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乔安娜是英国一名资深的心理医生,这天,她接待了一位特殊的病人。那是一位50岁左右的女人,她在母亲的陪同下,神情呆滞地坐到了乔安娜医生面前,在会诊的一个小时里,她嘴里一直喃喃地低语:“我被外星人绑架了!  相似文献   

2.
马德里,2031年,在格雷戈里奥·马拉尼翁医院的心脏病房里,一位医生一边安慰着惊惶失措的病人家属,一边为一位刚入院的心肌梗塞病人进行注射。不一会儿,病人脸上痛苦的表情缓和下来,胸口的疼痛消失了,血管再次畅通无阻。这里,医生为病人注射的不是传统药物,而是纳米机器人。  相似文献   

3.
她是一位奋战在临床一线二十余年的好大夫;她是一位致力于癌症规范化和多学科综合诊治的专家;她是一位温婉而善于思考的女性,她关注患者的心理,尊重生命的尊严;面对医生这份充满理性的职业,她用自己的爱心书写了一个医者真实而又感性的希波克拉底誓言。  相似文献   

4.
宋尚明 《科教文汇》2012,(15):I0001-I0001
“六一”快到了,学校要开联欢会,办公室里的女性无一例外地谈论起孩子准备联欢活动的情况。其中一位同事讲她的女儿喜欢唱歌跳舞,爱好广泛,并打开女儿历次参加活动的留影给我们看。我们一边羡慕地看她女儿的照片,一边叹息着自己红颜老去。  相似文献   

5.
3年前,我的大女儿艾什丽被诊断出患了癌症。从动手术后,她见了陌生人就很害羞,到陌生的环境里也感到很不自然。虽然现在她的癌症已经治好了,但长时间的检查使她害怕到自己所熟悉的环境之外去。我开始想一个方法,让她“搭便车”周游美国。  相似文献   

6.
<正>常言道,非常之事须以非常之手段来对付。话说1891年,美国一位叫威廉姆·柯莱的外科医生,当他眼睁睁看着一位癌症患者,在他施用了种种办法之后,依然没挽救回生命,发誓一定要寻出一种对付癌症的"非常之手段"。这样,他在文献堆里翻到了1868年的一篇论文。论文作者是一位19世纪的德国医生。文章描述了  相似文献   

7.
我的小孩今年刚高中毕业,读高三时害怕得不敢参加高考,我告诉她,越想逃避的越逃避不开,惟有正视现实才能打破现实。结果我们母女俩拉锯,她却也只肯考相对容易的单招,然后读了一个职业院校。而我也就满足了。小孩子们六七岁发蒙,我的小孩发蒙得还格外早一些。我读书,她不过一周岁,就偎在一边也看。我告诉她里面这个叫“一”,她就用嫩嫩的小手指指着,数每页纸里有几个“一”,发现一个就咧开没牙的小嘴笑起来。  相似文献   

8.
一个受循证治疗的病人 一位53岁癌症患者的病情难倒了不少医生。  相似文献   

9.
你是谁?     
《知识窗》2010,(8):53-53
一位妇人晕倒在地。突然,她感觉自己好像已经离开了人世,正站在天堂里的法官面前。 一个声音问道:“你是谁?” “我是市长的妻子。”妇人回答。  相似文献   

10.
如果“需要”是发明之母,那么“自我保护”绝对属于这个“之母”的行列。F.DeMeo的新点子就是一个贴切的例子。他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名麻醉医生,在为病人治疗慢性背痛与颈痛时,经常需要为他们照X光片。  相似文献   

11.
竹韵 《知识窗》2007,(5):49-49
1911年一位叫基尔纳的英国医生发现:一名裸体病人的体表出现了15毫米厚的模糊光圈。后来,基尔纳又多次看到了这种情景,于是他宣称:人体能放射出类似月晕和日晕的光圈,并把它称为“人体辉光”。  相似文献   

12.
正话语的力量美国一家医院里,一位病人被诊断为癌症,他的主治医师自以为幽默地说:"你体内有定时炸弹。"没想到,这句话却像一颗子弹打中了病人,并且时刻回响在他耳边。结果,病人的身体越来越差,六个月后去世。尸检和解剖后,医生意外发现他根本不到死的时候,因为癌变的肿瘤仍然很小,尚未扩散。这种情况发生不止一次,科学家发现,很多病人不是死于癌症本  相似文献   

13.
烈日下,夏洛特正在努力“勾引”一只雄性甲壳虫。她窝在灌木丛里,抓着一支麦克风,抿起嘴巴发出“嗡……”的声音,并努力拖着长腔,保持音频的稳定性。 很快,一只绿色的甲壳虫出现了,它被夏洛特的声音迷住,一边不停地向夏洛特晃动触角,一边开始振动自己的腹部——在爱情驱使下,这只不足5厘米的小虫能量惊人。它上钩了,夏洛特成功地“破译”了甲壳虫家族的语言。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脾胃病科的医生,我们经常遇见很多患者拿着自己的胃镜报告,忧心忡忡地问:“医生,我萎缩++,肠化++,会不会变成癌症?网上说,这是癌前病变!”“医生,我这个慢性萎缩性胃炎,治得好吗”“医生,能不能吃药让萎缩消失啊”……有一些患者拿到自己的胃镜以及病理报告,看到萎缩、肠化这几个字时,都会在脑子里出现一个等式,即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笔者曾在门诊遇到过一位中年女性患者,因为看到胃镜报告上打出了“慢性萎缩性胃炎”,和闺女两人抱头痛哭了好几天,甚至觉得自己得了不治之症。  相似文献   

15.
一位正是花季年龄的女中学生,在双休日从长宁区特地赶到卢湾区市民救助中心青少年心理行为门诊部就医:父母太唠叨,我简直无法忍受了。女孩向门诊部张炳全医生坦述:父母花了5万元让她就读于重点中学,自己读  相似文献   

16.
一位中学生幻想着2023年做医生的情景:“我一边穿上淡绿色的工作服,一边对计算机说了句:‘请查3610号病人的详细资料’,屏幕上立即显示出来,在给这位61岁的男病人做了细致的检查后发现,他的心脏功能已经很差了,我决定给他换一个心脏。在用计算机模拟出他心脏的各项数据之后,我又从他手臂静脉上取了一点组织,一同送到了组织工程工作室,等待他们制造出新的心脏……”他已经注意到这样一门新的医学技术——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7.
弯腰和拥抱     
一天,一名保镖在走进撒切尔夫人的别墅前,不小心踩到了一摊狗粪.当时,这名保镖浑然不觉,直到鞋上的狗粪弄脏了屋内雪白的地毯之后,他才意识到自己“闯了大祸”.他心里十分紧张,害怕受到这个“铁娘子”的严厉训斥,甚至被辞退.然而,撒切尔夫人看到后,非但不生气,反而走过去和蔼地安慰他道:“不要紧,我们现在身处乡下.”说罢,她马上转身从卫生间里拿出肥皂和清水,像一位慈母一样,弯腰屈膝,亲自为那名保镖认真擦拭掉鞋子上的污物.那位保镖感受到了慈母般的温暖,热泪禁不住涌了出来.  相似文献   

18.
丽诺是一位举止优雅、严谨自律的中年女性,但是在1968年一个美丽的清晨,她的生活信念被击碎了。那天,她要到法庭担任陪审员,她特地起了个大早,细细装扮自己,直到满意后,方才驾车前往法院。当她在法院附近停稳车,穿越十字路口时,一名警察走向她并训起来:“这么一大早就喝酒,你不觉得丢人吗?”  相似文献   

19.
生死笑谈中     
19世纪的英国、那一天,苏格兰有一位化学家给英国化学家率曾逊送去一瓶药水、他认为这种药水有监醉作用,但她不知道是不易可以用它派什么用场,也不知2叫什么。辛苦逊提高兴,地想.是不是自得醉作用,必须作个试骏,最好是自己体验.这是最“安全”不过的。于是,泰普逊园地的两遍助手决定三个人一届试骏,他们富道风险一同工读这种无8药水的气味,愉快地说着当真是握好的脉醉剂的话,需要动手术的病人将能免受许多痛苦,医生们则会自一位提得力的助手……说着说着,三个人渐渐地D齿不清了,接着座像僵醉了酒似的昏昏沉沉.随后便瘫倒在…  相似文献   

20.
《科学生活》2011,(9):46-48
“快”的代价 时下的中国,越是在大城市,“快”就越是一种不容分说的形势,一种躲避不开的潮流。沉浸在职场快节奏中的都市白领们,为了不迟到,他们步履匆匆:为了赶时间,他们在速食店里狼吞虎咽;为了不错过客户和老板的召唤,他们的手机24小时开着;为了提升自己,“充电”学习进速成班;为了工作,他们把儿女情怀抛在一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