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 如何利用调查得来的数据进行体质综合评价,是当今国内外从事体质研究的人们十分关注的课题,而在这个课题中,关键在于评价指标的选定和不同指标在综合评价中的“权重”的确定。目前《中国学生体质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协作组提出的六个指标<体重×1000/身高,肺活量/体重,50米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耐力跑>及其“权重”,已在国内得到应用,本文就此“权重”的计算提一些不同的看法,诚请热心体质研究的同志给予指教。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学生体质评价体系相关指标有效性和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法、体质测试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当前我国19~22岁大学生体质评价体系指标进行有效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体质评价体系指标应增加“皮脂指标”和“台阶试验”;我国大学生体质评价体系指标中刺激强度较大的耐力性指标和容易受精神因素和激励因素影响的指标的可靠性较差。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初中学生体质综合评价分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质综合评价分值,对湖北省初中学生1995、2000年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九五”期间,湖北省初中学生身高、体重和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总体呈上升趋势,身体发育的充实度和匀称度总体得到改善,体质综合评价分值,维持在中等水平。体质综合评价的9项指标的发展并非同步,呼吸机能肺活量的指标和体能素质指标呈下降趋势。提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健身知识和方法,加强体育锻炼,改善儿童少年体质。  相似文献   

4.
通过健身体质评价体系的建立,旨在为科学指导人群参与健身运动提供实证意义上的参考依据。以广州市30~39岁成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调研与数理统计等方法,构建我国30~39岁成年人健身体质评价模型,包括指标模型、权重模型、均值模型及评价体系。结果表明,该阶段成年人健身体质评价指标可分为身体形态、血液状况、运动素质、红细胞状况和心血管功能,且各项评价指标在反映健身体质上有不同权重;其中,红细胞状况与身体形态各指标最能反映该阶段成年人健身体质特征,合理的膳食与匀称的体形更利于人们在参与健身运动中受益。  相似文献   

5.
李浩然 《体育世界》2009,(2):109-110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修订和完善。但修订后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促进学生身体锻炼、评价方式、评价指标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提出:以学生某一时期的体质测试成绩为标准,采用纵向比较的评价方法;增加拼搏进取和吃苦耐劳的权重;降低身高标准体重的权重或取消此项测试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外对于体质的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较为广泛。如美国采用T标准分累加综合评价方法,分组指数法等;日本采用单项分累加再用离差法分级对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回归评法价等。国内有平均分配合类指标的“权重”用百分位数法制定综合评分表;各类指标享有不同的“权重”用线性判别涵数式对体质综合评价;用最优回归方程对体质综合评价等。本文试采用复合累进计分法进行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400 m优秀运动员的体能评价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现场测试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初步构建了我国400 m优秀运动员的体能评价体系。结论表明:1)400 m优秀运动员体能评价指标包括形态指标(身高、下肢长指数)、机能指标(血睾酮)和素质指标(行进间100 m、200 m、300 m)等6项指标;2)在一级评价指标中,运动素质指标权重较大为0.57(其中200 m权重最大为0.35);下肢长指数所占权重最小为0.07;3)制定了我国400 m优秀运动员体能评价单项评分和综合评价标准;4)在体能评价体系中,不同性别之间的单项评分标准和综合评价等级标准均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体质测定指标进行正态性检验和用T标准分法进行标准化处理;用系统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然后分为机能类、形态类、素质类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初步筛选出能代表各类的评价指标;再对筛选出的指标进行总的逐步回归分析,得出体质综合评价8项指标。根据贡献率确定各项的“权重”,得出体质综合评价总分的计算公式。根据全军协作调查数据制订出体质综合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9.
梁明忠 《体育科技》2013,34(2):32-35,42
以广东省优秀青少年男子水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建立其身体形态评价体系。研究结果:(1)形态典型指标为胸围、指间距/身高×100、身高和(肩宽-髂宽)/髂宽×身高;(2)各指标的权重由大到小排序:胸围>指间距/身高×100>身高>(肩宽-髂宽)/髂宽×身高;(3)构建了评价体系(包括单项评分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0.
体质研究在高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内蒙古大学九○级200名女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主要指标的测试与统计分析,探讨影响女生体质水平提高的因素,为大学女生体育教材,教法和体育锻炼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测试的同一人群女生身高、体重与肺活量三项形态、机能指标均值分别为158.75cm、49.86kg、2717ml,而50米跑、立定跳远、铅球、800米跑四项身体素质指标均值分别为9.42″、166.5cm、476.5cm、237.86″。以上测试指标与198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中有关大学女生的同类指标均值相比则无明显变化,个别指标有所下降或略微提高。其中体重、肺活量、铅球三项指标的差距相对较大。通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体质等级综合评定判别分类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足大学生体质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从人体形态、机能、体能3个方面,确定了体质评价与类型判别的指标体系。运用极大似然数学方法。构建了大学男生《体质等级极大似然判别量表》,并与“身高标准体重”等级评定相结合,研制一种综合评定大学生体质等级判别分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部队体质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和测定了1500名战士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能力和心理状态等方面指标11项,每项指标用T分法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依照逐步回归分析和实践经验确定每项指标在体质评价中的权重,并分别制订出部队个体和群体的体质综合评价标准。部队试用证明,该方法和标准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3.
1 身高、体重等级评定标准“身高标准体重”的评定标准 ,将不同身高段 (m)所对应的正常体重 (kg)值标准化 ,它是世界卫生组织 (WHO)推荐反映学生营养水平的一种评价方法。2 极大似然体质等级判别指标(1 )形态指标 :是人体测量复合性指标 ,主要用于青少年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的评价。(2 )机能评价 :一是肺活量体重指标 :通过肺活量与体重的比值 ,评价人体呼吸机能复合性的指标。二是台阶指数 :主要通过有节律的登台阶运动持续时间与恢复期测定的脉搏次数相应的比值 ,以评定人体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水平。(3)体能指标 :5 0m跑 (速度 )、1 0 0 0…  相似文献   

14.
沈阳药科大学本科生两次体质调查资料的对比分析沈阳药科大学王斌,方正业1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资料来源于1985、1991年沈阳药科大学本科生体质调研资料。测试方法严格按“检测细则”进行。测试的指标有:(1)形态指标: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  相似文献   

15.
影响浙江省10~12岁女子游泳运动员全能成绩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伟  李娜 《体育科学》2004,24(2):42-44
依据2002年浙江省“迎春杯”游泳全能比赛统计数据,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分析影响浙江省10~12岁女子不同游泳专项运动员全能比赛成绩因素的权重值,建立将形态类指标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不同游泳专项运动员全能比赛成绩的综合评分模型。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外在身体形态发育有较大改善,但体能素质发育明显缓慢,出现"体质堕距"现象。即身高、体重、胸围等身体外部形态的各项指标与心肺功能、力量及耐力素质等各项指标呈非均衡发展状态。从社会、家庭、学校、学生等角度探析"体质堕距"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本文以全面评价学生体质为例,较详细地介绍了一种简易可行的统计方法。此方法亦可用于其他内容的统计。评价一个学生体质的好坏,一般可以从下列三个方面的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定:①人体形态指标:身高、体重、胸围等等;②生理机能指标:脉搏、血压、肺活量等等;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大学男生"体质达标"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以对人的体能评价为主 ,未将身体形态和机能指标纳入评价体系 ,这种评价显然是不全面、不科学的。本研究对浙江省大学男生体质状况进行分析 ,为浙江省大学体育教学向以“体质达标”评价为主的转轨提供评价标准而服务 ,探索适合大学生“体质达标”综合评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验证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中学生体质存在差异,研究将辽宁省沿海6个城市和内陆8个城市的2319名初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具体分析比较了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身体素质等各项指标。结果显示,沿海地区中学生除身高显著高于内陆中学生外,体重与克托莱指数无显著性差异;而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各项指标均明显好于内陆地区中学生。研究证实,饮食结构、地域体育优势、经济等方面的差异是沿海地区中学生体质优于内陆中学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为广泛开展“长三角”地区全民健身运动,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运用逻辑推理法、特尔斐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根据全民健身运动发展评价体系的建立依据,指标选取的原则,确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并提出了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综合评价方法。以期为全面分析评价“长三角”地区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组织、管理、实施及效果效益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