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了探讨大学生学习倦怠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并研究体育锻炼的中介效应。选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LBUS)、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RARS-3)对77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具有较好的自我效能感,但是学习倦怠和体育锻炼情况不佳,在体育锻炼和自我效能两个变量中,男生和女生具有显著性差异,男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和学习倦怠情况优于女生。学习倦怠和体育锻炼、自我效能感显著性负相关,体育锻炼和自我效能感显著正相关。回归结果显示,学习倦怠对自我效能感和体育锻炼的回归效应显著,学习倦怠在体育锻炼的基础上对自我效能感回归效果显著,体育锻炼属于部分中介效应,占总变量的7.00%。SEM模型拟合度适可,验证了体育锻炼在学习倦怠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
运动技能干预对大学生身体自尊、自我设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我设限及身体自尊5个分量表为调查工具,对高自我设限大学生进行运动技能实验干预。结果表明:开放式技能组、闭锁式技能组和对照组之间在自我设限、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身体素质变量上的主效应显著;男生对身体素质变量上的评价显著高于女生,其余变量均不存在显著的主效应,也不存在组别与性别的交互作用。结论:开放式运动技能对大学生的身体自尊各变量的改善均有显著作用,对自我设限干预效果显著优于闭锁式运动技能;运动技能干预对男生身体素质感的提高和自我设限的降低程度较女生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体育与科学》2019,(4):114-120
提升大学生身体活动和有氧体适能水平,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必然要求。以甘肃省6所高校的1188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朋友支持身体活动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身体活动问卷和有氧体适能的测试,运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对朋友支持、自我效能感、身体活动和有氧体适能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发现:1)朋友支持正向预测大学生身体活动和自我效能感;2)自我效能感在朋友支持与身体活动之间起中介作用;3)朋友支持通过两条路径即朋友支持→身体活动→有氧体适能和朋友支持→自我效能感→有氧体适能来提升大学生的有氧体适能。建议:1)学校可组建各种体育社团,组织以朋友为基础的各类比赛,鼓励朋友相互激励参与体育锻炼,充分发挥朋友支持系统提升自我效能感和身体活动来促进有氧体适能;2)改善大学校园体育锻炼环境,使大学生熟练掌握多项运动技能,锻炼环境的可达性、运动技能的可选择性可有效增强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我效能感,进而促进身体活动和有氧体适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1)探讨体育锻炼这一社会活动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效应;2)验证领悟社会支持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并进一步检验这两个变量在体育锻炼预测个体主观幸福感的过程中是否具有链式中介作用。方法 使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的75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体育锻炼与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两两显著相关;2)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间的预测效应显著,纳入中介变量后,直接效应也显著。以领悟社会支持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分别为中介变量时,间接效应显著,以领悟社会支持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为链式中介变量时,间接效应同样显著。结论 体育锻炼能够正向预测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领悟社会支持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对124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其身体自我特点。结果表明:男生身体自我明显优于女生;乡村来源学生的身体自我明显优于城镇学生;非体育专业间学生身体自我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体育专业学生身体自我明显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每周锻炼时间或次数越多,对学生身体自我的影响越积极。  相似文献   

6.
对沈阳音乐学院2007级舞蹈专业班学生的舞蹈课程学习前后体质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方面,男生有显著性提高,女生有非常显著性提高;身体成分等指标无显著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考查大学生体育课对休闲时间身体活动行为的贡献,构建适合大学生的跨情境预测模型,为干预大学生的身体活动行为提供理论依据。假设大学生体育课上的三重相关效能(推论自我效能、他人效能、自我效能)可以影响大学生对体育课的自主性动机和积极的情绪体验,并进而影响其休闲时间身体活动的自主性动机和行为。研究采用心理测量法,选取482名大学生参与研究,研究材料为《三重相关效能量表》、《因果关系感知量表》、《锻炼诱导情绪量表》、《锻炼动机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3》,通过结构公式模型检验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假设模型的拟合优度良好,对身体活动行为的解释力为18%;体育课的自主动机和情绪体验可显著预测休闲时间的身体活动自主动机,两者共解释其34%的总变异;自我效能可显著正向预测休闲时间的身体活动行为。结论:假设模型是适合大学生身体活动行为的预测干预模型;自我效能和他人效能通过动机和情绪的跨情境迁移作用,积极影响大学生对身体活动行为的参与。研究为干预大学生身体活动行为的增加提供了理论依据,建议干预时重点提高体育课上大学生的自我效能,并促使其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后续研究应加入纵向干预研究验证假设。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浙江省10所高校发放1000份问卷,使用SPSS11.5进行统计,描述了高校教师体力活动在无意图期、意图期、准备期、维持期、行动期五个阶段的分布特征。用行为变化跨理论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高校教师的知觉体力活动利益(障碍)、自我效能、行为改变方法等13项社会心理变量在体力活动五个阶段均具有显著差异。在形成规律体力活动行为上,知觉体力障碍,知觉体力活动利益无显著贡献;体力活动的自我效能对形成规律体力活动有显著的贡献;体力活动改变方法的十个子变量中除情感唤起和社会解放两个变量外,意识唤醒、环境再评价、自我再评价、情景替代、帮助关系、强化管理、自我解放、刺激控制都有显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六、七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身体自尊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探讨身体锻炼对初中生身体自尊的影响。结果表明:男生与女生的身体自尊具有显著差异,男生高于女生;锻炼强度对身体自尊的自我价值感、身体状况具有显著作用;每次锻炼持续的时间对身体自尊的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和身体素质四个维度的作用比较显著;锻炼频率对运动能力、身体状况具有显著性差异;运动量对身体自尊的运动能力、身体状况和身体素质维度上的作用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0.
自我效能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永锋 《体育世界》2008,(12):93-94
自我效能是影响个体锻炼行为的重要认知变量。研究对大学二年级篮球专项班学生,采用提高自我效能的方法,在实验组的常规教学中对被试进行认知训练,实验时间为10周。结果表明:认知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实验组被试在篮球课上的自我效能;被试篮球课上自我效能的增强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篮球成绩,并对他们的锻炼行为产生积极影响,被试参与身体锻炼的次数增多,持续时间增长;外在激励的方法对女生自我效能的提高效果优于内在激励方法,而内在激励方法则能较好地提高男生的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1.
段卉  韩尚洁  高明 《体育科技》2013,(6):69-71,76
目的:探讨太极拳对大学生情绪特征的影响.方法:运用太极拳对实验组、对照组进行连续12周的实验干预,采用美国心理学家斯皮尔伯格等人编制的状态—特质焦虑调查表测试实验前后对照组、实验组的情绪状态,并对结果统计分析.结果:(1)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男大学生的情绪状态波动较大,较正常男性人群比较差异显著(P<0.05);(2)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女大学生情绪状态波动很大,较正常女性人群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3)实验后,实验组男大学生情绪状态近似于正常男性人群,无显著差异(P>0.05);(4)实验后,实验组女大学生状态焦虑与正常女性人群无显著差异(P>0.05),特质焦虑与正常女性人群相比较有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太极拳练习对大学生忧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对男大学生情绪影响的干预效果优于女大学生.经常练习太极拳,可有效的改善大学生的情绪问题,帮助其还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建议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采用青少年身体自我量表和体育锻炼习惯问卷,对908名大学生进行测量和调查,结果显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大学生其身体自我满意度明显高于没有锻炼的大学生,每周2次以上和每次30分钟以上,均可明显提高其身体自我满意度;经常锻炼的大学生不仅在运动方面的自我评价比较高,对自己外貌、身材和性方面的认识也更积极;体育锻炼对身体自我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对女生的提升作用比较明显,每周1次以上可明显改善其身体自我满意度;身体自我满意度越高,其在健康生活方式及运动感受方面的认识越积极。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身体自我特点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908名大学生进行身体自我量表的测试和体育锻炼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总体上,大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比较满意;大学生身体自我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对自己身体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女生;大四学生的身体自我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各年级,到研究生阶段有所回落,大二学生的身体自我评价最低;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我满意程度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其身体自我满意程度显著高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身体自我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并进一步分析探讨了差异存在的具体指标。  相似文献   

14.
通过频数分析、相关性分析和t检验等方法对不同腰臀比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男女生腰臀比特征呈显著性差异,男生的腰臀比基本正常,仅5.23%的人为臀部型肥胖,而臀部型肥胖与腰部型肥胖女生分别占31.73%与3.07%;不同腰臀比对部分身体素质指标会产生显著性的影响,大学男女生腰臀比与身体素质的相关性也呈显著性差异,男生与身体素质指标均呈显著相关性;而女生仅与握力和握力指数呈显著相关性;不同腰臀比对部分身体素质指标会产生显著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associations between perceived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psychosocial factors and physical activity levels in adolescents from Northeast Brazil. The sample was composed of 2,361 adolescents aged 14–19 years (56.6% female). Physical activity was measured using a questionnaire and environmental (perceived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psychosocial (self-efficacy, social support from parents and friends for physical activity) factors with previously validated scales. Perceived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were not directly associated with the levels of physical activity, but exhibited significant indirect associations, mediated by self-efficacy in males. Self-efficacy and social support were positively and directly associated with physical activity levels, and part of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physical activity was mediated by self-efficacy. Perception of self-efficacy and social support, important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hysical activity levels in adolescents, should be the target of interventions aimed at increasing physical activity. Favorable environments for physical activity also need to be considered, since they have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self-efficacy of adolescents.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方便抽样法选取浙江省5所高校704名大学生为研究参与者,采用横向调查设计和结构公式建模方法,检验跨理论模型各结构之间及其与身体活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自我效能和变化阶段在变化过程与身体活动之间扮演着完全中介角色。该结果与自我效能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的预测结果相一致。变化过程可经由3条路径对身体活动产生显著的间接影响,第1条路径为变化过程→自我效能→身体活动,这条路径的中介强度最大,约占总效应的一半;第2条路径为变化过程→自我效能→变化阶段→身体活动,此路径的中介强度为28.3%;第3条路径为变化过程→变化阶段→身体活动,该路径的中介强度为19.7%。这一结果提示跨理论模型各结构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关联的,共同组成了跨理论的整体模式,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干预研究不仅要考虑到模型内部各结构之间的关系,也要将整个模式作为干预的目标,只有这样才可能对跨理论模型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做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男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次数多于女生;场地器材不足是影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主要因素;男女生参加体育锻炼所用时间差距较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形式多样;男生体育锻炼的项目以篮球为主,女生以健美操为主;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增强体质、娱乐身心;男女生对课外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比例偏差大。针对大学生锻炼的现状并作出相应的研究对策,以及对大学生和学院领导在课外体育锻炼方面提出意见与建议作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闽南师范大学“阳光体育”工程开展的效益,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2010级学生在校期间不同年份体质状况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并进行不同身体素质间的相关性分析.数据来源闽南师范大学2010年和2013年两次体测数据.结果显示:2010级男女大学生在不同年分的身高体重、呼吸机能和速度素质等方面成绩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力量素质方面则无显著性差异,表明2010级男女大学生通过大学三年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运动和身体指标并未得到有效的改善,从而可知道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对大学身体素质的影响不明显,部分身体指标甚至呈下降趋势.建议高校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和监管,并注重大学生的身体锻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寄宿高中学生体力活动情况,了解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干预支持性,为学生体力活动不足的干预计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怀化市寄宿高中生进行半结构式问卷调查。结果:过去7d只有45.1%的学生体育课中处于活跃体力活动(MVPA)状态,仅有8.7%的寄宿高中生每天体力活动时间达到1h,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5.7%的学生课间处于静坐少动行为(SB)状态,年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生在体育课MVPA水平、课间SB行为以及课余锻炼时间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班主任体力活动干预支持性高于体育教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寄宿高中学生体育课中MVPA人数比例偏低,课余体力活动时间不足,课间SB比例偏高。建立班主任与体育教师合作干预机制符合学校健康促进的发展理念与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1086名在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锻炼及健康现状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在体育消费和健康状况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锻炼指标、体形胖瘦方面有非常大的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