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从设计艺术批评的起源和定义谈起,论述了中西方设计艺术批评在批评观念意识、价值尺度取向、批评方法、批评前提四个因素中的差异极其表现出的优劣,分别以这四个因素为切入点对设计艺术批评和其客体进行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2.
沈勇 《大众科技》2011,(9):231-233
从人类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宏观视角审视,艺术生态批评介入全球性生态运动,倡导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人类精神生态,构建生态文化,营造和谐的生态社会。从艺术批评学科自身发展的角度审视,艺术生态批评在本国萌芽诞生、开花结果,散发着浓厚的本土气息,为中国艺术理论界平等参与全球对话夯实了基础。艺术生态批评拓宽学科视野,增添新的批评尺度,具有阐释一切艺术文本的功能,参与价值重建,使批评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设计艺术批评的起源和定义谈起,论述了中西方设计艺术批评在批评观念意识、价值尺度取向、批评方法、批评前提四个因素中的差异极其表现出的优劣,分别以这四个因素为切入点对设计艺术批评和其客体进行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4.
李雪 《科教文汇》2008,(21):259-259
21世纪的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时代呼唤批评,在对我国批评现状直接阐释的背后,还存在着混淆设计批评与艺术批评的现象,批评的学术价值,主要不在对具体作家作品的评价本身,而在通过各案分析,提出具有人文意义的问题,引发对艺术、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如何运用批评为现代设计及艺术服务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5.
石晓蕾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6):I0012-I0012
舞蹈批评作为一门批判艺术,是对舞蹈艺术的价值创造进行理性科学思维评价的实践活动,对舞蹈艺术的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警示和借鉴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丰富多彩,文学艺术得.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在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更加需要理性的声音给舞蹈艺术以更多的思考,在思想深度上促进舞蹈艺术领域更加长远的进步。由慕羽编著、上海音乐出版社于2020年出版的《中国舞蹈批评》一书,借助舞蹈发展艺术的历史与当代中国舞蹈批评模式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探讨了中国舞蹈批评的当代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舞蹈批评的文本与事象进行了更深刻地阐释与评价,从而得出对中国舞蹈批评现状和未来发展有启迪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学员和体育教员是体育教育活动过程的主要因素,在学员成才的道路上常常伴随着体育教员的批评,但是批评一个人要比表扬一个人难得多。而这又是体育教员不能回避的问题,所以需要每位体育教员掌握好批评的艺术。本文就是从学员的特点着手,论述了体育教员如何提高批评的艺术。  相似文献   

7.
高校辅导员批评教育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但是批评一个人要比表扬一个人难得多。而这又是高校辅导员不能回避的问题,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教育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所以需要每位辅导员掌握好批评的艺术。讲究批评的艺术的运用,往往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8.
教育艺术高超的教师都具备一套管理学生的方法,特别是在对学生的表扬与批评方面总有自己独到的方法。表扬与批评既是一种手段又是一门艺术。恰如其分、内蕴丰富、具备张力的表扬与批评,  相似文献   

9.
王春亮 《科教文汇》2010,(22):121-121,131
分析了接受的含义,综述了与艺术批评的关系,分别介绍了接受的态度和接受的方法,并在文中以及最后对艺术批评作为阐释及接受两者做了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10.
董嫒燕 《科教文汇》2010,(3):19-19,34
批评学生是一门艺术,是教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合适的批评能让学生乐意接受,积极改正;反之,则欲速而不达,甚至会让学生自暴自弃,达不到理想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1.
张楠 《科教文汇》2012,(20):166-169
此书是尹吉男先生在各个时期的杂感组编而成的,取名"后娘主义"是想强化批评对象的主观特征,也想颠覆一下那些把"共识"当作"个性"的人们所尊奉的权威理念,用普通的目光来看当代文化和美术。该书由"前卫概念"、"美人/艺人"、"文化眼光"和"精英之后"四个部分组成。通过绘画、雕塑、摄影、行为艺术和装置艺术等,用嬉笑调侃却不失精准的言辞指出中国当代文化与美术的诟病,让我们换一种视角去看待当代艺术状态和社会文化环境。在此,通过"四个主义"分别为"后现代主义"、"细腰主义"、"女性主义"、"后娘主义"来诠释我看这本书的感受。  相似文献   

12.
王乾榕  陈晓娟  蔡敏 《科教文汇》2013,(35):129-129,131
当代绘画创作流派纷呈、手法多样,与之相应的当代绘画批评还未能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清晰的评判标准。“意境”是具有鲜明现代文艺学色彩的批评术语,在当代绘画批评中重构意境标准,为当代绘画提供一套可供参考的评价体系,对于传统理论资源的当代转型和艺术批评学的学科建构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赖立香 《科教文汇》2011,(14):176-177
课堂教学是一门多变灵活的艺术,教师在面对课堂偶发事件时应该有自己的胆识和智慧、灵活机智、因势利导,有自己的一套处理技巧。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提出了暗示法、调节法、表扬法、批评法、自我管理法等比较适合聋生美术教学的应急方法。  相似文献   

14.
栾少彬  戈矛 《科教文汇》2013,(6):174-175
本文简要介绍了什么是批评和批评的意义,分析了对待批评的两种消极态度:一是不敢批评,二是不能接受批评。针对以上两种现象阐述了在批评中进取的两个方面:一要敢批评真批评,充分认识批评。二要善于接受批评,受到批评时将批评正确转化。  相似文献   

15.
郑枫 《科教文汇》2014,(29):84-85
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是无力的教肓,而滥用批评,则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为此,教师为了学生的成长要学会批评院应在批评前,形成正确的批评理念;在批评中,把握好批评的分寸;在方式上,多采用迂回式的批评。  相似文献   

16.
朱大明 《科学学研究》2009,27(2):161-165
 简要论述科学评论的广泛性和意义,分析科学评论不景气的原因,提出促进科学评论的基本对策,包括加强“科学评论学”研究,积极开展科学评论活动,遵守科学评论的学术规范。  相似文献   

17.
技术的生态学批判肇始于20世纪50-60年代出现的"全球问题"。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技术批判思潮,它是一种以普世价值原则为基础,侧重于批判技术的社会应用,关注人类生存发展问题,以建构生态文明社会为目标的全球性、革命性、建设性批判。技术生态学批判实现了技术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唤起了人类对其在生态系统中地位的重新认识,导致了一系列生态学理论的诞生,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思想启示和方法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批判是对西方现代社会的合理化问题的深度把握,也是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科技批判”理论的借鉴。它推动了“科学技术批判”超越工具理性批判、意识形态批判乃至“政治经济学批判”而走向“批判的解释学”,为考察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异化”问题,特别是揭示当代社会的“非政治化”问题的实质提供了一种批判工具。在他看来,“非政治化”是科学技术异化在当代社会的深刻表现。因而,任何“科学技术批判”都应当转向对这种“非政治化”问题的分析和批判。这也是科学技术批判理论在当代发展的内在逻辑指向。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当代视野下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是一个很急迫的问题。冯雪峰、周扬和胡风等批评家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在中国的薪火相传作出了杰出贡献,并警示后人:保护坦率的文艺批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需进一步强化问题意识,不能停留在不关痛痒的经院式研究上,它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发展优秀文学的理论支撑和舆论保证。  相似文献   

20.
史函玉 《科教文汇》2011,(7):203-204
休谟人性哲学的建立和对形而上学的批判是同时进行的。休谟通过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对象和方法的批判,引入了其人性哲学的对象和方法.从而为其人性哲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