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现阶段大学英语精读教学面临着诸多难题,这些难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教坛,严重影响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关对张思中十六字外语教学法中的阅读原著科学原理及运作程式的阐述,可以充分揭示阅读理解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现代文阅读因其蕴含着人类丰富细腻的情感,融合着多元的文化,又渗透着高远深邃的哲思,在初中语文教学及考察中占有极高的地位,同时也因其所选篇目文质兼美和学生年龄阅历的特点,使得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成为难题.从阅读心理学出发,思维导图因其发散性、逻辑性、层次性的特点成为破解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难题的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阅读环境是阅读客体系统中的基本因素.长期以来。流行着“阅读客体即读物”的片面观点。它限制了阅读客体研究的视野,阻碍着我们对阅读空间的开拓。阅读活动是“读者——读物——环境”三者相互作用的关系网,它不仅是读者和读物的闭合系统,而且是读者和环境的开放系统。阅读不能超越环境孤立地产生和发展,因而必须重视对阅读环境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从上好阅读教学课、帮助学生掌握快速阅读技能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三个方面,解决学生阅读中的难题,使学生善于阅读乐于阅读。  相似文献   

5.
王欣蕾 《华章》2008,(7):54-55
在阅读过程中,语言材料和读者是交互作用的.文字含义既不存在于语篇(text)之中,也不存在于读者之内,它产生于两者相互作用之中.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存在着若干变量(variables),这些变量无疑都会对阅读理解产生影响.本文旨在探讨英语阅读中的诸变量及它们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和谐的语文课堂是教师引导对话与学生自主探究相得益彰的课堂.在对话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是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道难题.笔者就教师怎样设置好话题,巧妙点拨,促进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进行了一点尝试,策略概要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交互作用语言教学"理论应用于外语阅读教学,对我们颇具启迪意义.根据交互作用阅读理论,"文字含义并不是仅仅存在于文本中的符号,被动地等待读者吸收.阅读者必须积极投入其中,努力挖掘它的含义."在阅读过程中,语言材料和读者是交互作用的.文字含义既不存在于语篇(text)之中,也不存在于读者之内,它产生于两者相互作用之中.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存在着若干变量,这些变量无疑都会对阅读理解产生影响.本文旨在探讨英语阅读中的诸变量及它们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多年的高三语文教学让我深知,现代文阅读笔答题一直困惑着学生,他们总是在此部分失分较多,简直成了挥之不去的"痛"。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在教学中特意进行了专题研究,经过与学生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较为行之有效的解题技巧——阅读的原则与方法,现奉献如下:一.做题时应遵循的原则1、整体阅读,宏观把握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  相似文献   

9.
现代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现代文的阅读能力,教师们在这方面都花费过不少精力,然而,在现实的情况中,仍然存在着学生掌握不了阅读理解方法的现象。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水平仍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需要教师们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克服教学瓶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名著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题之一,学生普遍缺乏阅读的兴趣。教师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化"浅层阅读"为"深层阅读""有效阅读"。  相似文献   

11.
作为泛读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补充,泛读课外阅读学习需要关注个体学生的不同阅读兴趣与需求,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自主阅读能力的人。必读、选读、定题读三合一泛读课外学习模式旨在改革传统大学泛读课外阅读现状,将传统的“完全教师控制”模式、“完全放任”模式转化为教师与学生商讨式的“必读、选读、定题读综合学习”模式。模式的核心在于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的、自主的、有目标的课外阅读。它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合作学习、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阅读开发学生高级思雏,并提高他们开展延展性活动的能力。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和能力,使学生逐步掌握自主阅读所需的语言学习认知策略和自我管理元认知策略。  相似文献   

12.
注重方法层次的数学阅读是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手段,可以训练培养其分析推理能力,通过简单的数学案例展示了预读、精读、通读、串读的方法和效果。数学的阅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能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力。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获取语言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阅读能力则是衡量掌握语言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志。从阅读的性质着手,分析当前外语界对阅读能力的不同看法,探讨了阅读测试中选材和出题这两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英语阅读与英语阅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谈及英语阅读在语言习得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指出目前阻碍学生有效阅读的主要障碍 ,提出解决这些障碍的可行办法 ,以及如何进行成功的阅读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结论是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与词汇量、文化背景和阅读技能等密切相关 ,且大量的阅读是学好英语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16.
初读环节是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是培养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在校学习要获得的一种最基本的语文能力。在初读教学中,要从整体观念出发,引导学生从了解全文内容入手,对课文有个初步的整体印象,把握文章构架,理解字词,为细读课文打好基础。可根据文体的不同、教学对象的差异,在读前提出明确的初读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不能过于仓促,要关注全体学生,不能流于形式,要认真地检查落实。  相似文献   

17.
读文思维状态按阅读者是否与课文思维流动方向一致而分为“原形阅读”和“超原形阅读”。超原形阅读是阅读者先触摸作者文思,然后跳出作者文思,根据阅读者已有知识参照系对课文某一局部作观察和思考。课文被想象成由许多方面合成的综合体,可作形式与内涵两方面的各种解析,从而获得清晰的超原形阅读印象。“超原形阅读”概念有助于广大语文教师在新的深度上认识读文教学。  相似文献   

18.
"窄式阅读"是指学习者通过阅读同一风格、同一主题或某位作家的多部作品来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策略.本文介绍了窄式阅读的理论来源--克拉森的"输入假设"理论以及有关窄式理论的一些实证研究,阐述了窄式阅读有利于学习者词汇和背景知识的积累,是一项有效的二语习得策略,如果这一策略被应用到外语阅读课教学当中,也将会对教师有很大启示.  相似文献   

19.
The article outlines some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weaknesses of the concept of ‘reading age’. It considers ambiguity in the computational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he ‘average’ reading age and the tendency for a reading age to become a fixed property of a pupil rather than an estimate of his standing, relative to time of testing and choice of test. A theoretical standpoint is taken that insufficient is known about the way a reader develops for his attainment to be given a developmental or age‐based score. It is further suggested that in any ca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 and reading development is imperfect. This point is developed further when the assumption of a linear pattern in reading development is criticized. It is further suggested that insofar as reading does follow chronological age an age‐adjustment in the scale used to express attainment is highly desirable.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such as selection of reading material, comparison with other educational tests and the assessment of reading progress, are mentioned.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a brief resume of th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reading ‘quotients’ and designating children as ‘under‐achiever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