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略论"培养个性"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学意义上的“个性”与社会学意义上的“个性”不加以区分,是压抑正常的个性和助长不良个性的原因,人的心理特征在进入学校以前巳基本形成,并且难以改变,故这种个性不是学校所能“培养”的,教师应该理解与尊重它;个性是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所以不校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性”。学校虽不能“打造”个性,但可给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使其表现和发展其个性。  相似文献   

2.
心理障碍是影响大学新生语言表达的突出问题,它主要表现为羞怯、自卑、紧张、焦虑、恐惧以及逆反等不良心理.这些心理的形成既受到不良个性的影响,还与缺乏必要的训练以及不良经验的习得相关.矫正和治疗大学新生语言表达的心理障碍,重要的在于语言教学中全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消除自卑;倾心教育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认知;科学引导学生改变性格,完善个性;细心辅导学生训练技能,优化素质;合理启发学生求助咨询,解除困惑.  相似文献   

3.
“个性”即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是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兴趣、能力、性格和气质等方面,并相互联系、它是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际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于体育和体育教学的特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抑制其不良个性,使之成为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四化建设合格人才的一面,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也  相似文献   

4.
梁涛 《陕西教育》2008,(10):51-51
一、克服学生不良个性心理 在体育课教学中,常常有少数学生因不良个性心理因素作怪,致使对有些学习项目不喜欢、不想学,尤其惧怕练习难度高的运动项目。通过分析产生这种不良个性心理,原因是有的是出于对体育科学知识的了解掌握不多,对体育与健康学习的理解简单、肤浅,出现懒惰怕动的个性:有的学生由于自身体力、自身耐力的差异,对某些练习项目的高难度动作、长距离跑缺乏信心、耐力而产生自卑的个性;  相似文献   

5.
发展高师学生的个性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高师教育的客观要求;既是适应中学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高师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发挥教师个性影响的积极作用是促使高师学生个性得以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潘虹 《考试周刊》2012,(60):15-15
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与全面发展,不良的师生关系则损害或阻碍健康人格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努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以适应新时代英语教育的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与学生密切合作互动,实施理解教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融洽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教育,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个性发展与个性化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个性问题的研究还很不充分,这越来越不适应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个性的传统内涵必须突破,超越其“差异”的局限,实现“差异”与“趋同”并重。否则,既不能找到普遍提高教育总体水平的理论依据,也无法摆正因材施教的基本前提。为此,教育必须从人的丰富个性特点出发去进行全面的设计,实现个性化,既深入发掘学生的发展潜能,又承担起学生社会化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8.
<正>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其结果导致整个民族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被削弱,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套其意可以说:人只有拥有个性,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化的发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性,但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影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无  相似文献   

9.
<正>特色是多样的基础,没有一个个学校的特色、一个个班级的特色,也就不可能有学校的多样化,所以多样和特色是连在一起的。一方面要适应人的多元智能个性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适应社会对人才多元化选择的需要。所以我们的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既适应了人的智能特点,又适应了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贾琦 《教育艺术》2009,(5):51-53
青少年个性品质发展的现状及不良的缺陷;体育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个性形成的作用及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人际关系及其环境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在学校,每个学生都是学校群体的一员,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与学习活动,都是通过学校群体,并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中进行的。人际关系是在人际交往中形成和发展的,在交往中,每个人的人际反应倾向可以有不同,这既受到人的个性差异的影响,也与人的认识及交际环境有关。中学生还处在思想品德和世界观形成的阶段,因而,中学生人际关系的改善,人际关系心理的成熟,仰赖于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的影响。可以说,中学生人际关系的优劣与否,成了影响学校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而营造良好…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我国的普通教育受传统就业思想的束缚,形成了一种单纯升学教育的模式。这种一切绕升学转的应试教育,使广大学生都挤到升学成材的独木桥上,既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据统计: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比例,在陕西农村仅占20%——39%.这就是说,在陕西农村,每年将有70%左右的初中毕业生升学无望,这批学生由于学习的近景动机受上阻,对学习丧失信心,从而加剧了分化的进程。毕业后,他们要回当地参加生产动,然而由于他们在学校受到的是升学教育,缺乏参加生产劳动的思想准备。回乡后,他们既不安心,又无一技之长。因此,这种单一的升学教育模式导致了劳动力素质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严重的不适应。  相似文献   

13.
以问卷调查为主,结合文献资料查阅、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观察以及对个别学生进行重点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高职学生的人格适应状况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根据UPI测试和学习动机测试的结果,作者认为高职学生的人格适应情况总体上是良好的,但也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存在种种不适应的问题。高职学生的人格适应不良表现可以归纳为三类:情绪调适不良、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学习适应不良。  相似文献   

14.
所谓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而课外阅读评价就是指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采取各种定性定量的评价方法,对课外阅读的价值作出判断,并寻求改进的一种活动.课外阅读评价要把人的发展放在中心位置,要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条件.由于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也就形成了阅读中的个性差异.如果按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既扼杀了个性,也是不公平的.我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课外阅读评价.……  相似文献   

15.
作文个性化 写“我”是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个性,也称人格.是一个人在生活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既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个性倾向和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也包括激情、心境、信心等心理状态.区别于其他人的精神面貌或心理面貌。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组合不同,就形成了  相似文献   

16.
所谓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而课外阅读评价就是指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采取各种定性定量的评价方法,对课外阅读的价值作出判断,并寻求改进的一种活动.课外阅读评价要把人的发展放在中心位置,要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条件.由于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也就形成了阅读中的个性差异.如果按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既扼杀了个性,也是不公平的.我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课外阅读评价.……  相似文献   

17.
康莉 《宁夏教育》2003,(6):11-12
与生理卫生一样,心理卫生对人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倘若一个人整天生活在苦闷、压抑、惊恐、悲伤等不良心境中,必然产生身心疾病,智力发展和个性的形成也会受到不良影响。因此,为进一步加强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随后,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这些重要措施,为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  相似文献   

18.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拖拉,速度慢,且出错率高,成绩不理想。心理学上称这些孩子为学习适应不良学生。由于这些孩子最让人受不了的是一个“慢”字,可称他们为“慢性子”。学习适应不良,根本问题不在孩子的智力,而是不良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环境,这易使学习者丧失主动进取的能力,也必然将学习当成了一种负担,形成学习适应不良。  相似文献   

19.
《太原大学学报》2015,(1):30-33
就个人心理而言,任性首先是一种不成熟的心理;就品德而言,任性是一种放纵,是一种不良的心理与行为;就个性而言,任性是对自己、对他人的不负责任。长期任性,会形成任性个性,导致心理变态。不良的心理,放纵的品德,变态的个性,会对自身、他人、社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后果。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阶段 ,不仅是智力启蒙的最佳时期 ,也是学生形成个性品质的关键时期。作为教师 ,不仅应当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 ,而且更应当重视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塑造 ,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培养 ,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主要体现在自信心、竞争性、交往能力等方面。(1 )自信——成功的基石一个人要成功 ,必须要有自信心。有了自信心才会产生战胜困难的决心 ,如果一个学生什么事都不敢想、不敢做 ,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 ,碰到困难就半途而废 ,没有一点自信 ,那么他以后也将是一个不求上进、碌碌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