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怡 《金秋科苑》2012,(8):114-114
养"人"从春天开始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养生也是一样。"不过,虽然都是春天,可是真要养好‘人’,早春、仲春、晚春也是各有区别的。"专家称,早春阴寒渐退,乍暖还寒,更需注意祛散阴寒、让身体逐步从冬季的将息状态活跃起来;仲春时节,肝气随万物升发,而偏于亢盛,中医认为,肝旺可伤脾,因此应适当滋补脾胃;晚春气温逐渐升高,则要以防体内积热为主。  相似文献   

2.
郭志红 《金秋科苑》2009,(13):75-77
了解中医中医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是中国的,又是国际的。"阳时宜动养,阴时宜静养"。"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  相似文献   

3.
戴婧 《科教文汇》2014,(35):156-157
"孝道"精神是儒学思想的核心价值之一,亦是作为人安身立命的内在修养。"敬养兼施"是儒学孝道的世俗涵义,表明了子女对父母不仅存在着供奉养育的责任,并且应当从心底里尊敬爱戴自己的父母;而当代"尚青爱幼"的思想成为父母与子女相处的主要法则,子女在父母的单向爱护下,缺失了"反哺"的渠道。所以我们应当重视儒学孝道的精神内涵、实施孝道教育,重塑儒学孝道教育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当代教育中,教师对待学生特别是差生应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怎样评价他们才有利于他们的进步?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引用"九牛之人"的故事,强调欣赏与鼓励的力量。当代教育中要培养的是一个有思想、有能力、有创新精神的人,而不是"高分低能"的人,因此,要全面地评价学生而不仅仅关注学业成绩,这也有利于孩子的全面成长。  相似文献   

5.
厉勇 《知识窗》2013,(2):1-1
第一次听见“怪咖”这个词,是《中国好声音》的主持人华少形容庾澄庆和吴莫愁,华少笑称他们是两个"怪咖"。那时,我就在琢磨."怪咖"是什么意思.奇怪的人?或者更严重些——“怪胎”7.再次听见“怪咖”.是在2012年中国网球公开赛时解说员形容法国女网名将巴托丽。看巴托丽在球场上的表现,确实够奇怪的:发球动作十分夸张.打法另类,每次发球前都要面向观众连续跳跃.就连她的长相也有几分怪异。  相似文献   

6.
作为科学界的最高奖项,诺贝尔奖是科学家们的终极追求,然而,目前为止中国本土还没有一人获此殊荣。在科学界有这样一位:他提出"软件制造仪器,用软硬件相结合取代传统仪器"的理论,提出"云智慧仪器试验室"与"云智慧故障诊断中心"的构想。2011年他的云智慧仪器初步试验成功。他被国人誉为"中国虚拟仪器之父"、被评论界誉为"距离诺奖最近的中国人之一",他就是北京东方振动和噪声技术研究所名誉所长应怀樵教授。  相似文献   

7.
结婚在大部分亚洲人的思想意识当中是人生的必不可少的一件大事,也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但是近年来在中国结婚难已经成为现在适婚年龄人的难题。越来越多的人想结婚却很难结成婚,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为了找到人生中理想的伴侣而去进行一些活动,例如:电视相亲,网络征婚,朋友介绍,参加联谊……这些现象在2008年,日本的家族社会学家山田昌弘出版了《婚活时代》这本书中定义为"婚活"。婚活不止在中国有,日本现在已经进入了婚活时代。本论文要从日本进入婚活时代的原因同中国出现婚活的原因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中国进入婚活时代是必然的这个结论。  相似文献   

8.
张伟萍 《科教文汇》2013,(20):23-24
在一个班里,最让老师头疼的是那些不遵守纪律、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的孩子。这些孩子往往影响着整个班级的形象,老师一般不会喜欢这样的孩子,所以更谈不上对他们倾注"爱"。但是,班主任要想带好一个班级,成为一名好老师,首先要学会爱这些"不讨人爱的孩子",用"爱"去感化他们,去教育他们。在这些孩子身上,我们要有爱心、信心、耐心。  相似文献   

9.
《周易》是中国周代的典籍.被尊为"五经之首,大道之源",我国著名国学大师熊十力先生,在其名著《十力语要》中说:"大哉孔子《周易》也;人天大典,镇国之宝."  相似文献   

10.
每个孩子,身材相貌会有美有丑,智商有高有低,但人的尊重需求,是与生俱来的(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于这一点,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态度。教师应是一个公正的法官,对每个学生都是等同的,要像一个无私的园丁,把爱的雨露洒入每个孩子的心田。"虚弱的禾苗"更需要阳光雨露。尊重全体学生的关键,在于能否面向所有的中等生、"学困生",对他们应当变忽视为重视,变嫌弃为喜爱,变冷眼为尊重。  相似文献   

11.
程矗  刘雨薇 《科教文汇》2012,(6):171-174
"中国威胁论"自其"诞生"以来,一直都被西方反华势力作为遏制和诋毁中国的论调,并且在世界范围内还有很广泛的市场。虽然中国一直坚持"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但是这并不能消退鼓吹"中国威胁论"的逆流。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高,在国际社会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威胁论"必然会伴随着中国的发展,所以我们要直面"中国威胁论",而不是要回避它。深入地去探究为什么西方会把中国的崛起作为一种威胁?这些把中国的崛起看成是威胁的论调是不是真的能站得住脚?只有找到其产生的根源,我们才能从容地去应对。本文旨在从社会心理学视角下探究"中国威胁论"产生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找寻消除"中国威胁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文明我先行"是中华文明礼仪的现实诉求,也是当代电大校园软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每位电大人安身立命的客观需要,更是电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抉择。每位电大学子都应在同学中争当文明的"先行者",每位电大教职工都应在学生中当好文明的"先行者",每位干部党员要在师生员工中当好文明的"先行者",全体电大人要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当好文明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13.
刘星 《金秋科苑》2010,(4):147-147
包装设计必须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紧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我国的产品出口到国外,一直都是"一流质量"、"二流包装"、"三流价格"。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国内企业不重视产品造型设计、产品包装设计有关。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的审美程度越来越高,怎么样才能够将中国的包装设计发扬光大?不仅要结合经济发展,还要融入科技元素,挖掘民族文化精髓,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包装设计之路。  相似文献   

14.
刘景 《科教文汇》2010,(31):59-59,77
在中西方,人们对数字"三"似乎有着特别的偏爱,赋予它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其中既有"文化共核"的部分,比如"三"的"神圣与完美"之意,又有迥异的文化认同。中国人认为"三"不仅有"多、杂"之意,还有"少"的意思,有些情况下还含有贬义。在西方,"三"虽然常含"幸运"之意,可是随着文化的不断扩充,它也不总是那么"幸运"了。  相似文献   

15.
陈晶 《今日科苑》2010,(18):15-15
人,只是简单的一撇一捺,但是要让这个"人"站得顶天立地,很难。做人难,育人更难。让孩子"学会做人"这是教育工作者的最终奋斗目标。我们不仅要在常规管理,常规活动中把"学会做人"的教育落实到实处,而且要注重在各学科的教学中落在实处。可做的事情很多很多,我们将不懈努力,切实深入开展"学会做人"教育,将这一教育抓得更实在,更有效。  相似文献   

16.
科苑 《今日科苑》2013,(12):57-58
2013年6月18日,谷歌发布了"谷歌气球"项目公告。公告中谷歌提出将围绕地球建设一个"气球环",这些气球将顺着地球平流层气流飞行,为气球下方的人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对于这一构想,很多人不禁要问:"谷歌气球"能否实现网络覆盖?气球一直是人们浪漫想象的承载物,很多人都曾有过气球梦。有人想把热气球当做观光工具,从高空中恣意鸟瞰美景。  相似文献   

17.
王娜 《百科知识》2011,(24):30-32
近日,"福布斯2011年最有权势人物排行榜"出炉,一共有70人入选,入选者皆是政治、商业和宗教等领域中的重量级人物。其中,美国总统奥巴马荣获"世界最有权势人物"桂冠,俄罗斯总理普京排名第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名列第三。  相似文献   

18.
邓剑华 《知识窗》2014,(18):42-42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一部关乎中国饮食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大江南北的美食摆在了观众的面前,让人看得直流口水。我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不同地方的饮食文化也各有差异。饮食文化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地理环境长期作用的结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边"品"美食,边学地理吧!  相似文献   

19.
在以企业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工程活动共同体中,作为其成员的个体各自占据一定的岗位而发挥其作用,每个个体都是"本位人"和"岗位人"的统一。文章着重分析了作为"个体"的个人和作为"集体"的工程共同体的动态关系。个体通过招聘过程而在工程共同体中"出场",然后是在工作岗位起作用的"在场"和离开工程共同体的"退场"。文章最后部分运用中国哲学的阴阳理论对人性问题和本位人和岗位人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李树民 《金秋科苑》2010,(20):170-170
"以人为本"是各行各业发展的要求,时代进步的人文体现。"以人为本"强调的是发展为了人,发展依靠人。"它要求我们的工作一切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的本质在于激励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创造性,引导人们去实现预定的目标。在我们的事业中,人是做好工作的第一要素,是办好图书馆额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