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孩子三岁时的一个春日,年轻的母亲带孩子来到公园里游玩。孩子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他看见一群排队觅食的蚂蚁,便蹲了下来。母亲也蹲了下来,柔声地对孩子说:“儿子,你看它们好乖哦!蚂蚁妈妈一定报疼爱她的蚂蚁宝宝。”于是孩子就趴在一旁仔细地看着那些蚂蚁,当它们遇到障碍物过  相似文献   

2.
仙子 《教育导刊》2006,(8):50-50
母亲是家庭教育的最主要实施者,决定着孩子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式。纵观古今中外,英雄的儿女背后往往有一个伟大的母亲。岳母刺字、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现代母亲育儿成才的故事成千上万。但有一个真实的故事,让我听了后久久难忘,不胜感慨。现附录于下,但愿对天下母亲教子育儿有所启迪。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位母亲却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好乖哦!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她的蚂蚁宝宝呢!”于是,小孩就趴在一旁惊喜地看那只蚂蚁宝宝。它遇见障碍物过…  相似文献   

3.
关注课内多,关注课外少一位教师在上《蚂蚁》一课时,组织学生进行了很多活动,找蚂蚁、画蚂蚁、研究蚂蚁:它们吃什么?不同窝里的蚂蚁怎样交流?……课上得非常出色。下课时还有一些问题没有时间进行研究,教师就让学生课后继续研究,比如,蚂蚁的力气究竟有多大?蚂蚁的天敌有哪些?等等。偶然的,笔者又一次来到这所学校,又见到了那一帮可爱的孩子,问起他们蚂蚁研究得怎么样了。遗憾的是,他们课外并没有进行研究。这不仅仅是一个偶然出现的问题,而是科学课教学改革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课堂上学生学得轰轰烈烈,课后研究却是冷冷清清,或是不闻不问。其…  相似文献   

4.
正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大人发现自己的孩子正聚精会神地蹲在路边观察蚂蚁,便问:"你在干什么?"孩子仰起稚气的脸得意地说:"我在听蚂蚁唱歌。"大人哈哈大笑:"蚂蚁怎么会唱歌呢?"孩子不高兴地回答:"你不蹲下来听,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是啊,你都没有蹲下来听,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呢?孩子的世界是不同于成人  相似文献   

5.
<正>儿歌《唤蚂蚁》唤蚂蚁人文探究:《唤蚂蚁》是流传在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的民间儿歌。儿童生性好奇,既对大自然中的动植物有无数问题,又对它们充满友爱。看蚂蚁可以说是大多数儿童都有过的美好经历。蚂蚁在干什么,它们要去哪里,蚂蚁怎么会那么多一起爬行,它们是怎么搬运食物的等等问题不断充斥在儿童的心里。这首儿歌就是儿童在观察蚂蚁活动时唱的。歌曲短小紧凑,却表现了孩子们快乐、祝愿、移情的情绪。孩子们喊蚂蚁为蚁哥,体现了儿童对蚂蚁的亲近、友爱之心,甚至有角色替入的心愿。  相似文献   

6.
刚刚走上讲台时,就发现现在的孩子变了.以前的孩子对学习似乎没有那么自觉,他们的注意力在别处.我小时候就经常和同学们一样吃过许多植物的蜜,很有兴致地看过蚂蚁搬家,捉过蜗牛,感受过一年四季不同的风吹……而现在班里的孩子有一大半不认识蒲公英,没见过向日葵,也不懂蜗牛是什么东西.他们相当“职业化“,他们的职业就是学生.……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关于孩子和母亲的故事。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却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好乖哦!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她的蚂蚁宝宝。蚂蚁遇见障碍物过不去了,小孩就用小手搭桥让它爬过去。母亲一脸欣喜。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个关于孩子和母亲的故事。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却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好乖哦!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她的蚂蚁宝宝呢!”于是小孩就趴在一旁惊喜地看那只蚂蚁  相似文献   

9.
曾读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蚂蚁。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却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好乖哦,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她的蚂蚁宝宝呢!"于是,小孩就趴在一旁惊喜地看那只蚂蚁宝宝。后来,孩子上幼儿园了。有一次,他吃完了香蕉随手乱扔香蕉皮。她没有像一些母亲那样视而不见,而是让他捡起来,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关于孩子和母亲的故事。 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却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好乖哦!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她的蚂蚁宝宝呢!”于是小孩就趴在一旁惊喜地看那只蚂蚁宝宝。蚂蚁遇见障碍物过不去了,小孩就用小手搭桥让它爬过去。母亲一脸欣喜。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关于孩子和母亲的故事。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却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好乖哦!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她的蚂蚁宝宝呢!”于是小孩子就趴在一旁惊喜地看着那只蚂蚁宝宝。它遇到障碍物过不去了,小孩子就用小手搭桥让它爬过。母亲一脸欣喜。  相似文献   

12.
杨莉 《山东教育》2012,(18):30-31
情景1:在体育活动中,孩子们正热火朝天地跳绳,有的正跳、有的反跳,有的单脚跳、有的双脚跳,还有几个在合作跳大绳,玩得不亦乐乎,可是有两三个小朋友却在一边无聊地玩绳子。情景2:在体育活动中,二十几个孩子排成了两排进行闯关比赛:跨过小河、钻过山洞、穿越障碍。前面的小朋友一个接一个紧张有序地进行着,而最后的三四名小朋友却蹲在那里看蚂蚁。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有关孩子和母亲的故事。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却柔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  相似文献   

14.
刘秀玲 《考试周刊》2012,(10):186-186
一个单纯意外的发现,我们开展了一次成功的生成教育活动。 2011年春末的一天,小朋友在自由游戏时,突然惊叫起来:"蚂蚁!蚂蚁!"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群小朋友围在一起唧唧喳喳议论着:"蚂蚁出来干什么?""蚂蚁的家在土里吧?""蚂蚁也是昆虫?""蚂蚁不是昆虫,因为它没有翅膀。"……应该说,蚂蚁对幼儿来说并不陌生,但真正了解却谈不上,而此时正值春夏之交,正是蚂蚁出洞的季节,面对孩子如此高涨的探究欲望,我想这不正是主题生成的最好时机吗?于是,我就借题发挥,生成并成功组织了一次《有趣的蚂蚁》的主题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关于孩子和母亲的故事。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却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好乖哦!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她的蚂蚁宝宝呢!,”于是小孩就趴在一旁惊喜地看那只蚂蚁宝宝。它遇到障碍物过不去了,小孩就用小手搭桥让它爬过去。母亲一脸欣喜。  相似文献   

16.
蚂蚁头部有一对弯曲的膝状触角,腹部呈球形或卵形,前端1~2节显著收缩变细,与胸部连接而形成细腰,因而有“细腰昆虫”的称号。蚂蚁过着社会性的群居生活。身上长着许多细毛,用来接受温度以及化学物质的刺激,以感知外界传来的各种信息,且能向同伴传递,以协调蚁群的活动。为了了解蚂蚁怎样互通信息,我们可以做一个观察实验: 先在蚂蚁活动的周围撒些饼干屑,蚂蚁会很快发现食物,过一会,成群的蚂蚁会前来协助搬运,搬回蚁巢。此时,教师可启发幼儿仔细观察蚂蚁在途中碰到同伴时的动作,会发现它们用触角相互接触,随即出现浩浩荡荡的蚁群,形成搬运大军,循着原来这只蚂蚁所走过的路线,川流不息地来回走动。观察结束  相似文献   

17.
孩子们对许多小昆虫、小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像小蚂蚁、小蝴蝶、小蜻蜓等,每次在院子里活动时,总能看见许多孩子蹲在树下看蚂蚁、看蚯蚓等。今天,孩子们又在看小蚂蚁了,他们看见小蚂蚁在地上爬来爬去,正在运馒头渣。这时宇宇跑过来,伸脚就要踩小蚂蚁,张晗急忙说:“别踩小蚂蚁,你把它踩死了,它的妈妈就找不到它了,多伤心呀。”我轻轻走过去,对孩子们说:“是呀,我们要爱护小蚂蚁。那么你们知道小蚂蚁有什么本领吗?”有的说:“蚂蚁会运东西。”有的说:“蚂蚁会爬树。”佳鸣问:“老师,蚂蚁会游泳吗?”这个问题把我给难住了,当时还真给不了孩子确切…  相似文献   

18.
曾读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大人发现有个孩子聚精会神地蹲在路边观察蚂蚁,便问:“小朋友,你在干什么?”孩子仰起稚气的脸得意地说:“我在听蚂蚁唱歌。”大人哈哈大笑:“蚂蚁怎么会唱歌?”孩子不高兴地回答:“你不蹲下来听,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相似文献   

19.
曾读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大人发现有个孩子聚精会神地蹲在路边观察蚂蚁,便问:“小朋友,你在干什么?”孩子仰起稚气的脸得意地说:“我在听蚂蚁唱歌。”大人哈哈大笑:“蚂蚁怎么会唱歌?”孩子不高兴地回答:“你不蹲下来听,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相似文献   

20.
探秘小蚂蚁     
<正>一、活动背景一次户外活动,桐桐在小山坡的滑梯上发现了几个黑黑的小东西。可可走过来说:“没事,是蚂蚁,等它爬过去了,我们再滑。”他们的对话引来了大家的围观,“我在家门口的花坛里也看见过。”“我怎么看不见蚂蚁的眼睛。”“蚂蚁好小呀!”“蚂蚁的家在哪里?”“这么小的蚂蚁吃什么呢?”回到教室后,他们依然兴奋地交流、讨论着蚂蚁的话题,这引起了其他幼儿的兴趣,大家都想去看看蚂蚁。于是,“探秘小蚂蚁”活动就此诞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