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超常儿童是指智能与非认知心理品质方面显优于一般儿童的儿童。对超常儿童实施特殊教育,对于早出人才,出好人才有着重要意义。人们对于超常儿童的界定、超常儿童的鉴别、超常儿童的成因、早期教育的涵义、超常教育的模式等。认识上存在着偏差,实践中有所失误。针时超常儿童及其教育中的种种偏差与失误,笔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儿童的早期教育问题,可以说是教育活动中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当然,争议的焦点并不在于是否应当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而是在于,如何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在这个问题上,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包括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历来都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的早期教育观则独树一帜,可以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一、不要揠苗助长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孔融让梨”、“曹冲称象”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因此,望子成龙就似乎成为千年不变的教育传统。 进入80…  相似文献   

3.
这里所说的超常儿童是指理科型的超常儿童。他们的智力水平一般超过常态儿童一至两个年龄段。他们的智力优势,大都是后天教育的结果。那么,超常儿童的成长发展规律,对普通教育有什么启示呢? 一、关于早期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超常儿童早期教育的研究王竹影,程念祖早期教育指的是孩子在学前所接受的教育。最早可以早到所谓“胎教”。随着社会对优生优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增长,从各种早期教育的做法到刻意设计的各种方案,如零岁方案等,牵动着千千万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的心。这个情况...  相似文献   

5.
常艳春 《家教指南》2006,(12):11-14
近几年,有关“超常儿童”的教育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最近.还有许多读者朋友给本刊来信、来电咨询:什么样的孩子是“超常儿童”?如何通过教育手段把普通儿童变成“超常儿童”?如果“超常儿童”得不到相应的教育.还能否保持其超常的优势?……为了帮助广大家长朋友答疑解难、走出困惑,我们将大家咨询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归类,并特意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施建农教授为诸位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6.
湖南师大附中以界想政治教育为灵魂,以培养非智力因素为前提,以知识技能传授为基础,以培养能力开发智力为核心,对一部分由于先天的秉赋和后天受到良好早期教育的智力发展水平超常的儿童进行超常教育实验。  相似文献   

7.
高级创新人才的质量决定中国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坐标位置,超常教育成为国家精英教育的载体.人们对超常儿童的认识经历了神童--超常儿童--资优儿童等发展过程,跨越了神童教育--天才教育--资优教育阶段;以陶行知和沈亦珍为代表的先驱者从整合儒家精英教育和西方民主教育理念角度,尝试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超常教育理论.伴随新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成就--初步形成中国现代超常教育体系.但亦存在超常教育资源匮乏、教育立法等问题.据此,必须树立正确的超常儿章成才观,重视人才富矿,为超常儿童提供适合其身心特征的个别化教育服务;并给予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扩大超常教育范围,促进城乡超常教育一体化,大力推进双超常教育新理念.  相似文献   

8.
一、调查目的、内容和方法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对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早期教育问题为国内外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所重视,并开展了一些科学研究,从多方面论证早期教育对人的心理发展有重大作用。我国为了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早出人才,快出人才,更必须加强早期教育,而超常儿童心理发展问题,是早期教育中的一个中心问题。因此,对超常儿童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儿童心理发展和教育心理研究的一项重要的新的研究课题。这项研究的开展对儿童教育实践和儿童心理发展理论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振宁教育思想初探王云鹤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教授的教育主张和做法已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他的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认真学习与研究。笔者深感在他的教育思中,有关跨文化的教育价值观、现代科技人才的素质观、...  相似文献   

10.
柏拉图被人们称为西方早期教育思想的奠基人,他认为教育要及早开展,早到从胎儿时就开始施教,并主张儿童出生后立即由国家进行各项公共学前教育。柏拉图的早期教育思想是一个丰富的体系,涉及到0-6岁儿童教育的各个方面,这对当今的早期教育仍然有极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幼儿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蒙台梭利教育法或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幼教模式,或被成功渗入到其教育模式之中,对当今世界各国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样,蒙台梭利教育法对我国幼儿教育的改革也具有借鉴意义.但是,必须正视我国蒙台梭利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误区,以实现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2.
The education of gifted children is of considerable interest. The present study focused on the effect of enriched education on intellectually gifted children’s atten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7–12-year-old children completed seven tests of attention (alertness, focused attention, divided attention, attentional switching, sustained attention, spatial attention, and supervisory attention)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among intellectually gifted children under different educational environ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tellectually gifted children who received enriched education had better attentional performance than did intellectually gifted children who received standard education. The result affords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gifted-education practice.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俄联邦支持天才儿童教育的情况 ,包括制定天才儿童教育纲要 ,为天才儿童的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所需资金由国家财政拨款  相似文献   

14.
超常儿童教育深受教育价值观的影响。在以功利至上为特征的教育价值观影响下,我国古代、现代超常儿童教育在目的与方式上都呈现了难以克服的偏差。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兴起,促进人的发展观正逐渐成为我国教育价值观的核心,而我国未来超常儿童教育特征也势必会从外在的功利追求走向儿童自身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玛丽亚.蒙台梭利的早期教育思想19世纪传入我国,她的儿童观、教师观及环境教育的原则对我国的学前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科学运用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必须正确领会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精髓,科学培训蒙台梭利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现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地方高校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世界发展进步的一种趋势。地方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且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中已经发挥和正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但仍要应对诸多变革,如教育目标、教育功能、教育观念、教育课程、教育模式、教育评价等。地方高校可以通过进行科学定位;深化教学改革,确保教育质量;建立多元化分层次的质量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环境,广泛利用各种优质资源来确立自己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7.
教育投资效率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力发展教育 ,不能忽视教育投资效率。现有的教育机构利用率低 ,教育设置与实际需要脱节 ,劳动力市场反映的“知识失业”说明教育过度 ,以及形式多样的智力外流 ,应成为我们急切关注的问题。需要及时调整教育投资的结构 ,把重点放在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的基础教育上 ,适当控制高等教育的膨胀发展 ;适应不同人才的社会需求 ,深入改革教学内容 ;完善政策 ,留住人才 ,减少“知识失业” ,确保教育投资回报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面向新世纪提出的具有一种特定内容的社会目标。和谐校园在和谐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已成为我国教育的关键词。和谐的大学教育管理机制是和谐校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是探讨在新世纪的条件下,我国的大学如何建立一个和谐的大学教育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Education for gifted children is currently one of the hottest educational issues in Korea. Much money and effort are being invested in this area of education. Recent announcements by the Korean Ministry of Education state that all children should be educated to the level of which they are capable, and the current program for gifted students should be and will be extended. However, there is little attention paid to the actual substance of gifted education in Korea. What is happening in the name of gifted education? What is the meaning of giftedness and gifted education? How and in what respects can the gifted program be differentiated from general programs? What are the problems and concerns in serving gifted students? What are the effects of gifted programs? These are the main questions of the present qualitative study. For the purposes of this ethnographic study, the ISEP science gifted education center in Korea was observed for a six-month period, and 10 professors and 50 students at the ISEP were interviewed in depth.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First of all, the ISEP science gifted education center provides differentiat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 Second, through these differentiated learning experiences, students improve their 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abilities, as well as developing positive self-esteem. In addition, the formation of human net works, the special meaning of the ‘gifted’ label, and the acquisition of personal knowledge were seen to be some of the major educative possibilities on offer at the ISEP gifted education center. However, some professors’ low levels of motivation, the absence of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al plans, bureaucratic management, weak student commitment to set tasks, and a lack of opportunity for students’ social activities were clearly limitations of the ISEP gifted education center.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ill contribute to, specifically, the search for new ideas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 of gifted education as well as helping to surmount the hidden problems lurking beneath the surface of the current gifted education practices in Korea, and, more generally, to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diverse gifted educational practices in operation worldwide.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校这项工作也开始起步了。本将在贯彻落实教育部件精神的前提下立足我校实际,同时借鉴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对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思索和探讨,力求摸索出一条既符合我校实际情况。又切实可行的我校心理健康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