要用力肌肉,运动员在训练中应加强以上肌肉的练习.(3)普通组运动员左侧三角肌后束、左侧腹直肌、右侧肱二头肌力量过于薄弱,这可能是造成其技术不够成熟的因素之一,今后训练中应注意加强.(4)运动员在强化针对性肌肉力量练习的同时,除选择一般力量训练方法外,应多尝试采用适合柔道大外刈技术的专项力量训练方法,如拉滑车、爬绳、立卧撑等.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对长拳、太极拳冲拳动作进行肌电实验,分析长拳、太极拳完成冲拳动作时所调动的肌肉及其iemg值,得出在研究对象本身无差异情况下,不同拳术冲拳的发力对肌肉的调动情况。研究方法:在肌电实验中,以固定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美国noraxon生产的t6无线导遥测肌电对练习长拳、太极拳冲拳时的上下肢肌肉表面肌电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长拳冲拳过程中,肌肉活动顺序为腹直肌、三角肌前束、股内侧肌、股直肌、腹外斜肌、股外侧肌、股四头肌、肱三头肌、肱桡肌、竖脊肌;积分肌电显示在长拳冲拳阶段三角肌前束、肱桡肌的积分肌电最高;在整个长拳冲拳过程中,腹外斜肌的肌肉贡献率最大。太极拳冲拳过程中,肌肉活动顺序为肱桡肌、腹外斜肌、股内侧肌、竖脊肌、三角肌前束、腹直肌、股外侧肌、肱三头肌、腹直肌、股四头肌;积分肌电显示在太极拳冲拳阶段肱桡肌、股内侧肌的积分肌电最高;在整个太极拳冲拳过程中,腹内斜肌的机头贡献率最大。研究结论:长拳冲拳过程中,受试者较好完成技术动作,腹直肌首先放电,肌肉力量的发放大部分来源于肱桡肌、三角肌前束和肱三头肌,集中于上肢腰部和手臂。太极拳冲拳过程中,受试者未能掌握技术动作,肌肉发力顺序不符合太极拳冲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专项练习对肌肉力量训练的作用,为运动训练中有针对性地、合理地选择专项力量练习动作,提高专项力量训练效果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摄像和肌电图同步测试手段,对我国现役3名高水平女子铁饼运动员4个专项力量练习,参与动作的8块主要肌肉的表面肌电(sEMG)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 4个专项练习总体上是以发展下肢的股内侧肌和股二头肌力量为主,但侧重点不完全相同。15 kg挥片转体练习对竖脊肌的作用效果较明显,30 kg杠铃抡摆练习动作对发展腹外斜肌一次性用力力量最有效。结论 5 kg壶铃轮摆转体是对肌肉作用程度及强度最强的一种练习,也是发展股二头肌力量最有效的练习。原地挥片(1.5 kg)练习对肌肉的作用程度有限。  相似文献   

9.
股后肌群包括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属多关节肌,跨过膝关节和髋关节,既有屈膝的功能也有伸髋的功能。由于部分教练员和运动员对股后肌群在短跑中的作用了解不够全面,在力量训练中只知道发展股四头肌的力量,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股后肌群力量的发展,致使大腿前后肌群的力量比例失调。其实股后肌群在短跑中的在每个阶段都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股后肌群的训练应引起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高度重视,在此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训练方法。一、股后肌群的力量训练方法1.俯卧“背腿”运动员俯卧在跳箱(或鞍马)上,腹部置于箱头,髋关节以下部分在跳箱外边,…  相似文献   

10.
运用表面肌电遥测和高速摄像同步测试方法,揭示我国部分高水平短跑运动员途中跑摆动技术的肌肉用力特征。结果表明:短跑途中跑摆动技术的肌电特征表现为明显的时序性,肌肉间的收缩具有高度协调性。折叠前摆阶段,摆动腿屈髋肌的主要电位活动是在摆动初期:运动员足蹬离地面至(另一腿)垂直支撑时刻前;垂直支撑时刻后,摆动腿股二头肌长头、半腱肌的活动明显,活动时间较长;下压着地阶段,其工作性质由被动拉长转为向心收缩使髋关节伸,同时还作用于膝关节使膝关节屈,神经肌肉活动的机制十分复杂。在专项力量训练实践中,教练员应结合摆动腿髋关节屈伸肌群的发力特点,优选专项力量训练的手段,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采用ME6000表面肌电仪和SONY高速摄像机对沈阳体育学院9名优秀速度滑冰运动员在模拟滑道训练中进行同步分析。结果表明:速度滑冰运动员侧蹬腿与支撑腿表面肌电原始电压有显著差异,左右伸膝肌群(腓外、腓内)在滑行过程中放电高于其他肌群;左腿为侧蹬腿时,半腱肌在膝关节折叠成小角度时放电最为明显;双支撑阶段右腿屈伸肌群表面肌电标准化电压在膝关节角为110~120°时达到最大值,在膝关节角大于120°之后肌肉力量降低明显。  相似文献   

12.
离心收缩训练对肌肉力量和肌电图RMS值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了研究离心训练对肌肉机能的影响,对18名运动员进行不同负荷的离心收缩训练,研究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肌肉力量和肌电图RMS值的变化,发现离心收缩训练对改善运动员的肌肉力量有明显效果,采用150%离心收缩训练和120%离心收缩训练对运动员肌电图RMS值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In the shot put, the athlete’s muscles are responsible for generating the impulses to move the athlete and project the shot into the air. Information on phasic muscle activity is lacking for the glide shot put event and therefore important technical information for coaches is not currently available. This study provides an electromyography (EMG) analysis of the muscle activity of the legs during shot put. Fifteen right-handed Irish national level shot putters performed six maximum effort throws using the glide shot put technique. EMG records of eight bilateral lower limb muscles (rectus femoris, biceps femoris, medial- and lateral-gastrocnemius) were obtained during trials. Analysis using smooth EMG linear envelopes revealed patterns of muscle activity across the phases of the throw and compare men and women perform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ferred leg rectus femoris, the preferred leg biceps femoris and the non-preferred leg biceps femori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glide technique, with the total duration of high volumes of activity between 34 and 53% of the throw cycl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movement and muscle activation patterns for coaches could be helpful to facilitate optimal technique throughout each of the key phases of the event.  相似文献   

14.
运用表面肌电和高速摄影同步技术,结合功能解剖学,分析王北星途中滑跑单步周期腿部肌电特征,进行技术诊断。结果表明:(1)王北星左腿力量大于右腿符合速滑项目特征,但左腿支撑时重心高于右腿,说明左腿仍属弱势腿;(2)王北星胫骨前肌是踝关节运动主要用力肌肉,是单步周期主要用力肌肉之一,摆动期出现多余放电;(3)王北星蹬冰期股四头肌和股后肌群肌电振幅呈双峰现象,股内肌、股外肌、股二头肌和半腱肌是主要用力肌肉;(4)王北星左右腿蹬冰期蹬冰肌群肌肉用力方式不一致。教练组应根据王北星腿部肌电特征,有针对性的设计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5.
短跑运动员的股后肌群力量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为群 《福建体育科技》2001,20(6):20-24,28
股后肌群力量薄弱 ,造成前后侧肌群力量比例失调 ,影响了短跑成绩提高 ,也是产生大腿后侧肌群拉伤的直接原因。股后肌群力量训练手段的匮乏直接影响大腿后侧肌群力量的发展。本文根据短跑周期中股后肌用力特点 ,创造股后肌专项力量训练手段与方法 ,经实践取得了良好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分析上腹部(腹直肌)肌肉肌电变化特点,找出肌电变化的一般规律,减少训练调控过程中的盲目性,为科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和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右侧和左侧(腹)肌肉的肌电图,观察分析肌肉肌电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仰卧起坐运动中左右腹直肌的积分肌电值存在明显的差异,左腹直肌积分肌电大于右腹直肌积分肌电,左右腹直肌的振幅、肌电均方根均无显著性差异。在仰卧起坐运动过程中左腹直肌的收缩强度较大,左腹直肌比右腹直肌先进入疲劳,左右腹直肌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数目、放电频率同步化程度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3种不同深蹲模式进行肌电测试,以期探讨不同模式下动作的合理性,为教学、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不同模式的肌电测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动作模式1与动作模式2相比,股内侧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臀大肌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股二头肌有显著性差异(P〈0.05)。动作模式1与动作模式3相比,股内侧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臀大肌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股二头肌有显著性差异(P〈0.05)。动作模式2与动作模式3相比,股内侧肌、臀大肌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股直肌、股外侧肌有显著性差异(P〈0.05),股二头肌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种不同模式深蹲动作的股外侧肌、股直肌、股内侧肌、股二头肌、臀大肌的积分肌电数值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动作模式3优于其它两种动作模式。在深蹲训练中强调臀部肌肉的主动收缩,才能更好的提高下肢力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