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关于职业院校默会知识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默会知识的占有和传播程度,是职业院校能否具有比较优势的关键。默会知识具有特定的内涵与特点。职业院校默会知识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基于个体技能表现的默会知识;基于组织惯例的默会知识;基于学校文化的默会知识。要促进职业院校默会知识的传播,必须建立有利于默会知识传播的组织结构,形成组织中各个相关成员之间交流默会知识的机制;重新审视学徒制的地位和作用,提倡和重视学徒制,同时引导个体反复自主训练;致力于营造一种有利于默会知识传播并体现企业文化精神的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2.
关于职业院校默会知识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默会知识的占有和传播程度,是职业院校能否具有比较优势的关键。默会知识具有特定的内涵与特点。职业院校默会知识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基于个体技能表现的默会知识;基于组织惯例的默会知识;基于学校文化的默会知识。要促进职业院校默会知识的传播,必须建立有利于默会知识传播的组织结构,形成组织中各个相关成员之间交流默会知识的机制;重新审视学徒制的地位和作用,提倡和重视学徒制,同时引导个体反复自主训练;致力于营造一种有利于默会知识传播并体现企业文化精神的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3.
《职教论坛》2007,(1S):38-38
董仁忠在《高教探索》2006年第4期撰文指出.波兰尼的个人知识理论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受到包括哲学在内的其他一些社会科学领域的极大关注和广泛认同。从默会知识论角度看.对默会知识的占有和传播程度。也是职业院校能否具有比较优势的关键。默会知识是个体或组织通过实践积累起来的并大多要通过行为表现的。以信仰、领悟、个人经验、直觉、感悟、默契和诀窍等形式存在的。难以用语言、文字、符号、图象和公式等形式表达清楚的。不容易传递的知识。它具有默会性(或说难言性)、情景关联性、传递难、个人性、行为或行动关联性(或说它具有实践的品格)等特点。作者从个体、  相似文献   

4.
默会知识是相对于明确知识而言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本文探讨了默会知识的内涵及其主要特征,并从中分析了默会知识的教育学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默会知识理论对大学教学改革的三点启示:重视学生个体的默会知识;突出实践性教学的地位;重新认识师徒制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5.
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技能传授方式,是基于工作本位的学习。现代学徒制是在改革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建立的,是学校教育与传统学徒制良好结合的产物。本文从默会知识理论的角度,探讨动漫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并研究其实施的主要框架内容。  相似文献   

6.
现代学徒制是融学校教育和企业教育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而企业教育需要企业课程的支撑。职业教育课程形式最早存在于古代的学徒制。"基于工作的学习"是学徒制企业课程的理论基础,"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是实施学徒制企业课程的实施条件和保障。学徒制企业课程目标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内容具有特定的针对性,学习具有灵活的适切性。企业课程需要企业与学校共同开发,在结构上可分为企业文化素质课程、企业岗位课程和默会知识课程。  相似文献   

7.
波兰尼的默会知识论对职教课程改革的若干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确立“知识是个人的”的知识观,实现职教课程的知识观转型;明确默会知识是掌握明言知识的基础,促进两类知识相互转化;重新审视学徒制的地位和作用,大力推进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充分发挥技术专家的作用,加大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四个方面论述了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8.
默会知识作为个体知识基础性成分,其发展在教师专业成长和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默会知识的理解和分类,探究默会知识发展的心理机制,突显了反思、实践的价值,据此讨论了增进教师默会知识的专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所要传达给学生的知识,许多为"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默会知识.这些默会知识对职业院校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改革课程模式,重视实践教学,采用师徒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和搭建交流平台等策略可以促进职业院校中默会知识的传递.  相似文献   

10.
王元  孙玫璐 《职教通讯》2019,(17):14-18
非遗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断代失传、工艺创新瓶颈等传承危机。职业教育作为传承非遗文化的有效途径和创新方式,在传承观念、传承主体、传承机制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传统学徒制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意蕴,如注重默会学习、充满人文关怀、学艺必精等。为此,梳理了传统学徒制的内涵与特点,提出从师生关系、课程开发、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发掘其对于职业院校传承非遗文化独特的养分与滋养。  相似文献   

11.
论职业教育学的“实践性”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可以分为科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知识,或称为显性知识与隐性(默会)知识;职业学校教育与普通学校教育的根本不同之一是传授的知识不同,前者以传授实践知识、隐性知识为主,后者以传授科学知识、显性知识为主,职业教育学是研究职业教育与培训活动的一门实践学科。  相似文献   

12.
课程体系的建立必须以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为基础。就教师的知识结构而言,有显性知识,也有缄默知识,它们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是获得缄默知识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构建了由社会实践、课堂教学实践或渗透式课堂教学实践、教育实习、科研能力训练和课外教育活动实践等组成的实践课程体系,建立了协同化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并改革实践教学评价模式,凸显评价的发展功能,以达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提高就业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Apprenticeships are required for many trades and can take different forms. In Sweden, one form can be viewed as a pathway where students complete a three-year-long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upper secondary school followed by a post-secondary apprenticeship in a particular trade. Another takes the form of vocational training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upper secondary school through an apprenticeship. This study analyses how a more clearly defined apprenticeship curriculum can provide sufficient knowledge to identify and understand learning outcomes in apprenticeship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an apprenticeship curriculum is used in the analytical work. The findings show that educational goals are often overlooked during apprenticeships, and thus a deliberative education is overridden by deliberative learning that stems from and is closely connected to the individual’s own perception of what to learn. By constituting an apprenticeship curriculum,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an enhanced understanding of how to analyse vocational learning, and thus adds important elements to the research field.  相似文献   

14.
目前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着校企双育人主体机制还不健全、教学模式不顺畅、校企课程交融不深入、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系列问题,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还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对此,文章从学生技术技能培养、综合职业素质养成和社会人才需求的视角出发,重点引入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与学校、联盟企业联合组建“校企室”三方协同的现代学徒制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校企室”三方育人主体的现代学徒育人平台,构建涵盖“通识、岗位、专项”三核心、四阶段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创建多维度技术技能训练和实践的“专业实训室+企业现场+大师工作室”三场所构成的现代学徒制实训基地,建立“教、学、做、工、培、训”交替融合的现代学徒制教学实施模式,建立三方育人主体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以及“柯氏四级评估模型”多元参与、四级评价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并在数控技术专业试点,成效显著,为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开展三方育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缄默知识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一种知识类型,是人类整体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缄默知识在职业院校的实践性教学中真实地存在并发挥特殊的作用,如帮助职校生更有效地掌握复杂的动作技能,并且是长久的,也是节约心理能量的。而基于这种特殊作用可以建构出更有效的实践性教学策略,使教师成为缄默知识的开掘者;通过"学徒制"模式为职校生建构知识创造条件;通过良好的氛围以促进缄默知识的显性化等。这意味着缄默知识具有浓郁的实践性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职业化"的核心是职业素养的养成训练,"职业化"就是职业素养的专业化。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是面向职业岗位群,以横向扩展能力培养为主,纵向延伸能力为辅,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必须以个体职业化素质的养成训练为目标,通过课程体系设计、文化环境设计、职业素养训练流程设计,构建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7.
学校氛围与高职教师隐性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关系,在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研究文献上目前仍然不清楚,本研究以访谈和调查法验证两者的关系。通过对广东省5所不同类型职业院校223位教师的问卷调查,通过分析发现以下结论:高职院校学校氛围对隐性知识分享行为有正向影响;人际信任和分享意愿分别在学校氛围与隐性知识分享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默会知识难以习得、学生顶岗实践能力缺乏、企业资源利用不足等困境,而构建以课程和师徒实训项目为纽带的现代学徒制则可以有效应对上述困境.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应构建基于施工过程的课程体系,同时以扎根区域经济、发挥学校主导作用、注重师傅选拔培养,以及建立广泛的实训基地作为条件保障.  相似文献   

19.
洪长平 《成才之路》2020,(11):16-17
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构建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文章分析现代学徒制应用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探索高职院校应用现代学徒制的对策,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试论职业教育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解职业教育的内涵,需要立足于多学科的研究视野;关于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可从适应性、中介性和产业性三方面加以探讨;职业教育主要有学校本位、企业本位、社会本位和学校—企业综合四种模式;职业教育发展经历了学徒制、学校、学校—企业混合和企业导向的多种机构共同参与等四种形态;现代职业教育机构具有自身经营机制,它的教育生产活动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在于整合学术知识和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