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育良 《兰台世界》2013,(4):112-113
<正>《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清乾隆时编纂,始于1772年,经10年编成,因此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又因此书囊括了古代诸多图书,故称"全书"。《四库全书》从编纂、献书,到补书、护书浙江士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功至伟。一、编纂《四库全书》的编纂浙江士人起了重要  相似文献   

2.
陈垣对研究《四库全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唐朝以后,历代都修纂大型图书。宋朝有四大部书:《太平御览》1000卷,《册府元龟》1000卷,《文苑英华》1000卷,《太平广记》500卷;明朝编《永乐大典》22000卷;清初编《渊鉴类函》450卷,《佩文韵府》400卷,《全唐诗》900卷,《古今图书集成》10000卷。到乾隆三十八年(1773)时,开始编纂一部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全书著录书籍3503种,79,337卷,36,304册(此为文津阁本。各阁著录数不尽相同)。是古代最大的官修书、最大的丛书,也是古代官修的唯一的一部丛书。 这部书开始酝酿编书是乾隆三十七年(1772),到乾隆五十二年(1787)基本完成,共用十几年时间。但在编纂进行时和基本完成以后,随时发现违碍、错漏等问题,还在不断复校、补校、再校、撤换,有时部分校勘,有时全书复查。而且在编纂过程中,不断有敕撰、御制、钦定的书,陆续补入全书,故直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十月,《八旬万寿盛典》编成(乾隆五十四年始编)收入全书,这才算是最后完成。但在这之后,乾隆的御制诗五集,文三集,及改纂的《八旗通志》,都是嘉庆年间陆续入《四库》的。原来全书每册首页用阁名大印,如“文渊阁宝”等,末页用“乾隆御览之宝”,但这几部后补的书,都已改用“嘉庆尊亲之宝”,因这已是嘉庆帝继位以后的事情了。 今仅  相似文献   

3.
《四库全书》创修于清高宗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至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完成了全书的编纂与抄写,历时15年。《四库全书》成书后,遵循乾隆旨意,共抄写了7部,并模仿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楼式样,建阁庋藏。  相似文献   

4.
清乾隆时期,我国最大的官修丛书《四库全书》编纂完成,其四部分类法沿用至今,为现代图书馆古籍分类、编目所采用。CALIS古籍联机编目利用网络技术建设古籍联合书目数据库,使广域环境下的古籍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5.
《四库全书总目》的总编辑纪昀清代的纪昀,是一位有名的总编辑,他主编了《四库全书总目》。乾隆为了表示自己的文治,从三十七年(1772)开始,动用了4168人,运用了巨大的物力,用了15年时间,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编纂成了一部规模巨大、世界有名的丛书《四库全书》,在编辑《四库全书》时,编辑人员将搜集到的书籍都编写了内容提要,后来,将这些提要辑成一本书,叫《四库全书总目》。纪昀是《四库全书》的总纂官,也是《四库全书总目》的总纂官。总纂官就是现在的总编辑。  相似文献   

6.
《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官修书中最伟大的一部。现将关于四库全书馆开馆时间、《四库全书》第一份钞本成书时间、各阁抄本情况等问题有代表性的提法辑录,并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一、四库全书馆开馆时间,提法有二: 1、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馆纂修,经十年开始成。”(1) “爱新觉罗弘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借‘稽古右文’之名,设立四库全书馆,广征古今图书,进行严密审查。”(2) “清乾隆三十七年设立四库全书馆  相似文献   

7.
《四库全书》是清代编篡的一部巨型丛书,为保存这部丛书,乾隆下令修建内廷四阁和江浙三阁庋藏。文章介绍了《四库全书》贮书阁的建置、《四库全书》的贮藏及其防火意识。  相似文献   

8.
正打开《清宫扬州御档》第8册,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有关编纂《四库全书》的折件计有9份。从这些奏折中,可以看出清代扬州地方官员、商人特别是马氏家族对该书编纂作出的重要贡献。今细读一二,以加深对这段史实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宋木文 《图书馆》2002,(3):91-93
《续修四库全书》作为我国迄今为止最大型丛书《四库全书》的续编 ,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批准的国家重点出版工程。《续修四库全书》从 1 994年开始启动 ,历时 8年 ,到 2 0 0 2年 4月完成了全部 1 80 0册的编纂出版工作。《四库全书》的重大贡献与历史局限性清乾隆三十七年正月初四 (1 772年 2月 7日 ) ,乾隆皇帝弘历诏令各省征集历代及本朝图书。翌年二月 ,《四库全书》馆在京城设立 ,纪晓岚等任总纂官 ,各学科领域的学者约三百余人参加 ,历时 1 0年 ,至乾隆四十六年 (1 781 )第一套《全书》缮竣 ,贮藏于北京紫禁…  相似文献   

10.
禁毁图书,古已有之,尤从清代为盛。清代禁书活动在乾隆时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时期禁书活动与其它历史时期禁书活动所不同的是,清高宗以编纂《四库全书》为名,在征集典籍的幌子下对我国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一场彻底的清洗。本文就乾隆时期编纂《四库全书》过程中禁毁书籍的政治目的,禁书的内容及评价,禁书目录的刊印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1.
四部分类法是我国特有的书目分类体系,它植根于儒家伦理教化土壤,萌芽于"独尊儒术"的西汉《七略》;发轫于图书日增、目录事业繁荣的西晋《中经新簿》;初立于玄理日盛的东晋《晋元帝四部书目》;确立于学术繁荣、版本著录发达的唐代《隋书.经籍志》。清乾隆皇帝视四部分类法为"古今不易之法",在他督导下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集处理古籍的四部图书分类法之大成,使这一独具民族特色的分类体系臻于鼎盛,而《四库全书总目》也成为我国古代目录学史上的丰碑。  相似文献   

12.
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库全书》这个名称很多人是知道的,好些大图书馆和高等院校图书馆里还置备了(四库全书)文渊阁本的影印本,可现在又出现了一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这是怎么一回事?原来所谓(四库全书》并不全。从清高宗乾隆三十七年(1773)征集书籍开始,到乾隆四十七年(1783)第一部贮藏进文渊阁的(四库全书)竣工,历时十年之久,所收入的书籍不过3461种、793po卷,而并非当时书籍的全部。这Wil种都是叫人工楷抄录,用行话叫“著录”在(四库全书)里的,在每种书前还都写了篇提要。此外还有大量的书没有著录进(四库全书),其中一部分是…  相似文献   

13.
《四库全书总目》卷首所载乾隆帝在编修《四库全书》前后的"圣谕"颇具学术价值,可以借此考知当时搜访图书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四库全书》之名由乾隆亲自确定,他还直接降旨编纂了《四库总目》等多种书目和丛书,并为研究《四库》的删改情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4.
清代抄书考     
清代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尽管新的印刷技术即将取代雕版印刷,图书的制作手段更加先进。然而,人工抄写,作为一种原始的图书制作方式,仍在发挥自己的作用,无论官方或民间、抄书之例仍然屡见不鲜。清代官方抄书以《四库全书》为巨。《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全书收书3503种,共79,337卷。卷数之多,相当于《永乐大典》的三倍半。乾隆三十七年(1772)  相似文献   

15.
《四部丛刊》与《四部备要》是民国期间出版的性质相似的两部大丛书。都是按中国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的。四部的分类由来已久,是治中国旧学之人所熟悉的。鉴于清代乾隆时编纂的集大成的《四库全书》有两大缺憾:一是经过篡改,已失古典之真;二是全国只有七部,后又残毁了不少,  相似文献   

16.
《四库全书总目》与阁书提要异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库全书总目》是在《四库全书》纂修过程中产生的一部目录著作。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三月,《四库全书》开馆不久,总裁根据纂修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及传统学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决定在编纂《四库全书》的同时,将收入《四库全书》的各种书籍“均仿刘向、曾巩等目录序之例,将各书大旨及著作源流详悉考证,诠疏崖略,列写简端,并编列《总目》,以昭全备。即应删者,亦存其书名,节叙删汰之故,附各部总目后。这些书目提要,除分别抄列各阁《四库全书》著录各书卷首外,还特别汇为一编,排纂成《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镌板刊行。《总目》卷首《凡例》在述及提要  相似文献   

17.
今生有幸目睹我国最大的图书《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版),我的心灵被强烈震颤。应该感谢先人,感谢前辈,是他们使我惊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然而,当我查阅历史得知整个《四库全书》的存毁情况后,我又痛心疾首。这又使我想起了珍贵的古老档案──居延汉简落难异国所留下的永久遗憾。此时,唯有用无声语言才能表达我的思想感情。《四库全书》创修于清高宗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至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全书荟萃我国历代典章精华,共收书3640余种,19000余卷,6144类,36000余册,分经、史…  相似文献   

18.
《四库全书》创修于清高宗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至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完成了全书的编纂及抄写,全书收集了自上古至清乾隆年间我国历代典籍之精华,由乾隆皇帝亲自主持编纂,纪昀(晓岚)任总纂官,调集数万人,历时15年,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  相似文献   

19.
我与文献分类法(回忆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 言我在研究文献分类学 4 0多年中 ,前后共收集到 30 0多种文献分类法 ,比较著名的有 :中国汉代的《汉书·艺文志》 ,宋郑樵《通志·艺文略》的分类体系 ,清《四库全书总目》的“四部法” ,沈祖荣、胡庆生的《仿杜威书目十类法》 ,杜定友的《世界图书分类法》 ,洪有丰的《图书分类法》 ,查修的《中文书籍分类法》 ,桂质柏的《杜威书目十类法》 ,陈天鸿的《中外一贯实用图书分类法》 ,上海通信图书馆的《S·T·T·图书分类法》 ,王云五的《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 ,刘国钧的《中国图书分类法》 ,裘开明的《哈佛大学燕京大学中文图书分类法…  相似文献   

20.
正《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纂的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它所收录的书籍,上自先秦,下迄清代,几乎囊括了从古至今(指修书的乾隆年间)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典籍,并且,涵盖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各个学科门类和各个专门领域。而与之相辅相成的《四库全书总目》等官修大型目录著作,也继承古代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优良传统,钩玄提要,提纲挈领,不仅把《四库全书》著录、存目的上万种书籍统括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