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话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古中国和古希腊神话是世界文化中的两朵奇葩.本文旨在比较中希神话的相同与异同之处并对其原因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2.
神话的历史化是中国古代神话发生形变和质变,甚至散佚、消亡的核心原因。在神话历史化的过程中,神话人物被分成正义与非正义、善与恶、美与丑两大对立的阵营,一些在神话时代极其有名的大神因为无法纳入历史系统而被逐出中国文化的圣堂,还有一些大神奇异的长像或别的种种原因无法重新塑造而被无情地淘汰。  相似文献   

3.
神话历史的提出建立起一种新的视角,在其烛照下神话的历史隐喻性质得到彰显:神话非但不是历史的对立面,甚至是构成历史书写和政治话语的内在机理。在神话历史视野下重新进入中国文化.不难看出作为合法性和权威来源的神话始终在历史、思想文化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建构作用,理应得到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神话是人类早期思想文化的滥觞,其中蕴含朴素的哲学思想。比较中希神话,二者在哲学思想上有惊人的相似点:对世界本源的认识,都归于超自然的神,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交融;肯定智慧的精神与火种对人类的重要性,从而肯定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的哲学观;对于宇宙演化及历史发展,都从对立统一中去探讨,是最原始的自然哲学。  相似文献   

5.
亚洲和非洲地区历史文化传承恒久,神话是亚非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对东方神话中最基本和习见的创造神话和自然神话两种类型进行了比较性的梳理,以期对东方不同民族文化的交叉碰撞和融会渗透情况做一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6.
中日太阳神话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神话传说是东亚文化园地里一支瑰丽的奇葩,而关于太阳神话的传说更是多姿多彩各有特色。本文拟从比较两国太阳神话的角度出发,就“太阳神的传说、多日说、英雄射日、太阳躲藏、复出”等几个问题分析,以期对两国太阳神话背后的社会、文化、历史等原因作一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7.
神话是传统文化的根源,世界上各民族文化都与神话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而神话中神的行为正反映出中西古代先民的思想、智慧和他们的民族精神。本文从中西神话所体现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命运观3个方面分析中西神话差异,并尝试解读这些差异所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对比中西方神话实际上是搞清楚中西文化差异的根源,了解西方人的文化背景和他们的交流模式,将与他们交流中的文化冲突和误解降到最低,最终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交际中实现共赢。因此,这一研究对中西方交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我们认为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文化源头是中国上古神话,许多上古神话,无论是关于个人的,还是集体神话,都渗透着自强不息精神,这种精神在神话意象和历史中固定下来,通过文化积淀成为一条强大的精神纽带,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重视发掘自强不息精神的现代价值,对于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克服一味崇洋媚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站在当代角度探求中西方文化差异,不得不把比较的触角伸入到历史的渊流中去。而历史烟波浩渺,想要全盘考虑似乎不太现实。因此,人类早期的思想和文明的结晶——神话,就成为我们探寻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具体依据。而神话所反映的思想性、概括性及其在文化上的特别意义也给了我们很多重要的启示。笔者试着从题材与影响、神的人化与人的神化、幻想与实际、力量与美德、宿命论和天人合一的理想这几个方面去比较中西神话的内容和深层含意,并从中找出其与中西方文化形成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中日神话传说是东亚文化园地里一支瑰丽的奇葩,而关于太阳神话的传说更是多姿多彩各有特色。本文拟从比较两国太阳神话的角度出发,就“太阳刘的传说、多日说、英雄射日、太阳躲藏、复出”等几个问题分析,以期对两国太阳神话背后的社会、文化、历史等原因作一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11.
神话往往被认为是一个民族文学传统文化主题最早的审美形态,民族文学传统思想文化主题来源于民族神话.古希腊神话人本主义思想文化主题和中国古代神话理道思想文化主题,对各自民族文学和文化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后世的历史、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对文学的主观意识包括文学思想主题的作用是有限的,并非是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12.
将以伏羲、女娲为核心的中国洪水神话和希伯来洪水神话(《旧约·创世记》洪水神话)进行了比较、互释,认为这两个神话的初次创世产生于原始母系社会,再次创世产生于父权社会,洪水是两次创世的分水岭,其功能在摧毁母系社会、开启父权社会。神话中的洪水可分自然洪水和文化洪水,中国的洪水后兄妹婚神话和《旧约·创世记》洪水神话不反映洪水自然现象本身,属文化洪水,与所谓的历史上爆发过的一次淹没全世界的大洪水无关,想从中挖掘历史真相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人把“神话”称为远古历史,因此,站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立场上,即可发现中国古代并非只有神话而没有神话概念,只不过直接把神话当做历史,用“历史”的概念包括了“神话”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盘瓠神话在我国古代神话中具有独特的价值。研究盘瓠神话,对于认识我国古代民族的社会生活、社会历史的变迁过程等,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古代汉文献中记载的盘瓠神话以及湘西地区民间盘瓠神话的研究分析,以探讨神话中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因其产生的地域、自然条件、历史发展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艺术风格上的差异,体现着明显的东西方文化特色。本文主要从人物形象、语言描写、故事情节发展三个方面进行再比较。  相似文献   

16.
董晓玫 《考试周刊》2014,(41):29-30
创世神话表现了人们对天地、宇宙、万物的各种想象,表现出了当时人们的一些艺术思想和原始信念,但同时也受到了各民族当时时代的历史、文化等条件的制约。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不同的民族性又使两国文化都散发出了独特光芒,特别是日本神话中的皇权思想、天皇的由来、英雄观等都展现了日本文化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7.
以西南余姓家谱中三个神话及一个经典传说为例,对家谱中常见神话的历史根源和文化价值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发现,神话及传说均有其历史起源,在家谱中体现出特定的文化传承价值,是中国家谱的固有属性之一,不能以“迷信”为由进行简单的否定。面对家谱中的神话及传说,应持“理性的非理性”之态度,从历史的理性角度去解读神话及传说中非理性内容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亚琳 《海外英语》2012,(13):187-188
《宠儿》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丰富的《圣经》文化和黑人文化。在托尼·莫里森的作品中,神话原型的应用随处可见,这些原型都是黑人文化的内在组成部分。分别从《圣经》原型和神话原型角度对托尼·莫里森的《宠儿》进行深层剖析,深刻揭示奴隶制度的残忍,有助于对黑人文化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挖掘出隐藏在文学文本最后的神话原型的意义指向。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中西方神话服膺于人类文化共同的历史进程,故而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另一方面,神话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民族的特性,蕴涵着不同的文化精神。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和英雄具有强烈的个体意识,体现了以世俗个体自由为重心的人文精神;中国神话表现出来的文化心态是伦理性的,神话中的人物往往是“德”的化身,表明我们的祖先关注的是社会整体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神话"和"谚语"作为集结人民群众智慧的产物,是文化、历史的精华。"神话"人物、事件体现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人民群众的认知态度,且"神话"类谚语具有实践应用广、传播范围大、流传时间长、口口相传的传承方式等特点,在不同文化下具有差异性和相似性。本文从概念隐喻的认知隐喻角度对中西方"神话类"谚语进行理解,更好地应用此类谚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