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雍的诗学思想基本形成于庆历、嘉祐时期,代表了诗文革新时期诗风转变的一个分支,但其现存《击壤集》绝大部分作品作于熙宁年间,因此他对熙元诗坛影响更大。他的七律内容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内省自适,一类为外化教人。内省自适源于“颜回之乐”,外化教人源于“孔门之教”,这使得他的七律呈现出鲜明的理学特征。他对于七律的最大创变在于形式,以“吟”体结构七律,使得七律具有了古体的顺畅流走之感,也因过于口语化而失去了七律的形式美,从而将白体七律的语言平实坦易,重视说理写意,不注重诗法的特征推向了极致而形成别具一格的“邵康节体”七律。北宋白体七律的发展流变呈现出一正两变的特征,欧阳修、苏辙、张耒的七律代表了白体中的正体,邵雍七律和苏轼七律则分属两个变体。  相似文献   

2.
一、背景积累,打学习基石 这首七律诗,对五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我坚信"磨刀不误砍柴功",我要求学生围绕以上学习目标,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学习汇报和学习总结,在学前对《七律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毛泽东诗词特点已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长歌行》是汉代的一首乐府诗,是经东汉乐府机关采集并保存下来的一首民间诗歌。它不同于汉代其他的文人诗哀叹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时行乐,它是一首唱反调的诗,是一首难能可贵的佳作。这首诗的主题很明确,就是篇末两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它也是当今有志青少年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4.
杜甫这首诗被胡应麟在《诗薮》中称为“古今七律第一”,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四川夔州时所作。虽然在诗句中点到“哀”,但不是直接诉说自己感到的悲哀,而是“风急天高猿啸哀”———猿猴的鸣叫声悲哀,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自由,并不明说,是猿叫得悲哀,还是自己心里感到悲哀。点明了“哀”还不够,  相似文献   

5.
正去年贺迎辉送给我一本诗文集,书名叫《岳色湘声·迎晖诗草》。由于工作忙,我一直没有好好阅读。今年春节后,我才仔细地慢慢品读,全部读完后,对他的创作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我认为他在诗词、对联、赋、诗评等四个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里主要谈谈他的诗词。这是他的主项、重点,取得的成就也最高。他的诗确实写得好,达到了一种高度,尤其是七律,有杜子美的沉郁顿挫的纯厚诗风,而又飘逸出自己所独有的灵动飞扬的活泼韵味。  相似文献   

6.
杜甫是七律诗写作的集大成者.七律组诗是他的独创,其代表作<秋兴八首>在结构上相当完美.本文就其艺术结构作出细致分析,认为该诗由线状结构和网状结构组合而成,是中国古代七律组诗艺术结构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7.
《阅读与鉴赏》2008,(6):51-52
古时候,有个叫杜默的人,喜欢写诗。但是,他写的诗,内容空泛,不着边际,毫无真情实感。而且。他的诗不讲韵律,有人说他写的东西,诗不像诗。文不像文,实在是不伦不类。因此,人们每逢看到不像样的诗文就脱口而出:“这是杜默撰写的。”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六册《香菱学诗》一文节选自《红楼梦》第48回,文中有香菱两首写得“不好”的咏月诗。文末,作者写她又“忽于梦中得了八句”,这便是到第49回出现的第三首“好”的咏月诗。这三首诗都咏月,又都是七律,但写得有优劣差等,细细玩味,别有一番意趣。下面试作比较鉴赏。  相似文献   

9.
1.说教材本诗是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古典诗歌"扩展阅读中的一首;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诗歌从时事维艰国运衰微的时代背景中来,从报国无门衰鬓先斑的个人境遇中来,来自他亲身的经历,饱含着诗人的政治生活感受;写《书愤》时诗人已经6l岁,想到“气如山”的早岁,现在却一事无成,这是怎样的无可奈何呢?  相似文献   

10.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这首诗被胡应麟在《诗薮》中称为古今七律第一,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四川夔州时所作。虽然在诗句中点到哀,但不是直接诉说自己感到的悲哀,而是风急天高猿啸哀———猿猴  相似文献   

11.
茫茫何处话桑麻?破碎山河破碎家。一代文章千古事,余年心愿半庭花。西风碧海珊瑚冷,北岳霜天羚角斜。无限乡思秋日晚,夕阳白发待归鸦。这首七律,是老舍1945年底在四川北碚写的,是老舍用来结束其自传性散文《八方风雨》的一首诗作。《乡思》诗题直接道明诗歌的中心思想,即表达对故乡的思恋。首联以一问句开篇,诗人自问天地茫茫,何处能话桑麻。桑麻泛指农作物或农事,见于晋朝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二:相见无杂言,但道  相似文献   

12.
曾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那是在教学《做一片美的叶子》一课时,我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轮读到第二段,班上一个平时不太举手的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嘴里还不停地喊:"老师,我!老师,我!"我微笑着向他点了点头、他站起来,清了清嗓子,开始朗读.他感情充沛,在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朗读中把文章所表达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赢得了同学的热烈掌声,我也高兴地鼓起掌来.我想他一定理解了课文,想借机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就笑着问他:"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他一改刚才信心十足的模样,畏畏缩缩地说:"讲……讲……"他一脸茫然,像做错了事似的低头拨弄手中的书.  相似文献   

13.
陈惠良 《考试周刊》2012,(48):25-26
在写完《为联邦死者》一书后,罗厄尔说:"我一直想写一首关于南北战争的诗,在43岁时我写出来了。"他自己也认为这是他的最佳作品。事实上《为联邦死难者而作》不仅仅是一首关于南北战争的诗,它将个人的历史和政治和文学材料中一段段插曲连接成一个雄伟的整体,将美国历史和文化与他个人生活结合在一起、相互对照、彼此渗透。欧耐斯特.卡西拉说:"在历史中人类不断地回还到自己,  相似文献   

14.
温人之周     
魏国温城有一个人去东周,周人不准他入境。温人于是毫不迟疑地回答说:"我是主人。"可是周人问他的住处,他却毫无所知,于是官吏就把他拘捕起来。这时周君派人来问":你既然不是周人,却又不承认自己是客人,这是什么道理呢?"温人回答说:"臣自幼熟读《诗经》,书中有一段诗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如今周王既然君...  相似文献   

15.
《高中生之友》2014,(11):27-28
在北岛老师选编的这本《给孩子的诗》序言里,他直言了编撰这本书的直接原因。他说:“三年前,我的儿子兜兜刚上小学一年级,被选人普通话朗诵组……他带回一首诗《假如我是粉笔》。”北岛直言,这首诗让他吓一跳,在书的备注中,节选了一点诗歌的内容:假如我是粉笔/我会很乐意牺牲自己/让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我不需要你们保护/但求你们不要让我粉身碎骨。  相似文献   

16.
朱镕基总理很少题词,写诗更是罕见.但他今年三月到湘西故地重游时,诗兴勃发写了一首七律,题为<重访湘西有感并怀洞庭湖区>.这首诗刊发在最新一期<中华诗词>杂志上:  相似文献   

17.
鲁迅把自己比作牛。鲁迅先生说:"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他又在一首诗中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相似文献   

18.
沈德潜的"格调说"具有三重内涵:体制声律、艺术风貌和品第水准,这使他的"格调说"呈现出一种集大成的色彩。不仅如此,沈德潜是在"温柔敦厚"诗教说的统摄下论述其"格调说"的,诗教说在诗人人品、诗歌内容、诗歌的表现方式等三个层面规定着"格调说"。除此之外,沈德潜的"格调说"还带有一定的新变色彩。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课学习指导》(高一)一道材料题引用了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一诗:  相似文献   

20.
韩愈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种地位的确立与他"以文为诗"的创作倾向息息相关。韩愈的"以文为诗"具体表现为:以散文题材入诗;以古文章法、句法、字法入诗;以议论为诗;以赋笔为诗。这是韩愈诗体诗风开拓创新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文体文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