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职院校要为社会输送优质人才,必须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传统节俗文化蕴含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并以较强的实践性和丰富的娱乐性得到了广大高职学生的认同和喜爱。为此,可以探索多种方式和途径,将节俗文化中的有效因素引入高职学生的道德培养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在人生理想、价值观念、道德知行和道德修养方面都表现出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疏离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传统道德文化在社会发展传承中的弱化和断裂;高校传统道德文化教育的淡化;家庭传统道德文化教育的缺位和大学生自身的弱点不足四个方面。该文对大学生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疏离现象及形成原因进行剖析,以探求出适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大学生道德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多元文化思想进入我国,多元化的价值观取向也随之出现。技校学生正处在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转变的关键时期,他们心理上正处于一个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多元文化使学生们有了更多的思想感悟,但是它的负面影响却引起我们的学生道德缺失。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道德修养。修身克已,讲究以他人和社会为重,因此,我们的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制约作用,以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用中华美德和民族精神滋养学生心灵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传统道德文化与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习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位,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智慧与能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有助于养成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应运用传统道德文化积极引导学生自觉的进行自身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高职教师道德修养越来越被社会、家长、学生关注,在分析高职教师道德修养存在的突出问题后,应充分发扬传统文化,以促进高职教师加强道德修养,弘扬高尚的师德风范.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是多元文化长期融汇而形成的,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对于我们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具有坚韧的凝聚作用。传统文化教育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本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校园精神文化,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高职院校在大学生道德建设领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惟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将以德治国思想贯穿于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实践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层级式道德体系,增强德育实效性,才能有效防止大学生的道德失范,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在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如享乐主义和社会价值观世俗化的现象。于是,承担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高职德育教育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德育教育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具有重要作用。孝文化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结晶,中国的道德文化根植于传统的孝德中。而现代的高职教育与时俱进,吸收了传统道德文化的高职德育教育,对学生的社会价值导向发挥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如何以孝文化作为载体,构建高职德育教育新体系,逐渐成为各高职院校进行德育教育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9.
加强大学生道德修养,提升大学生精神境界,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儒家道德修养观为当代大学生加强和提高道德修养,完善自我,提升道德境界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深厚的传统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0.
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学生的人文素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对学生具有民族凝聚力、精神激励等教育功能;厘清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定位与培养目标;构建以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大课程体系,是培养、熏陶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李卉 《教育与职业》2005,(36):96-97
今天,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道德,在全球化语境下面临着挑战。在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和道德方面,民间文学教学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民间文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传达给学生的不应只是单纯的民间文学,而应是在教授文学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培养其民族传统文化素质,使学生在全球化语境下既能做民族文化的守夜人,又具有开阔的文化视野。  相似文献   

12.
"民族传统文化"地方课程的开发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学校文化建设和学生身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回族传统文化地方课程开发,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回族节日、饮食、音乐、体育等民族文化的简单介绍层面,而对于型塑回族学生道德人格的传统道德文化这一深层文化内容,却较少涉及。本文就"回族传统道德教育"地方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课程目的、开发意义、有利条件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传承我国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修养,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但如今洋流来袭,洋文化扩张之势咄咄咄逼人,网络“快餐式文化”又纷至沓来,部分学生趋之若鹜,相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对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不屑一顾。眼下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赵玲  徐哲 《安阳大学学报》2014,(2):101-103,108
尽管学者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道德素养的研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无一例外地都认识到优秀文化对大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具有重大的作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华,不仅能为构建与时俱进的现代化道德体系提供思想资料,而且有助于提高大学生们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铸造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发学习的精神支柱。因此,利用民族文化这一传统瑰宝,对学生进行教育,更能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相似文献   

15.
武德是武术习练者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是习武者表现出的符合民族精神的思想文化和道德修养.民族传统体育要发展,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武德教育和培养,这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乃至民族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今在校大学生绝大部分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对于革命历史、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意识和感悟较浅.利用和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中国化和民族精神的弘扬.  相似文献   

17.
陈琼珍 《学周刊C版》2023,(27):130-132
随着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小学教育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道德与法治教学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政治素养为根本目标,教师应立足于教育发展形势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帮助小学生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文章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对其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进行深入剖析,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高职学生社会心态现状,文章以杭州某高职院校150名大一学生为被试,运用《大学生社会心态调查问卷》为工具展开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社会心态主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在政治方面,对我国政治总体评价较高,但是政治参与热情不高。在文化方面,高职学生比较崇尚实用文化和流行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喜爱程度不及实用文化和流行文化。在道德方面,高职学生对当前社会公共道德、传统美德的评价较高,但是对大学生诚信现状评价较低,并且高职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存在不一致。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政治参与热情;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文化品位;要加强公民道德教育,促进道德行为的养成。  相似文献   

19.
李迎 《辽宁教育》2023,(21):73-76
道德修养和责任意识是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要培养学生的两项重要素养。风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蕴含着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情感寄托,也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将关于风俗的知识内容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基于此,教师应探究传统文化和核心素养的关联性,剖析打造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的思路,总结借助传统文化构建活动型课堂,并以活动型课堂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共同的道德标准是法律法规制定的基础,而法律法规可以推进道德意识的培养。通过学习教育法规可以很好地促进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化,使之成为一种职业习惯。高校教师面对的是有独立人格的青年学生群体,因此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素质能力以及道德修养,高校教师只有自身道德修养足够高尚才能够感染学生,培养出对国家对民族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