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纯把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说成是“联系”或“脱离”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总的说来,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是从本然统一到彼此分离再走向重新统一的螺旋前进式发展过程。在教育研究发展到学科分化阶段之后,无论是联系还是统一,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都会存在距离。以教育学科发展的视角,可以使我们对这一发展过程进行更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特殊需要不仅是国际全平教育的重要概念,也是我国特殊教育活动改革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词汇之一.实施特殊需要教育,“满足学生特殊教育需要”亦成为当今特殊教育乃至整个教育改革活动的依据。可以说,基于特殊需要的教育思想不仅已经在当代特殊教育的思考与实践中不断地畏现出来,而且已成为特殊教育理论建构过程中重要的核一心性概念。因此,我们认为,进一步搞清楚特殊需要的内涵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既是研究相关问题的起点和基础,也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满足学生特殊教育需要”这一理念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层面的一个理念 ,已深入人心 ,其在教育领域里的意义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必须培养出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和可实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种理念的形成可以通过理论学习、教育科研和教学实践等途径来培养。  相似文献   

4.
刘铁芳 《湖南教育》2004,(1):13-13,39
今天,我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了,我们的教育实践不能止于简单的知识技能授受,也不能止于对现成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的搬来,而要更多地依赖于我们自身对教育教学的参与性、创造性理解,来自于我们内心深处的鲜活理念与实践智慧。当我们固守于我们既有的教育理念,甚至是极为有限的那些关于教育的“大话”、“套话”、“老话”,而缺乏智慧、深邃的心灵撞击时,我们的心底便很难滋生激励我们自身的教育生活实践的鲜活理念。“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鲜活的教育智慧来自于我们对外在世界的开放,来自我们的实践反思,来自于我们广泛的阅读,更…  相似文献   

5.
新教育理念,学会欣赏和赞美。 赞美教育观念,学会欣赏和赞美。 赞美和鼓励如“灵丹妙药”具有无可比拟的神奇教育力量。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颇有见地。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也发现,  相似文献   

6.
当前的课程改革不仅是整个课程体系变革的转折点,更是更新教育理念的重要过程。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这一次课改的突破口、切入点,必然首当其冲。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理论对今天我们所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很有指导意义,其理念为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开辟了更广阔的教育天地,同时也赋予了教育更深的内涵和更宽的外延。感悟了“生活教育”的真谛,可以让我们更加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新课改中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雁 《教育革新》2010,(10):37-38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改提出的重要教育理念。它强调了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其实,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说我们教师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达到使学生发展成才的目的。教育的根本功能就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那么,同样也要看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谈何教育成效。这就涉及到在新课改中到底应有怎样的学生观、教师观:应如何看待当前新的教育形势下的师生关系:如何认识现代教育中师生地位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实践,不断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们所知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分离”并不是传统认识论层面上的问题,即不是“知不知”,而是“愿不愿”、“为不为”。因为,专门的教育理论研究人员和直接从事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人员,是两类不同的教育实践者,他们的追求目标、利益关系、行为方式不同,这决定了他们的观念、意识及信奉、所需要的理论的差异。因此,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应该是整合教育实践,进而解决理论上的困惑,理论与实践分离的现象自然也就消失了。  相似文献   

9.
“教师研究”是当前教育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背后支撑这一研究的基本理念是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结构性转换,即从教育“理论中心”走向“教师实践中心”,相应地,教师教育及其研究也应从培养“技术熟练者”模式走向“反思性实践者”模式,从“规范”教师实践走向“服务于”教师实践。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高校巾有关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讨论增多。可以说,“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教育教学观念在广大教师中已形成共识,逐步深入人心。但在实践中我们怎样贯彻这些理念,把理念转化为行动,这还是一个需要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笔者在此谈一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和做法,期望达到抛砖引玉、互相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教育实习是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加强教育实习的理论思考,可以为教育实习革新乃至整个教师教育发展与变革提供理论依据.在英国取得最好评价等级的剑桥大学教育实习项目,在其理论基础构建过程中,借鉴并应用了美国学者唐纳德·舍恩的“反思性实践”理论、英国教育学家巴兹尔·伯恩斯坦的符码理论以及英国教育哲学家赫斯特的“知识形式论”及“新理性主义”观.这些理论究其根本,都强调了“统合”的理念,这集中表现在对教育实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2.
所谓“教育经验”是教育实践者的创造,可以分为经验性的教育认识和经验性的教育方法;所谓“理论的高度”其实就是理论的标准。“把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就是要把经验形态的教育认识和方法转化为教育理论。这既是我们教育生活中的老生常谈,也是一个需求高阶思维的问题,与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均有关联。具体来说,教育实践的发展需要有意义的经验性教育认识和教育方法通过理论化在实践层面推广;中国特色教育学的建设和发展则需要我们对本土教育经验进行理性处理,以使关于教育的普遍性认识和方法在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过程中形成。  相似文献   

13.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 “教育技术是对促进学习有关的过程、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我们应该从专门技术、实践领域和理论体系三个不同角度来全面地、综合地理解教育技术。它的基本思想可以归结为学习者为中心、教学媒体与教学资源、运用系统方法这三个概念的整合运用,片面强调某一个概念的运用都不能说是教育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管理已成为管理的有效手段。高职教育与传统的高等教育面对的培养对象不同,教学方法要相应改变。现代管理推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倡重视人、关心人、尊重人,其关键是组织成员的全员参与管理过程。教师是信息的发布者,学生是信息的接收者,因此教学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管理过程。现代管理理论同样也可以指导教学实践,这就是教学中的“沟通”与“情感投入”。  相似文献   

15.
孟子说,理“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明理便可“知美之恶,知恶之美,然后能知美恶”。这两段话的大致意思是,“理”不难求,只患不去探求,“明理”可知是非善恶。我们的先人关于“理”的著书论说,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和可贵的思想教育借鉴。在盛世的今天,在教育理念不断探求和发展的新时期,在思想教育的园地里,我们探求的“明理”教育通俗地说,就是使学生“明白道理,事理”的教育。从本质上说,我们的“理”既有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即“凡事必以理”,“理存高远,心纳天地”,也有适应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时代内容,即我们的“明理”创新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祖国培养政治思想合格的人才,“理”的起点是社会主义祖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中心幼儿园开展了“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生本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的研究,成为广东省首个生本教育实验幼儿园。该园以“无为而为、不教而教”为理念,不断提升教师教育理念与实践水平,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7.
一说到教育心理学理论,绝大多数老师首先想到的是,有哪些理论可以用来指导对学生的教化工作,可以直接用在学生的身上,而很少有人思考哪些知识可以用于对自身的塑造或改造的工作。古人说“教然后知困”,教师不是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暴露出的弊病肯定不在少数,那么我们该怎么对待这些困惑和毛病呢?希腊大哲苏格拉底说“自知无知所以求知”,教师不是“生而知之者”,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以填补无知,纠正错误,这样才能尽量避免在教育工作中犯错。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教育实验曾在20世纪兴起两次高潮,一以贯之的追求是教育研究科学化,这一初衷得到的后效难尽人意,对科学化内涵的误解导致了方法崇拜和替换思维。以扬弃的态度反思经典实验规范,并从理念和形态两个方面重建教育实验观,我们可以见到这样一幅图景:以“理想类型”引领教育研究活动,以“理论逻辑”有分寸地干预“实践逻辑”,最终实现教育理论工作者与一线教育者这两类研究者的“共在”与“共生”。  相似文献   

19.
德国汉堡大学著名公民教育研究学者、《社会科学教育》杂志主编Tilman Grammes教授认为:“我们进行公民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从历史的眼光重塑社会,避免我们犯同样的错误。这个目的我们应该可以说达到了,下一步就是要教育公民批判地看待问题,作自己的决定。各个国家都会根据历史时期的不同,在公民教育的基本理念下,选取适合自己国情的教育倾向。”  相似文献   

20.
桑爱友 《考试周刊》2008,(19):187-188
教育理论作为教育者创新理念的结果有其独特的个性,它来源于教育实践,又高于教育实践,是教育实践的超越.因此,我们通过把握教育理论,可以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