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
刚做班主任那一年,我教一年级。开学第一天,一个叫田晓梅的小女孩,就好好地给我上了一课。别的小朋友都开开心心地来上学,唯有她.怎么也不肯进教室。无奈之下,父母狠心地把她往教室一丢.扭头就走,孩子被我拦腰抱住。她挣扎着、哭喊着,我紧紧地抱着她一起哭成了泪人……后来,反倒是她红肿着眼说:“老师,我不哭了。”我惊喜地望着她,泪眼中她居然冲我一笑。这事虽然被同事们当成笑话,我却把这满含着信任与鼓励的“相视一笑”珍藏在心底。 相似文献
4.
郭妮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4):99
中国诗歌的鉴赏已经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学习她、鉴赏她,是为了感受她的美,那么如何学习鉴赏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真正的灵活而深入的把握她的要义,体会她的韵味,传承她的精髓呢?首先,明确鉴赏教学的目的是欣赏作品的美,而不是机械的应试得分。其次,了解作者的身世遭遇与写作背景,熟悉作者的写作风格是诗词鉴赏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关键一环。最后,努力创设,多角度的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作品蕴含的美感,鼓励学生以各种方式演绎内心感受。 相似文献
5.
水鱼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6,(2)
读完这一组有关教学对话的稿件。对话教学的肌理便渐次清晰起来。透过发生在师生和文本间的对话活动,我们不难看到隐于其中的三个关键词:相视,相融,相生。相视。作为对话过程的主体,对话的双方或多方首先要能够对视。这样的对视,立足于同一个平面上的目光和心灵的交汇,来源于一种交往的冲动和接纳的情怀,体现为一种精神的敞开。目光的相逢,要尽量去掉有色镜,以便它们能够交会于话题的中心。相融。教学过程不应是某种接力传递,也不应是1+1似的简单叠加,教与学之间应该有一个明显相融的过程。一份知识,一种体验,一点感悟,只有相融于自己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7.
这期的《读书》到了,封面上有一幅画,题为“微笑的花”,还附有一首胡适的小诗《一笑》。“十几年前,一个人对我笑了一笑,我当时不懂得什么,只觉得她笑得很好……”寥寥数语,却使我觉得自己的某个部位被触动了一下,那,是我与微笑的一段缘。初三毕业前,我曾与几位同学去一所师范专科学校面试。朗诵和唱歌都顺利过关后,我来到一间很大的练功房外,准备进行最后一项测试———舞蹈。我趴在窗台上,打量着这间练功房,它很宽敞,地板用蜡打得光亮。可是这宽敞让我觉得压抑,孤独;这光亮使我紧张,局促,手心渐渐渗出了汗,在油漆的窗台这上,留下了两块湿… 相似文献
8.
手语 《中华活页文选(初中版)》2012,(6):88-91
那天,我回去得略早。在楼道里,就听见儿子的声音:“家长真难教育,当孩子就得有耐心啊!”我捏着钥匙,瞠目结舌。听声音,他在跟同学通电话:“等父皇和母后老了,有了逆反心理就更难引导了。他们会坚信,绿豆治百病,吃茄子可长生不老,5000块钱一个的枕头能令人返老还童……”我笑到手软,钥匙跌落在地。门忽然开了,是儿子。我坐在沙发... 相似文献
11.
亦周 《初中生世界(初三物理版)》2011,(7)
买车一男子去买车,需要10万元钱,可他只带了99998元,就差两块钱!突然,他发现门口有一个乞丐,就过去对乞丐说:求你了,给我两块钱吧,我要买车!乞丐听后,大方地拿出4元钱递给男子,说:帮我也买一辆。下次再聊 相似文献
12.
13.
施雯雯 《作文世界(高中新语文伴侣)》2004,(10)
那天,看到同桌面对镜子微笑,无意中我感到她的笑脸是那么灿烂、那么动人。其实,我对她的笑是再熟悉不过了,而今天看来却觉得有些陌生的美好。思来想去,顿有所悟:原来,这一笑是同桌为她自己而笑的,是她自己给自己的一个笑脸。于是,我也尝试着自己给自己一个笑脸,于是自己的笑脸也便灿烂起来。是啊,当我们面对困惑面对无奈时,是否应该悄悄地给自己一个笑脸呢?给自己一个笑脸,让自己拥有一份坦然;给自己一个笑脸,让自己勇敢地面对艰险;给自己一个笑脸,也是善待自己!这是怎样的一种理解,怎样的一种豁达,怎样的一种鼓励啊!独步人生,我们会遇到种… 相似文献
16.
17.
18.
20.
《Reading and Writing(高中版)》2005,(12)
徽 {蜘 J- { ) ; 目. } - { { ! ) 臀 ) { { : l { { ) { ) ) 臀 蒸 洲面呜 丽蔺石谕扒 丝_旦。。块已经买了。夕 {车共裂 磷渝童必 { … i ) { l ; l, } 测 靛 汤妇 { { 必 ; i i }} } 〕 } l { 漪一 } {{ {; {} 一 IL!} } l }. l一1 一 !) } ; 钊( l! { 一 l( i‘ {l 溯 默 哪 }} 11契 珊 碱 鼠 履 翼 黔骥 .‘、每期一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