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儿园里有许多树。每年春天,它们都会开花,但是花长得什么样,谁的花先开,谁的花后开,我们从未留意过。今年我们想带孩子们对我园开花的树进行观察,了解花的一生。一、各不相同的芽儿冬末春初,树还没有变化的时候,我带着孩子们认识了幼儿园里开花的树。我鼓励孩子们认领一棵小树作为自己的观察对象。孩子们愉快地认领了小树。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引起他们对芽儿的关注,我对孩子们说:“让我们比比看,谁的小树最先长出芽儿。”于是,从那天起,孩子们每天都要主动到自己  相似文献   

2.
《幼儿教育》今年第三期推荐的《春雨的色彩》是一篇引人入胜、诱人思索、扣人心弦的好散文。一场争论,不仅概括了对春天——这个美丽的季节的认识,给人以美的享受;也使孩子们随着一群小鸟的交谈,进入屋檐下躲雨的情景之中,从而知道了春雨和各种植物生长的密切关系。而优美简朴的对话,丰富和发展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还引导孩子们去关心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因此我认为这篇散文好,推荐得好。我看了“推荐”以后,在中班试教,效果很好。孩子们象春天的小鸟那样活泼地交谈,80%以上的幼儿能随着我  相似文献   

3.
赵迎新 《教师》2013,(7):118-119
[主题由来]春天来了,她亮丽而轻快,留下一条清晰的痕迹。生活在春的气息里,孩子的童年会变得如春风拂面般温暖而柔和。如何让孩子们从对春天的初步认识,到了解春天、热爱春天,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寻找春的足迹——拥抱阳光的温暖,追寻鲜花的芳香,探索小动物的生活奥秘。一、认识春天[主题目标](1)组织幼儿观察春天的主要特征,引导幼儿发现周围环境的变化,从而感  相似文献   

4.
幼儿美育教育的方法很多。课堂美育教育固然不可缺少,但是,带领幼儿接触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情趣,萌发美的情感,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1.利用一日活动中的室外自由活动时间,引导幼儿观察大自然的美。小小幼儿园也是大自然的缩影,有草、有花、有树,随着季节的变化,园内景色也不断变化,让幼儿认识这些美是很有意义的。例如,让孩子们在院子里找“春天”,孩子们观察到桃花开了,小草长高了,杨树、柳树长出了绿叶,会高兴地说:“春  相似文献   

5.
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开始,幼儿的注意力往往很集中。但植物的生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对幼儿来说,昨天的植物和今天的植物区别不大,看不出有什么变化,所以孩子会渐渐失去兴趣  相似文献   

6.
会变的春蚕     
春天来了,孩子们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带到班里来喂养。这一天,毛毛走到我的身边,悄悄地问:“老师,我能不能把家里的春蚕带到幼儿园?”我欣然同意,身边的几个孩子也很好奇,但他们大都没有见过春蚕。“春蚕是什么?”“春蚕长什么样?”他们急切地想知道。于是,我想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们通过喂养与观察,了解春蚕的外形特征、生长过程、繁殖方式、食性及排泄特点,培养他们认识事物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我和毛毛商量好,先不告诉小朋友问题的答案,让他们自己去猜想和验证。●喔!原来春蚕是这样的孩子们对春蚕的外形特征进行了大胆的猜想。猜想…  相似文献   

7.
散文诗《春天来了》,富有诗情画意,读起来琅琅上口,短短几句诗,把春天由“静”到“动”的变化都勾勒了出来。然而,再简单的诗句,对幼儿来说,学起来还是有困难的。为此,我安排了以下教学活动。一、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去,引导他们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并进行启发性的谈话。我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目的是为了让幼儿更好、更活地学习这首诗。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寻找春光,使他们能尽情欣赏大自然的美好风光,真正感受到季节的变化和春天的美。1.让幼儿观赏春天的景色,把看、玩、听、说等活动结合起来,运用多种感官参加认识活动。当天真活  相似文献   

8.
刚知事的幼儿面对花筒般的世界,感到百般的好奇,他们想知道许多许多。这时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引导他们学会观察。春天到了,我带孩子找春天,看小草发芽,柳丝吐絮,桃花争艳,春笋破土。请孩子介绍春天,孩子们用他们的慧眼收集来的信息,向大家倾说“小草发芽、桃树开花啦!冬眠的动物醒来了!爬山虎穿上了绿衣裳、塘里的水涨高了、小芭蕉长叶了、人们脱下了厚厚的棉袄”。他们还情不自禁的念起了儿歌:“春天来了,下小雨了,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他们问我什么是种子,为了帮助孩子们弄清什么是种子,在幼儿园开辟了一块自然角,栽下了大豆、青菜、…  相似文献   

9.
为了丰富幼儿的知识,我们开辟了一个“苗苗园地”。利用破的喝水杯,贴上幼儿的名字,在植树节那天,让全体幼儿动手挖土、种花、浇水,不一会儿,一盆盆的花就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孩子们说:“我一定要把花种活,让它开花。”晚上离园前,孩子们自豪地拉着爸爸妈妈的手来看自己种的花。“苗苗园地”的开辟,使幼儿对植物有了  相似文献   

10.
让农村幼儿在特定环境中接受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幼儿天天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是由衷的,教师只要稍加留意和引导,就会使孩子们受益无穷。比如“认识春天”,可通过天气、动植物、人的活动等,引导幼儿从多方面观察、体验,让他们由感而发,尽情描绘。农村物产丰富,各种动植物应有尽有,运用...  相似文献   

11.
谭加颖 《幼儿教育》2002,(10):19-19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会面临一些两难问题,这些问题看似是操作层面的问题,但究其根源却是新的教育观念与某些根深蒂固的认识产生冲突而造成的问题。问题一:“教”与“不教”的两难如在中班“花”的方案活动中,孩子们对春天盛开的鲜花产生了兴趣,引发了采集、制作标本的活动。活动中,孩子们观察了花的形态特征,但当教师请幼儿从采  相似文献   

12.
自从开设了“美丽的春天”主题活动后,为了使孩子们能近距离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了解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我们在班级创设了植物角,并有意提供机会指导孩子们轮流照顾植物。  相似文献   

13.
柴赛飞  秦炜 《学前教育》2023,(Z1):88-89
<正>泡蒜神器“大托盘”为了让幼儿近距离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我们在自然角投放了几颗大蒜,白白胖胖的蒜瓣儿果然引起了小班孩子们的关注。我向孩子们介绍了泡蒜瓣儿的原因,孩子们一开始都很期待,想看看大蒜是否能发出蒜苗来。第一天,几乎每个幼儿观察完蒜瓣后,都会跑过来跟我说说他们的发现。第二天,我观察到孩子们都是自己去看看蒜瓣儿,看到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时,就走开了。第三天,孩子们对大蒜的关注度降低了,几乎没有人再去观察蒜瓣儿。  相似文献   

14.
“秋天”主题教育是以认识秋季的特征及秋季人们的活动为主要目的的。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大纲》要求,制定了教育计划,安排了认识秋天的活动,运用观察,上课及游戏活动等手段向幼儿进行教育,取得了好的效果。一、从入秋到秋末,有计划地指导幼儿观察秋天大自然的变化。晨间户外活动时,让幼儿看花坛里的花、草、树叶;外出散步时让孩子注意地上的草及树上的叶子渐渐地枯黄,叶子飘落下来,有的花凋谢了,而菊花和桂花开放了,通过观察使幼儿知道秋天  相似文献   

15.
一、活动目的1、让幼儿初步认识种子,知道它的作用.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发展幼儿分析、综合的能力.2、教育幼儿爱惜种子.3、丰富词汇:“籽”、“瓜瓤、“荚”、“种子”.二、活动前准备1、收集一些植物的种子让幼儿观察.2、在幼儿园种植区有意识摆放一些结了种子的植物让幼儿观察.  相似文献   

16.
引子: 去森林公园春游后的一天,娴娴在与其他孩子闲聊。“我看到了开花的小草。”有人提出异议:“小草不可能开花。”“可是,我真的看到了!这些花漂亮极了。以前我只知道花会开花,小草怎么也会开花呢?”有六位孩子证实了娴娴的说法,但仍有孩子不信。 [看到孩子们对这一问题兴趣浓厚,我就想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孩子探索有关植物的内容,帮助孩子提高观察能力以及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 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一、设计思想由于大班幼儿认识春季是在小、中班已初步感知春季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我们就把观察的系统性和认识内容的广泛性作为教学的重点,设计了为期4~5周的认识春天的主题活动。教师带幼儿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让他们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去感知,去发现,从而获得真知。但让幼儿自己去感知并不等于教师什么都不教,因为毕竟幼儿的感知缺乏顺序性、系统性和整体性,需要教师有意引导、启发和组织。鉴于此,我们把有关春天的知识以“春姑娘的脚步”来串成一条线,在教师组织的丰富多采的活动中,来达到总的教育、教学目的。二、活动安排(见右页图表)  相似文献   

18.
我和孩子们一起在幼儿园内搭建了大型的“锦里一条街”,在这次活动中,我深深感到教师支持的重要性。一、引导幼儿观察建筑物的典型特征,抓住建筑物的特点,获得搭建“锦里”的直观经验。“一切教育活动都要从幼儿的经验上入手。”一开始,我便和家长们带领幼儿到“锦里”参观。走进“锦里”,孩子们就被独特的川西建筑风格吸引住了, 不停地问这问那。“锦里”的手工艺品摊点更是让他们目不暇接。我知道,孩子们已经对“锦里”的川西建筑有了较深印象。  相似文献   

19.
“三月里,三月三。小葱葱开花尖子上尖”。阳春三月,正是春游的大好时光,也是孩子们认识春天的极好机会。在寻找春天的小路上,让我们循着王老师的足迹,记下这难忘的、有趣的认识春天的一课吧。大地回春,叶艳花繁。你们看!满眼春色,你能把春天的信息找出来吗?王老师兴致勃勃地给孩子们提出问题。孩子们撒欢似地满  相似文献   

20.
在引导幼儿观察和记录自然角中植物变化的过程中,我引入了数学教育,通过测量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